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流浪地球2》熱映 中國科幻電影“風起雲湧”

發佈時間:2023-02-03 09:00:5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王笈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上海2月2日電題:《流浪地球2》熱映,中國科幻電影“風起雲湧”

作者 王笈

太空電梯、無人機混戰、月球核爆、數字生命……2023年春節,國産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以“硬核”的科幻表達、奇偉的宇宙想像、動人的人類命運故事,在中國引發觀劇熱潮及全網熱議。截至記者發稿時,該片累計票房已破29億元(人民幣,下同),官方授權模型周邊眾籌金額突破1.2億元。

《流浪地球2》何以獲得青睞?“風起雲湧”的中國科幻電影又將行至何方?

“流浪”的硬核與溫情

業內人士將《流浪地球2》視作中國科幻電影在新時代的又一次“破壁”。影片中“硬核”的科幻表達、中國式方案的“溫情”成為多方評論的焦點。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李建強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流浪地球2》的硬核科技表現非常令人感奮,絢爛瑰麗的視覺質感和奇崛的宇宙想像空間令人嘆為觀止。在科技表達水準上,代表了中國科技電影的最高水準,也標示著中國電影工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連我在北美的朋友們也稱道,《流浪地球2》所達到的科技工業和藝術水準,已經可以與漫威、DC媲美了。”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些“大開大闔”的高科技場景中,還蘊含著小人物的家國情懷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寄寓了創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和積極的人生價值理想。“影像畫面和情感飽滿度結合在一起,達到了人類生存哲學思辨的高度,不僅産生巨大的藝術向量,也使作品本體得到強有力的情懷和邏輯支撐。”李建強説。

“《流浪地球2》在吸收世界科幻電影營養的開放性中,進一步詮釋和深耕了主題,所謂‘中國式方案’。”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程波認為,科幻何以能夠硬核,影片的人物和故事首先要立得住;其次,視聽真實感與奇觀性要足夠,如果能利用新技術、新平臺則更好;再者,能否從“幻想”向“思想”躍升,將意識形態和哲學層面的探討寄寓在視聽和故事之中,啟發追問和反省。

中國科幻電影波折“出圈”

1980年上映的國産科幻片《珊瑚島上的死光》,講述中國科學家利用鐳射武器捍衛人類和平的故事,推開了新時期中國電影探索科幻類型片的大門。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因受到經濟和科技發展水準的制約,國産科幻電影只是緩步前行,少有在國內外産生重大影響的作品。

直至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異軍突起”,為中國科幻電影注入了一針“強心劑”;2020年,中國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産、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梁指出,從世界角度來看,科幻文化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産生較大影響,諸如《星球大戰》等頂尖IP都與科幻相關。“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文化強國、電影強國建設,這就必須要針對世界性的文化熱點,提出中國人的理解、想像和方案。今天我們正是在不斷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

在杜梁看來,科幻電影不僅僅是對人類大腦的想像進行文化娛樂性的演繹,還有一定的預想未來、預演未來的價值。早期科幻片中的部分想像在當下已經變成現實,科幻因此成為人們闡釋未來幻想的一個重要陣地。“《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時,外國人很不理解為什麼要把整個地球推著走,中國人對於家園的情結為何如此深重,而西方電影裏的普遍做法是再去尋找一個新的生存空間,比如《阿凡達》。但中國人選擇把家園和所有有關的回憶都帶走,這就是一種中國式的想像和方案。”

浪潮已至,向未來“加速”

客觀來説,當前階段的中國科幻電影確有不足,李建強認為,問題主要集中在整體的水準和能力。雖然近年來《獨行月球》等國産科幻作品接踵而至,但數量忽高忽低、品質參差不一,這一輪“進擊”更多的是“跟風”和“逐流”的産物,創作基礎和類型意識尚嫌不足,觀念聚焦和視野廣度均有欠缺。“怎樣自覺依託最前沿的科技發展和力量,幫助想像力成功落地,同時下大力氣培植一大批既有雄心壯志、又有非凡實操能力的團隊人才,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挑戰與機遇並存。不可否認的是,在《流浪地球2》熱潮的帶動下,中國科幻電影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當中國科幻電影向未來“加速”,如何才能將“浪潮”推得更遠?系列化、IP化或成為突破口。

杜梁指出,《星球大戰》和超級英雄電影都是系列化創作,更易形成集合作用,自然而然地吸引更多觀眾關注,但是國産科幻片恰恰在這一點上處於弱勢。“我們看到很多國産科幻片只能形成暫時性的熱點,不能産生長時間的文化熱潮。未來還是要加強系列化、IP化創作,不光是在電影內部,也要與文學、動畫、電視劇、遊戲進行結合,形成一個多元的科幻作品網路。”(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