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讓文物走進大眾視野 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

發佈時間:2021-09-17 08:36:3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9月17日訊 9月1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市文物工程品質監督站、北京藝術博物館承辦的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在北京萬壽寺內舉行。

萬壽寺始建於明萬曆五年(西元1577年),選址在長河北岸、廣源閘西側,經清代皇室多次擴建,成為皇家祝壽場所。現存的萬壽寺是典型的清代官式建築,建築格局分為中、東、西三路,因其具有深厚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享有“京西小故宮”的美譽,並於2006年5月被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3月15日,萬壽寺修繕工程全面啟動,修繕總建築面積10689平方米,是繼1893年慈禧皇太后六旬慶典修繕之後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整體保護修繕工程。

在開放日活動前,北京藝術博物館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招募觀眾,得到廣泛關注與積極響應,參觀名額很快報滿。在活動現場,50余名觀眾以及近20家媒體記者作為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的首批觀摩體驗者,走進工地現場,通過工作人員的講解演示,了解修繕背景意義,近距離觀摩體驗傳統古建築修繕技藝。

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踐行文物保護理念,保留原汁原味的文物古建

萬壽寺于清代康熙至光緒年間共經歷過四次大規模重修與擴建,目前進行的是萬壽寺建寺以來的第五次大型修繕。修繕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修繕範圍是中、西路建築,第二期正在修繕東路現存10座古建築。

本次修繕過程嚴格貫徹文物保護原則,切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的保護理念,做到最小干預,盡最大可能保留原有建築歷史資訊,保護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參建單位根據國家文物局及北京市文物局關於萬壽寺修繕工程的批復文件,參考歷史相關記載、結合工程方案,在保證結構安全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構件的使用,實事求是進行施工修繕。萬壽寺作為皇家祝壽禮佛之地,建築規格高,在裝飾細節上也有更高要求。例如向觀眾展示的萬壽寺第一期工程主殿椽頭彩畫貼金箔復原工藝成果,是用98%庫金製作的金箔裝飾彩畫,能夠增加建築的輝煌效果。椽頭彩畫貼金共有9道工序,包括拍譜子、瀝粉、涂底色、嗆粉、掃粉、包黃膠、打金膠、貼金、走金等,廣泛用於宮廷、廟宇的貼飾。

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增強社會參與度,將宣傳教育與社會監督有機結合

為充分展示萬壽寺及其修繕工程的過程與結果,本次工地開放日活動分為展示講解、現場觀摩及實際體驗三個部分。展示講解重點圍繞萬壽寺修繕階段性成果展開。現場觀摩內容為萬壽寺東路修繕過程中涉及到的“釘麻揪”等工藝操作。釘麻揪主要用於古建築墻體的施工,即把制好的麻揪以梅花狀相互錯開釘入墻面磚縫內,在抹灰過程中將麻分成圓形摻在灰中,以提高抹灰層韌度和連接性能,避免墻灰脫落空鼓,起到固定墻體的作用。其中觀眾親手操作體驗了麻揪製作過程,即以苘麻(qǐng má)纏繞竹釘製成麻揪。通過實踐,各個家庭和媒體記者在了解麻揪工藝本身之餘,也能更為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傳統古建複雜而精巧的工藝,以及工藝背後所凝結的匠心智慧。

公共參觀體驗活動是體現文物價值的一個獨特視角,在視工程具體情況並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施工現場由原有的獨立封閉式狀態變為開放浸入式場景,讓公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參與、能體驗,有利於提升公眾的古建知識水準和文物保護意識。此次修繕工地開放活動也是北京市文物工程品質監督站在完善工程品質監督體系方面的積極探索,今後該站也將以工地開放為契機,不斷創新工作模式,進一步運用好公眾參與的有效手段,豐富多渠道的品質監督管理體系,以期提高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品質管理水準。

萬壽寺修繕工地開放日活動在京舉行(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積極用好各類資源,推動實現文物活化利用

通過現場活動交流,公眾了解文物工程的操作工藝、構件名稱、製作方法等,實現了充分發掘和利用在工程施工階段展現文物的獨特價值。在修繕完成後,基於積累下來的工程資料,輔以多媒體渠道與科技手段,萬壽寺文物保護技藝的傳承與現代文物保護的故事將以更生動的形式向大眾講述。

萬壽寺是大運河文化帶北京段上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皇家寺院,成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名副其實的“關鍵節點”。本次修繕工程總體進展順利,不僅使萬壽寺恢復了皇家寺宇的歷史面貌,也擴大了北京藝術博物館展陳開放面積。隨著修繕工程的結束和博物館的重新開放,萬壽寺將融入南長河下游景觀,建設水岸呼應的大運河古都文化集中展示帶,重現乾隆時期“水上禦道”歷史風貌。依託萬壽寺,北京藝術博物館將講好萬壽寺修繕背後的文物保護故事,以創建“一館一品牌”為目標,不斷拓展文物活起來的途徑,提升文物保護利用能力,提高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水準,讓文物“發光”“發聲”,真正活起來。

萬壽寺修繕工地對外開放是一次有益的大膽嘗試。本次開放日活動向公眾普及了文物保護工程的相關知識點,對於傳承古建修繕技藝起到了推進作用。此外,通過觀眾親自參與,切身了解文物保護工程,提升了社會和媒體對於文物保護工程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增強了公眾文物保護意識。今後,北京市文物局將致力於拓寬社會互動形式和渠道,通過舉辦專題講座、組織觀摩和現場體驗等形式,讓不可移動文物向社會敞開懷抱,讓中華文化之精髓在這片土地上、在廣大民眾中得以延續和傳承。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