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北京發佈路縣故城遺址、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等6處重要考古成果

發佈時間:2021-09-24 10:39:53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9月24日訊 記者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北京市近日發佈重要考古成果,除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外,具有代表性的有路縣故城遺址、平谷白各莊漢代墓葬群、金中都遺址、正陽橋遺址、萬壽寺東路遺址和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

一、路縣故城遺址

路縣故城遺址是通州區目前所知時代最早的古城,也是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本年度完成了城址內的勘探、開展了南城門和城外遺址、墓葬群的發掘工作。

城內完成勘探面積27.5萬平方米,發現了夯土城墻、建築基址、道路、水井、窯址、灰坑等遺跡,較為全面地掌握了城址內地層堆積與時代,基本探明瞭城內遺跡的類型、形制、分佈和埋藏情況。

南城門已經發現了南城墻基址、唐代至魏晉時期道路、灰坑、排水溝等,為研究漢代縣城的規制、營造方式提供了重要資料。

在東南城郊,發掘出漢代水井、灰坑、排水溝及道路,發現北朝時期的窖藏1處,出土鐵兵器、農具等近400件。

在城的北郊,發現的墓葬時代涵蓋戰國晚期、西漢、東漢至唐代,出土有陶、瓷、玉、銅等珍貴文物。

二、平谷白各莊漢代墓葬群

平谷白各莊漢代墓葬群共發掘墓葬130座,分為土坑墓和磚室墓兩大類,出土陶器、銅器、玉石器等文物600余件(套),是一處從西漢早中期一直延續到東漢晚期的墓葬群。這批墓葬排列有序,時代連貫,隨葬器物多樣,對於認識北京東北部及河北中部地區漢代文化面貌、家庭與家族的內部構成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尤其是為準確地區分與把握西漢中期、新莽時期和東漢初期等幾個重要漢代考古時間節點的文化面貌、銜接、過渡與轉變的關鍵因素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三、金中都遺址

本年度在金中都外城的東部、北部、西南部、東南部發掘了五處地點,發現了金代建築遺址、灰坑、水井、河道、道路等重要遺跡,另外還有唐、遼、元、明清時期的遺存。尤其是在外城內西南隅發現的道路,當屬於次於門內大街一級的道路,形成的十字路口為研究金中都城內街巷佈局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上述五處地點的發現推測與金中都外城東開陽坊、開遠坊、顯忠坊、南永平坊、南苑等密切相關,並對研究唐幽州、遼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等城市更疊有重要作用。

四、正陽橋遺址

為了解正陽橋的位置與形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通過考古發掘揭露出正陽橋東南側的一具鎮水獸。用泥岩雕刻而成,俯臥在雁翅石條上,形態渾厚大氣,造型逼真。頭朝東南,俯向水面一側;尾向西北,略彎曲,身被鱗甲,局部飾祥雲紋。距現狀地表深2.5米,長3米,寬1.4米,高0.48米。應為明代遺存。

正陽橋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始建於明代正統年間。鎮水獸為龍之九子之一,名,性好水,故常被安放在橋邊,人們希望它能觀察水情、防止河水氾濫、鎮消水患。一般古代重要橋梁在四個方向的雁翅上均設置一具鎮水獸。

本次發現對研究北京城護城河及防禦、水利、交通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於了解正陽橋的地理方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北京中軸線的物質實證。

五、萬壽寺東路遺址

萬壽寺東路考古發掘出清代虛空同體殿、靜思報恩殿、西靜院正房、元光門、屏門及甬路、遊廊、灶等附屬設施,還清理了明代、民國時期建築基址各1處。基本弄清了清代萬壽寺東路的建築佈局,並可與樣式雷圖相互印證。明代、清代、民國時期建築遺址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對厘清萬壽寺的歷史沿革具有重要作用,為研究明、清、民國時期萬壽寺建築的工程做法、形制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進一步豐富了大運河文化帶的文化內涵。

六、清固倫和敬公主園寢

在東壩地區發現的3座清代中期的大、中型合葬墓,結合文獻和考古成果,確定為固倫和敬公主及其後裔園寢。其中固倫和敬公主與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合葬墓規模碩大,由墓道、擋券墻、罩門券、石門、門洞、棺床、金井和金券組成。此次發現是清代皇家園寢制度的典型代表和實物史證。

據悉,這6處重要發現時代跨度大,分佈區域廣。正陽橋是中軸線的重要節點,路縣故城、萬壽寺、固倫和敬公主園寢均位於大運河文化帶,金中都地處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白各莊墓葬群位於長城文化帶,進一步彰顯了考古工作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的重要性,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