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千黛 | 四十年後有此詞——蘇東坡坡心甚慰的《醉翁操》

發佈時間:2021-12-21 13:03:18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千黛 | 責任編輯:姜一平

image.png

董其昌書《醉翁操》


四十年後有此詞

——蘇東坡坡心甚慰的《醉翁操》

千黛

大才大志之人,才志的發揮,應如流泉飛瀑、秋山過紅般自然生發。有沒有知音,到了一定時候,不會介意挂懷。對自己一揮而就的作品,瀟灑地放開,任人去臧否評傳,不再心心唸唸,膠黏得意。

大詩人的心力多表現在創作上,我們讀他們的作品多,讀他們的創作談和創作心理少,讀他們對自己作品所寫的評價及感受文字,則少之又少。

蘇東坡一生才情橫溢,詩詞文賦、歷史政治、水利軍事、建築醫藥、音樂書畫……故事眾多。博達通透的他,喻古諷今之言行,常令人不得不擊節讚嘆。

詞學研究大家唐圭璋先生《宋詞紀事》裏,選了東坡三十五首詞,對比別人的平均三四首(范仲淹三首、柳永七首、歐陽修三首、王安石五首、黃庭堅七首、秦觀十三首、賀鑄三首、周邦彥七首、李清照兩首、辛棄疾五首、姜夔四首等),實在是第一扛鼎人。此書選錄宗旨,重在詞話,重在“詞人之韻事流傳,亦頗有旗亭畫壁之風”,重在“以宋證宋”。正此,則更可勘驗,東坡寫詞,非只為詞。詞由心出,心在天地自然,民胞物與。

《宋詞紀事》中,所記東坡對自己作品的得意流連事,引我注意的有兩處。第一處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後詞話《説郛》記載東坡曾問人“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的反應是“公為之絕倒”。這一處,僅此一句話。這個故事,廣為流傳。

第二處,是《醉翁操》後的詞話了。這一處,所記頗多。

《澠水燕談錄》卷第七:慶曆中,歐陽文忠公謫守滁州,有瑯琊幽谷,山川奇麗,鳴泉飛瀑,聲若環佩,公臨聽忘歸。僧智仙作亭其上,公刻石為記,以遺州人。既去十年,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聞而往遊,其山水秀絕,以琴寫其聲為《醉翁吟》,蓋宮聲三疊。後會公河朔,遵援琴作之,公歌以遺遵,併為《醉翁引》以敘其事,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後三十年,公薨,遵亦歿。其後廬山道人崔閒,遵客也,妙于琴理,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於東坡居士子瞻,以補其闕。然後聲詞皆備,遂為琴中絕妙,好事者爭傳。方其補詞,閒為弦其聲,居士倚為詞,頃刻而就,無所點竄。遵之子為比丘,號本覺真禪師,居士書以與之雲“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應。沈君信手彈琴而與泉合,居士縱筆作詞而與琴會,此必有真同者矣。”


image.png

《醉翁操》琴譜


這段詞話,資訊量很多。先有智仙與歐陽修的醉翁亭和《醉翁亭記》,十年後有沈遵的琴曲,有沈遵和歐陽修的會面,歐陽修的歌不甚合於琴曲,也因此一直無詞流傳下來。三十年後,歐陽公沈遵俱成天人,但卻有崔閒的琴曲繼承,並請東坡補詞。而並未去過滁州瑯琊山的東坡,何以比歐陽公的所歌更“聲詞皆備”?並且還“頃刻而就,無所點竄”,沒有一處更改。最後,東坡自己可能也被深深震撼到了。按理説,此事最有可能向沈遵兒子本覺真禪師相告的,該是崔閒。但這裡卻是東坡先生將自己填的醉翁操詞書寫給了本覺真禪師,證明坡老心裏該是非常欣喜傾重此詞了。“居士縱筆作詞而與琴會”,“沈君信手彈琴而與泉合”,“此必有真同者矣”。詞話裏,雖無本覺真禪師的反應,但其捧讀到東坡信札後的情狀,可以想像。

兩種水在同一個容器中都未必相溶,兩張琴同一個人彈都未必和諧!如此程度的描述,可見蘇東坡對自己此番行雲流水般的創作,是坡心甚慰甚慰的。

一首詞,跨越了四十年,會通著美景天籟、琴曲歌詞,跟六個人産生了因緣際會。這樣的詞,在整個詞史中不多有,在整個文學史中也不會多見。看完這一段詞話後,我再去讀一遍醉翁操本詞時,也似乎更靠近了東坡先生的內心,覺出裏面的所有真所有美。

頓悟跟這詞有關的所有人,都是東坡所言的“曰有心也哉此賢”。於是,我這個見賢思齊的讀者,也很想在一個瑯然的月明之夜不睡覺,“荷蕢過山前”,去聽一聽到底是誰吟誰嘯誰彈了,世間最真的曲,世間最美的歌。


附:蘇軾醉翁操

瑯然。清圓。誰彈?

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

荷蕢過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賢。


醉翁嘯咏,聲和流泉。

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時而童巔,水有時而回川。

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

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image.png

千黛近照


千黛簡介:

號妙飛天。詩畫世家,靈韻妙悟,工詩文書畫。畢業于北京大學,【抱千堂】主人。中國詩歌學會理事。

其著作《傾城之蝶》《問鷓鴣》《天地大美—王廣才畫作精品集》《“不似”的浪漫—張茂材畫傳》已先後入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山東省及廣州市圖書館並北大、清華、人大、復旦、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內蒙古大學、山東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南京財經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江蘇科技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天津大學、中山大學等圖書館。《五福臨門》《綠憩》等畫作由中華慈善總會等收藏。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