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4月20日電題:新元素演繹老故事“徽府樂坊”為中國傳統音樂“覓知音”
中新社記者張俊
“為中國傳統音樂設計‘數字形象’,構建傳統音樂‘數字展示空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創新,探索傳統音樂推廣傳播新模式。”近日,安徽省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柳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國家一級演奏員吳家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因疫情防控影響,安徽多地暫停了線下展演活動,但由安徽省民族管弦樂學會舉辦的第五屆“金杜鵑獎”民族器樂展演活動正通過“徽府樂坊”線上平臺緊張籌備中。
“徽府樂坊”是安徽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創立的中國傳統音樂分享展示平臺。2015年,吳家寶在課題研究中發現,中國傳統音樂展示手段單一,受眾和演奏者互動較少,不僅制約了傳統音樂的普及發展,也不利於傳統音樂文化“走出去”。
2018年,經過籌備,“徽府樂坊”正式推出,既有線下音樂展示空間,也有線上軟體平臺,集聚了一批中國傳統音樂愛好者和演奏家。
“中國傳統音樂的背後大多有一個歷史故事,《高山流水》就有俞伯牙和鐘子期知音難覓的典故。”吳家寶表示,“徽府樂坊”致力於挖掘中國傳統音樂故事,希望通過演奏家的演奏以及多元的表現手法,用現代科技手段把背後的故事演繹出來,讓中國傳統音樂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徽府樂坊”就將民族管弦樂與動漫、手遊、影視曲目、流行歌曲等結合起來,推出的民族管弦樂演奏會受到了年輕群體特別是“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的喜愛。1997年出生的范亞男是一名古箏專業演奏者,她很喜歡在古箏上演奏流行音樂和影視曲目。“中國傳統音樂推廣需要與時俱進,民族管弦樂與新元素的結合更能引發年輕群體的共鳴。”范亞男説。
民族管弦樂器也可以和吉他、鋼琴等西洋樂器結合。“民族管弦樂器有著獨特的魅力,像琵琶、二胡、柳琴、古箏、嗩吶等樂器的音色在西洋樂器中很少能聽到。吳家寶告訴記者,“徽府樂坊”有一首叫《風》的原創音樂,使用了吉他、二胡、琵琶等樂器。中外樂器融合,演奏出別樣韻味。
曾多次在國外展演交流的吳家寶表示,中國傳統音樂在日本、南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校園中頗受歡迎,許多學校都有以中國傳統民族管弦樂器組成的“民樂團”。安徽民族管弦樂團自1956年成立來,曾先後在俄羅斯、墨西哥、瑞典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交流。
事實上,中國傳統音樂在推廣傳承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吳家寶説,以民族管弦樂教學為例,一方面要搭建線上平臺,增加線上教學體驗互動,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與專家和樂器廠家研發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成熟教材和教具。
吳家寶表示,未來,安徽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將開展多項創新傳承計劃,將中國傳統音樂與古詩詞結合,創新傳統音樂的推廣模式,同時挖掘“皖派”民族管弦樂非遺項目,保護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