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佈的《中國網路版權産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2020年,中國網路版權産業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版權作為智慧財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産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資源,版權産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面對龐大市場,該拿什麼保護網路版權産業的健康發展?經濟日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多家網路平臺、權利人以及法律專家後發現,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版權保護的形勢不斷變化,在某些局部規則上,相關法律仍有完善空間,網際網路時代的版權保護值得更多期待。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以短視頻、網路直播為代表的新業態、新傳播逆勢爆發,相關創新技術和應用不斷涌現,網路版權保護事業在迎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對合理、合法、合規的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修訂的著作權法,以一系列新舉措回應了網際網路時代版權保護的新需求,展現了我國對智慧財産權成果保護的文化自信。
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快速發展,網路版權産業仍有新問題不斷顯現——哪些手段可以助力網際網路時代的版權保護?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多家網路平臺、權利人以及法律專家,尋求網際網路時代版權保護的更多答案。
誰動了我的作品
在北京某網際網路公司從事藝術設計工作的葛冰是網路文學愛好者,最近在讀很火的網路小説《星球建造師》。“最初,我只是在搜索引擎上隨便搜索一下,可連著翻了前三頁,全是這部小説的盜版連結。這些盜版網站不僅排版粗糙,還充斥著一些低俗小廣告,嚴重影響了閱讀體驗。”葛冰告訴記者。
“小説一發表,3秒就被盜。”閱文集團作家吱吱對自己的作品被盜版深惡痛絕,“他們可實現腳本自動監控採集,一經發佈,盜版網站幾分鐘時間就能更新。讀者看了盜版網站上的腳本,怎麼會到我這裡付費閱讀?”
與作品被盜版相比,最讓作者深感懊惱的是自身聲譽受到影響。閱文集團的一位作家告訴記者,“一些盜版網站上充斥著很多不健康內容,嚴重影響了網路文學的聲譽。由於盜版網站管理不規範,讀者還經常會受到彈窗小廣告的影響,破壞了閱讀連貫性。久而久之,讀者會把網路文學與低俗畫上等號,嚴重破壞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影視內容同樣是被侵權重災區。《2020中國網路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對4894件影視綜動漫類作品的監測中,共發現短視頻疑似侵權連結1406.82萬條。
記者嘗試在某視頻網站上搜索此前熱播的電視劇《覺醒年代》,首先跳出的內容居然是一系列用劇中素材重新剪輯而成的影視解説視頻。如今,用“短視頻碎片化追劇”的方式正在年輕人中流行,在一些平臺上,“剪輯”“影視解説”類賬號比比皆是。蹭著熱播影視劇的熱度,這些視頻網站賺足了流量,形成了強大吸粉能力。據了解,過去影視市場運營不規範,個別影視劇存在借助行銷賬號進行剪輯以謀取熱度的情況。但隨著市場不斷規範,“良心劇”越來越多,所謂“共贏”的態勢也被相應打破。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智慧財産權法學研究會理事熊文聰告訴記者,目前,影視類短視頻作品侵犯版權的形式主要包括:將原本的影視作品稍加剪輯、簡單拼接的“搬運”,以及將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的“剪輯、切條”行為。“短視頻碎片化追劇”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影視劇解説類短視頻雖然篇幅較短,但基本覆蓋了一部影視劇的主要內容、情節脈絡、人物關係及精彩橋段,足以構成原影視劇的一種衍生品,可以通過廣告、帶貨等流量變現方式獲取商業收益——而這完全是影視劇著作權人可能會開發的區分性市場。”熊文聰表示。
此外,隨著部分平臺對短視頻創作者的補貼力度不斷加大,專靠搬運、複製賺取補貼的産業鏈隨之滋生,並衍生出剪輯收徒、插播廣告、帶貨等生意,利益鏈條盤根錯節。對於內容産業來説,如果侵權內容截獲了原生內容的用戶流量與傳播熱度,降低了內容變現空間,導致上游平臺高成本、高投入的原生內容轉化力被迫降低,最終將破壞整個産業生態鏈條。從這個角度來説,維護版權就是維護內容産業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整個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取證難成本高
哪有侵權,哪就應該有維權。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現實中大多數權利人並不會積極維權,而是選擇沉默。這是為什麼呢?
