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買新“東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6 16:24:00 | 出版社: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解放以來,上海人美社根據歷史小説《東周列國志》改編的連環畫,先後出版過三種版本:第一種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的散本,約有30冊,連藏圈內稱作白皮本;第二種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出的,共有16冊,圈內稱作紫皮本,因為封面統一設計,下部書名處為紫紅色,上有一古鐘圖案作標誌;第三種是粉碎“四人幫”後,于1979年到1984年間出的,共50冊,是內容最完整的東周列國故事套書。

我從1979年起買新“東周”,最初出版的幾冊由於印量大,每冊印數達190萬,買起來很方便,幾乎每家書店都有大批進貨。隨後購買各分冊也不費事,印數也在百萬左右或者幾十萬。到了最後兩本《臥薪嘗膽》和《勾踐稱霸》時,跑遍北京市區不見蹤影。我有些著急,怕買不到造成缺本。1984年年底,我去上海出差,在上海的書店裏才見到那兩冊,終於如願以償。我查看印數,書封底印明僅10萬冊多一點。從190萬到10萬多一點,懸殊太大,相差太多,一套書的印數太不平衡,無怪在北京市區買不到。

出現這種失衡現象,原因在於並非一次性整體推出,而是畫完一本出一本,斷斷續續,拖了近五年才出全。這種做法不但讀者不滿意,紛紛提出意見,就是出版社方面也感到被動,因為一則拖的時間過長,二則印數差別大勢必影響套書的銷售,尤其不利於收藏。可能出版社聽取了意見,吸取教訓予以改正, 後來再出套書不再零敲碎打,而是一次性完整推出。這就極大地方便了讀者,受到讀者的歡迎。

這套新“東周”基本上是重新編繪的,但其中有三本,延用了紫皮本中作品, 即湯義方先生繪畫的第25冊《搜孤救孤》和第33冊《魚藏劍》,另一本是李成勳先生繪畫的第47冊《盜虎符》。之所以選用這三本老版,我認為繪畫出色是最有説服力的理由。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出版社將50冊《東周列國故事》改換包裝,以大32開精裝的形式出版四卷本。在編者前言中,説明這套書的繪畫風格比較統一,這個看法我有所保留。如果説《三國演義》的繪畫風格比較統一,我認為是正確的,只有張大經先生畫的《火燒新野》有些不協調,因追求裝飾性而影響風格統一。至於這套《東周列國故事》,大部分繪畫較統一,其中有少數繪畫出現變形傾向,裝飾性效果比較強,在全書中顯得刺眼,妨礙真正的風格統一。這部分繪畫的作者,都是年輕畫家,他們的才氣固然可喜可貴,但任由個人風格展現,而顧全整體風格不夠,造成全書品質欠缺,不能不説是憾事。這僅是個人看法,不一定對,歡迎批評指正。

另外,我注意到一個問題,即這套書在封面封底及內頁中,均沒印出序號。為什麼編者不編序號呢?顯然不是疏忽而另有考慮。這與這套書的內容有關,雖然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但每個故事的獨立性較強,而故事間的連續性不強,缺少因果關係:因此這套書儘管按照年代發展有先後順序,但整體看並非一線貫穿,可以説是系列性作品,而非連續性作品。這樣就沒必要編出序號了。

這種理解不一定對,僅是個人一管之見。

下一頁一番週折
上一頁同題多版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的連環畫收藏生涯
· 初衷
· 第一本書
· 看美展
· 文理分科
· “老大哥”作品
· 朗誦比賽
· 攢“三國”
· 量入為出
· 三部滬版套書
· 立規矩
· 誰更重要?
· 第一次投稿
· 少這根弦
· 搞“四清”
· 一場遊戲
· 情係滬版書
· 崇拜畫家
· “堅壁清野”
· 創作劇本
· 一線曙光
· 外出購書
· 只買不讀
· 投我所好
· 題材變化
· 再版書開路
· 內容拓寬
· 福地
· 同題多版
· 買新“東周”
· 一番週折
· 津版《神力王》
· 補遺
· 電影版
· 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