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梅派演唱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2 18:23:13 | 出版社: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從目錄上可以看出來,發展的第二階段,梅蘭芳開始錄唱片。1920年的梅蘭芳迫切地要推廣他在這些戲裏的新唱段,集中錄製了他的古裝新戲新段子,通過唱片把新的東西推出去,留下來,如《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以及《木蘭從軍》,傳統老戲就選了《二本虹霓關》中丫環的“二六轉流水”。另一段是《汾河灣》中的“原板”,這二齣雖然是老戲,可包涵了梅蘭芳的特殊創造。頭,二本《虹霓關》是傳統老戲,頭本東方氏是刀馬旦應工,二本丫環是閨門旦應功。老前輩演出此戲是二個旦角各演一個角色到底,但梅蘭芳認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演二本的東方氏,首創了一人分飾兩角的演法,即頭本他演東方氏,二本演丫環。1914年,1916年的上海舞臺,梅蘭芳的《虹霓關》轟動一時,一直延續到梅先生由朱琴心精心傳授此劇,梅蘭芳、梅先生父子合演《虹霓關》,中國大戲院人山人海,車子都不能通了,頭本梅先生的東方氏,崔熹雲的丫環,茹元俊的王伯黨,二本,芙蓉草的東方氏,梅蘭芳的丫環,姜妙香的王伯黨。梅蘭芳還特地制了一身黑色絲絨的襖、裙,荷色的坎肩。十分精緻,漂亮,父子二人合演京劇唯一的一次。上海灘事隔四十年再次轟動,電影《梅蘭芳》籌備計劃期間,我建議凱歌導演將《虹霓關》放進去了。我們還特意請楊派武生葉金援演王伯黨,這是老梅劇團的規矩。這部《虹霓關》命運挺坎坷,建國初期戲改就不演了,一直封了三十年,如今已不太見了,青年人根本不知《虹霓關》為何物。老唱片出版至少讓青年人還能知道一點點,中國唱片公司功德無量。

這一階段錄的唱片中另一齣老戲是《汾河灣》。它是梅蘭芳在齊如山的建議下,對青衣戲“捂著肚子死唱”風格,改革的開端,也是梅蘭芳改革的一個信號,錄製這段顯然也有特別意義,所以,雖是歸戲,賣的則是新意,形成市場賣點。

1935年、1936年也就是第三階段,“梅派”風格已被戲迷和市場所確認,那一批錄的唱片全部是傳統的了。1930年成功訪美,在與西方藝術家的交流過程中,通過對西方藝術家的近距離接觸,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更為深化。藝術觀念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他甚至指出,傳統老戲才更能代表中國戲曲,今後要多研究和演出傳統戲,他後來創排的新戲《生死恨》、《抗金兵》直到最後的《穆桂英挂帥》等從服裝和唱腔,都越來越回歸傳統精神,更加注意在傳統法則下的融會貫通。梅蘭芳的藝術觀極具深刻的現實意義,尤其對近六十年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中國京劇的現狀,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上一頁梅派演唱藝術的形成與發展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