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一葉成一業,非遺“茶文化”托起致富夢

發佈時間:2022-12-23 09:33:20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黃榆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搭載技能培訓、電商直播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一葉成一業,非遺“茶文化”托起致富夢 

閱讀提示

11月底,“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好消息傳來。近年來,與茶葉相關的技能培訓、電商直播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使得茶産業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産業,助力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雲南有6個與茶文化相關聯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參與其中。

雲南是我國大葉種茶主産區,茶業一直是該省社會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同時也是省內各少數民族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據雲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目前全省茶園種植面積高達740萬畝,茶葉産量49萬噸,茶農450多萬人、涉茶人口近千萬人。在這片小小的樹葉上,有著當地鄉村振興的清晰脈絡,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

新技術提升産業質與量

冬雨均勻落在茶葉上,古樹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修剪時節,在雲南省普洱市鎮沅縣者東鎮馬鄧村尚品茶園,負責人劉清一邊把古茶樹上的多餘杈枝修掉,一邊向記者介紹説:“修剪多餘的樹枝,實行有機生態管理,這些都是古樹茶提質的關鍵。管理精細化、規範化了,茶葉的價格自然就跟著提起來了。”

2008年,在附近幾個城市輾轉務工多年的劉清,為了攢到更多的錢,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因缺乏茶葉種植相關技術,一年半的創業以失敗告終,劉清只能再次外出打工。

近年來,鎮沅縣厚植鄉土人才“金種子”,引領鄉土人才“破繭成長”。劉清得知消息後於一年前再次回到家鄉,準備開始第二次嘗試。與之前不同的是,他這次得到了茶樹相關的系統管理培訓。

“剛開始學古茶樹管理技術,老師就讓我修剪古茶樹多餘的杈枝。”學到新技術後,劉清想著回來教給附近的村民,讓大家有錢一起賺,但村民們普遍對新事物有所質疑,不認可修剪古茶樹。為了説服大家,劉清從修剪家裏的古茶樹開始,用實際行動改變村民的看法。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劉清承包的500余畝茶園逐漸形成茶園建設、種植、管理、銷售一條龍的服務鏈,帶動附近120余戶村民邁上致富路,去年一年的毛收入達到近200萬元。

位於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磨黑鎮官墳箐小組海拔約1600米的茶源山基地,有著近700畝的有機茶園。近年來,寧洱大部分茶園通過種植覆蔭樹,根據茶樹生長的習性科學修枝、除草、施肥,對中低産茶園進行改造,引導企業申報有機認證,産量、品質有明顯提升,茶商、茶農雙雙獲益。

據磨黑鎮官墳箐小組茶農張正有介紹,通過規範的管理,茶樹發出來的芽更壯實,效益也更好,産量也更高。他説:“時代在不斷進步,老百姓也要不斷學習科學理念,掌握科學技術。”

技能培訓輸送現代茶農

“通過這次培訓,我學到了很多實用技能,可以運用到今後的茶葉生産、加工及銷售環節,讓更多人了解忙肺茶,愛上忙肺茶,同時帶動更多的茶農增産增收。”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聚隆軒茶業有限公司員工付貴萍説,“拿到技能培訓畢業證,我的職業就不僅是茶農還是茶葉加工工藝技術員。”

據了解,永德縣以現代農民培訓工程行動為突破口,抓實茶葉加工、茶藝師、評茶員、農産品直播帶貨等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民培訓,全面提高茶農的生産技能和職業素養。

今年,忙肺村茶農“白天干生産、晚上學技能”,實現生産學習兩不誤。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有效解決學員的工學矛盾問題。培訓覆蓋茶産業鏈各個環節,從茶園管護、茶葉採摘到茶葉加工工藝,再到茶葉審評,最後通過直播帶貨方式銷售茶葉。

據培訓導師介紹,通過“一平臺、三結合”的直播帶貨培訓方式,讓學員有新領悟、掌握新技巧,增強茶農電商事業的信心和決心。一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的茶葉加工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為茶産業輸送現代專業技術人才打下基礎。

“我學習農産品直播帶貨後開始了直播帶茶,效果比較理想,銷售額達幾萬元,有效幫助拓展了忙肺茶銷售渠道。”永德縣純源茶坊的銷售員高紅蘭説,“沒想到茶産業讓我們從農戶變成了土特産銷售員,現在又成了網路帶貨直播銷售員。”

近年來,一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陸續返鄉創業,他們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尋求新的市場方向,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向更多受眾推介著自家普洱茶産品。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政府還對創業青年有無息貸款的扶持。“這些年,我註冊了商標,還建了廠房,慢慢地從一名茶農轉換為制茶人和茶商。這期間,政府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無息貸款支援,還對線上線下銷售培訓提供了很大幫助。”返鄉創業青年劉英説。

高技能人才培養“升級迭代”

對於茶區政府而言,建設茶行業高技能人才隊伍,還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息息相關。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地方産業辦公室主任楊耀斌在採訪中多次説道,“培養茶行業高技能人才是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一項”。

“鳳慶滇紅”是鳳慶縣大力發展的地方特色産業。2014年,紅茶製作技藝(滇紅茶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18年,鳳慶小罐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成仁榮獲國家級“紅茶製作技藝(滇紅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稱號。此外,鳳慶縣還有幾十位省級滇紅茶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目前,鳳慶縣依託鳳慶滇紅茶産業聯盟組建的“滇紅茶製作大師團隊”,形成了“金字塔型”人才培養模式。從基層行業技能人員中,縣裏計劃每年選出300至500人,將他們培養成懂技術、會管理、擅行銷的“高素質農民”“鄉村工匠”,跟隨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繼續學習,最終成為茶行業高技能人才,為鄉村振興助力。

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目前,茶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還面臨著人才和就業結構性問題。“茶養活了鳳慶縣的一方百姓,其發展趨勢事關全縣民生大局。目前,鳳慶縣51.59萬畝茶園養活了75441戶農戶、33.45萬名從業者。”楊耀斌對記者説,“現在,鳳慶縣尤其缺茶行業人才,茶産業不是強勢産業,經濟效益較低,再加上年輕勞動力外流,整個茶産業鏈條人才緊缺問題日益凸顯。”

鳳慶縣遇到的年輕勞動力外流、人才和就業結構性矛盾,需要茶區各部門齊心協力、全社會多方合力。“培養出越多制茶大師、‘鳳慶滇紅’品牌越有名、産業越發展,就會吸引更多人才,形成良性迴圈。”楊耀斌表示,當地正計劃各項切實有效的措施,廣泛傳承鳳慶老茶人的好手藝,留住更多年輕人,培育更多行業骨幹。(記者 黃榆)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