沉默的原因之一,是目前法律對於很多侵權問題仍未做出明確界定。以短視頻為例,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合理使用素材的判斷極為複雜。最初,嗶哩嗶哩某up主認為自己製作的電影解析節目只是合理使用素材,並不存在侵權。因為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説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無需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也無需支付報酬等。但是,他在一次版權糾紛中被對方告知。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明確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製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註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屬於侵權。這種不能完全解釋清楚的情況,讓創作者們左右為難。
冠勇科技創始人兼CEO吳冠勇解釋説,如何判斷一個短視頻是否構成侵權,實踐中需要從原作品內容的數量、品質、剪輯的創作成分與原作品成分的比例,以及剪輯是否可替代原作品等多個角度考量。他舉例説,“二次創作”短視頻若加入自有文案、配音等具有了獨創性,形成新的視聽作品,就很難界定是否侵權。因此,網路服務商必須守土有責,通過鑒別視頻時長、監控分類分區排行等方式,盡最大努力過濾有明顯侵權行為的作品。
記者發現,在其他內容生産領域,邊界模糊的法規也很普遍。“一個完整的文字作品屬於作者的智力成果,必須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然而,這個常識對傳統嚴肅文學、純文學來説非常清晰,對網路文學卻存在很多模糊地帶。”網路文學作家走走告訴記者,網路文學作品一般都是要素的組合堆砌,如果將這些要素剔出,大部分都屬於公有領域範疇,不受著作權法的保護。一旦這些要素經過作者選擇與安排形成完整作品,就具有獨創性,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一旦原創內容得不到有效保護,創作者的創作熱情會深受打擊,這對內容平臺來講也是一種無形損失。知乎答主馬前卒好不容易把自己的賬號經營得有聲有色,幾篇文章上了熱榜。不想沒幾天,他就發現其他平臺某大V抄襲了自己的答案。“著作權法只保護作品,不保護某一種創意,只有當你的思想落實成具體作品時,才受到法律保護。然而,對於創作者來説,選題、切入角度、尋找素材恰恰是最耗費精力,也最具有商業價值的地方,目前這些還不能在法律中被體現出來。”馬前卒遺憾地説。
“對於法律法規的邊界模糊,我們暫時可以擱置爭議,但對於惡意盜用原創內容,危害到內容創作者根本利益的情況,必須嚴厲打擊。”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建議,網路作品版權保護可參考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的方法,對作品版權維護實行集體管理。具體來説,可由平臺作為內容版權的管理組織集體維權,以降低單個案件維權成本,提升維權效果;呼籲更多平臺參與其中,打通跨平臺的收益分享與侵權投訴渠道,建立保護原創的共同體。
沉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權利方維權難,投入産出不成正比。“我們寫作時間很長,需要集中精力,讓我自己做盜版追溯、舉證,真的非常困難。一些作者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維權,身心俱疲,根本沒有時間繼續創作了。”吱吱説。
在短視頻領域,情況更為複雜。版權方要發起維權,一方面要取得up主的實名認證資訊,這或多或少有點麻煩;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成本與收益的比例問題。實際上,在我國,著作權侵權的法律責任並不高。因此,權利人會考量網路發散帶來的間接收益與直接輸送産生的訴訟收益比例問題。説通俗一點,自動剪輯和再傳播實際上更加強化了IP,只要不太過分,一般權利人都不願意訴諸法律。
其實,現實中有很多解決方案值得深入探討。只有行業攜手營造風清氣正的版權環境,積極保護創作者切身利益,才能促進版權産業健康長遠發展。閱文集團工作人員何廣越認為,通過一個個案件的民事訴訟不會有整體效果,所解決的問題也有一定局限性,建議行業之間加強三方面合作:
一是針對搜索引擎。“從閱文集團最近的熱門作品來看,搜索引擎上都是盜版連結排在最前面。我們需要聯動搜索引擎,至少讓正版來源在首頁能找得到。”何廣越説。二是針對手機應用市場。目前,一些APP已經成為傳播盜版內容的聚集地,何廣越建議,“APP上傳內容時,應該提供一些正版來源的初步證據”。三是針對廣告聯盟。盜版渠道很少向用戶收取訂閱費用,它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發行廣告,具體來説,主要盈利來源都靠廣告聯盟。因此,如果廣告聯盟能夠配合行業投訴,切斷存在盜版行為的APP和網站資金來源,將有效打擊盜版內容。
中國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也認為,搜索引擎作為社會大眾接觸網際網路的重要入口,其經營者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建議強化對搜索引擎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廣告收入是盜版運營的主要經濟來源,要盡可能斬斷盜版網站的利益鏈條,使其無法生存。
新技術是利器
隨著網路技術高速發展,侵權盜版行為也呈現出網路化、新型化、複雜化、高技術化等特點,給版權保護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要減少因盜版而産生的隱性損失,需要及時監測盜版的出現,否則損失難以挽回。然而,每天通過網路平臺賬號發佈的原創內容達上千萬條乃至上億條,做到快速監測並不容易。
值得欣慰的是,反盜版技術能力在與盜版的鬥爭中不斷進步。經過長期探索,上海冠勇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利用AI技術形成了強大網路監測能力——通過實時監測時間、內容,幾秒鐘內就能提取特徵,快速判斷是否侵權。他們還研發出一套海量視頻內容搜索系統,具有文字、聲音波紋、視頻圖像畫面幀內容的搜索功能,能實時監測到上千萬條侵權連結。
此外,時間戳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版權領域。該技術能相對明確地證明某一作品的完成時間與完成狀態,作為證據來説,是一份證明力較強的電子證據。作者可以通過該技術把證據以非常低的成本保存下來,隨後開展初步維權。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版權保護應用上的成功案例也令人深受鼓舞。在中國版權協會製作的中國版權鏈上,記者看到了四川微法院區塊鏈證據校驗服務模組,這一模組可以針對權利人的委託開展全天候監測,並針對侵權結果實施相關線上互證,形成了查詢、比對、審查、阻礙、報道的服務體系。
廣大網際網路企業是版權保護和運用的受益者,更應懂得版權的價值——除了要牢固樹立版權意識,還要學會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騰訊公司視頻版權維權總監劉政操告訴記者,“有了版權鏈以後,我們在正版作品裏打上浮水印等防篡改的區塊鏈技術權利標識,就能實現侵權作品與正版作品的明顯區分。這相當於我買一個産品,上面有防偽二維碼,大家可以非常簡單的識別,解決了短視頻行業正版內容與盜版內容魚目混珠的問題”。
掌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淩雲對版權鏈也充滿期待,“任何一項技術都有其一體兩面,區塊鏈技術在版權領域的應用剛剛開始,仍有很多待完善之處。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版權保護的作用,結合各項技術之所長,打造更加完善的數字版權保護生態”。
“任何一項新技術産生後,一定要有與之配套的規範和制度做保障,中國版權協會未來的重要工作就是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規範制度,讓制度為技術的發展保駕護航。”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姜天驕)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