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量入為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6 16:37:38 | 出版社: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整個學生時代,從初小到大學畢業,我的吃穿用和上學的全部花銷,都由父母負擔,是父母辛勤操勞將我養育成人。建國初剛從南方舉家遷回北京時,家裏只有父親一個人工作,母親不久生下小妹妹,她還要照料我和大妹妹,因此僅靠父親的工資維持生活,並不富裕,只能説尚過得去。後來母親也參加了工作,家境得到改善,條件也漸漸好了。我介紹這些情況,無非説明我在工作之前,並不獨立,沒有經濟收入,要買連環畫,也並非一件隨心所欲的事。

小學和初中時,家裏每月給我一元錢零花。此外,每天給我一角錢早點費,囑我吃飽吃好。我捨不得花,因為買燒、餅油條所剩無幾,更不敢買雞蛋麵包。那裏衚同裏常有賣烤白薯的,烤白薯便宜,花上三兩分錢就能買一大塊,於是我便每天早晨上課前用一塊烤白薯充饑。這烤白薯吃多了,就胃酸,影響消化,因此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放屁,鬧得班裏同學都取笑我。就這樣,每天我能省下七八分錢,湊一個星期就能買一兩本書。也就從那時起,我開始懂得生活之不易,自覺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那時出過一套《楚漢相爭》,六本一套。我在書店櫥窗裏見過,很想看看它的故事,後來知道是描寫劉邦、項羽之間的鬥爭,加上繪畫者有張令濤、胡丁文與李成勳、陳丹旭等,更渴望保存一套。於是便用零花錢和省下的早點錢買下了。用老北京話講,純粹是從牙縫裏摳出來的。那套書每冊都較厚,單冊售價三角多,幸虧不是一次出齊,而是陸續推出,我才能一本一本地買齊。

少年時期,我最盼望過節,一是春節,二是“六一節”,再者就是過生日。每年逢這三個日子,我總能從母親那裏得到一元錢,這筆錢我是基本上全送給書店了,從少兒櫃檯或連環畫專櫃換取心愛的小人書。

上高中以後,條件一度發生變化,原來大躍進時期全民掃盲,街道有許多大爺大媽不識字,也不會算術,街道居委會經與學校聯繫後,學校便選派一些高中生去進行普及教育。我當年也被委以重任,每週有兩個晚上到學校附近街道居委會指定的場所去上課,教衚同裏的老頭老太太們認字,學習簡單的加減乘除演算。因為付出了勞動,佔據了自己的業餘時間,所以每個月都能得到一點報酬;又因為是學生教課,對象又是上年紀的老人,所以錢並不多,只是一點意思而已。我每月用這三五元錢的“意思”,全買了書。這是憑自己的勞動所得買書,因而我理直氣壯、心安理得。可惜這樁好事並不持久,我僅教了大半年,不知是因為基本目的已達到,還是又換了別的同學,也可能擔心影響畢業班學習,上高三之後就再也沒遇到這種美差了。

四年大學生活,留下許多美好記憶,由於我已長大,又住校,家裏便每月給我20-25元生活費,除了交元伙食費外,剩餘零花錢不少。這時期雖然買書較之過去從容多了,但其他開銷也增加,如開始交女友談戀愛,就需要逛公園、看電影、給女友買零食等,所以買書只能量力而為,遠做不到瀟灑和氣派。

大學期間,有些書儘管價格不菲,如賀友直先生畫的《山鄉巨變》32開線裝本,印數才兩千冊,還有趙宏本、錢笑呆合繪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16開線裝本,我因為喜歡,都毫不猶豫地購買了。這些書的珍貴自不待言,它們也成為我自豪的資本。

但是,有些書因昂貴卻與我失之交臂。如程十發先生的《阿Q正傳一O八圖》上下冊,擺在櫃檯裏,我很想要,惜乎當時囊中羞澀,怎麼也拿不出肆元伍角,只得望書興嘆,悵然離去。自己缺少經濟收入,受制於人,這種滋味太難受了!

補充一句,粉碎“四人幫”後,該書再版,我終於購買到手。

下一頁三部滬版套書上一頁攢“三國”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的連環畫收藏生涯
· 初衷
· 第一本書
· 看美展
· 文理分科
· “老大哥”作品
· 朗誦比賽
· 攢“三國”
· 量入為出
· 三部滬版套書
· 立規矩
· 誰更重要?
· 第一次投稿
· 少這根弦
· 搞“四清”
· 一場遊戲
· 情係滬版書
· 崇拜畫家
· “堅壁清野”
· 創作劇本
· 一線曙光
· 外出購書
· 只買不讀
· 投我所好
· 題材變化
· 再版書開路
· 內容拓寬
· 福地
· 同題多版
· 買新“東周”
· 一番週折
· 津版《神力王》
· 補遺
· 電影版
· 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