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第一本書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6 16:40:55 | 出版社: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我收藏的第一本連環畫,是《雞毛信》。

記得那是1951年的六一節,為慶祝孩子們的節日,學校照例放假。早晨起床後,母親問我有什麼打算,想要什麼禮物,我脫口而出説想買書。母親馬上遞給我一元錢,讓我自行支配。

那時我住在東單三條,出門往西走,到了衚同口再往左拐,南行50米就是王府井新華書店。我估計到了開門營業時間,便揣上錢離家而去。書店離家很近,對我這個常客來説是輕車熟路。很快我來到少兒讀物櫃檯旁,營業員親切地迎過來。我指了指櫃檯裏的連環畫《雞毛信》上、下冊,當場買到手。

《雞毛信》的故事我曾聽同學講過,這回有了書,我急不可耐地邊看邊走回家去。

我如今保存的《雞毛信》,並不是當年買的那上、下兩冊的版本。那兩本書被不少同學借去看過,早就翻爛了,後來也不知被誰借走,就再也沒還回來,我也沒追究。我很喜歡畫家劉繼卣畫的這部作品,因此1953年再版重印成一冊後,我又買了新版本。

人到60歲被稱作一個花甲。我在花甲之年,曾寫過一篇短文,題目叫《好書不厭百遍讀》,內容講的是讀《雞毛信》再版本的感受。文章除了充分肯定文字編寫與繪畫的成就外,還指出幾點不足。首先一點是主人公海娃的造型。在老版本中,海娃被畫成留著小光頭、衣著樸素的十四歲農村孩子。而後來的再版本,則做了修改,將小光頭改成長出短短頭髮的樣子。可能是畫家劉繼卣先生聽取了某些意見,做了如此修改。不但海娃頭部形象變了,連海娃父親的外部形象也重新處理,去掉了粗眉大眼的憨厚相,而改得清秀利索。殊不知這一改,人物的精神狀態也隨之變化,失去了純樸的鄉土氣,而增添了所謂看上去更順眼的美感。

再有就是結尾處,原版本中海娃對前來看望他的八路軍連長説:“給我一支槍。”而再版本修改成海娃説:“跟著叔叔們幹革命!”這樣改並非不行,而是脫離了海娃當時的心境,有將人物拔高之嫌。孩子純樸的心理,就想要一支槍去打鬼子,改成“幹革命”,太空泛了,口號化了,脫離了孩子的特點。

《雞毛信》這部優秀之作,自1950年問世以來,已再版重印過多次,僅我個人,就收藏了五種版本。一是1953年合成一冊後的老版。二是“*”中1971年經修改後的版本,篇幅由原來的243幅刪減為200幅。三是1994年由北京西苑出版社出版《劉繼卣連環畫集錦》中的版本,據説得到劉繼卣先生家屬的支援,提供原稿。這個版本的畫面與篇幅均恢復成老版本的面貌。四是1996年人美社推出《爸爸媽媽讀過的書》時,在上輯中收入《雞毛信》,遺憾的是不但封面重繪,畫面沿用“*”中的再版本,而且篇幅又少了兩頁,成為198頁。這種任意刪減的做法不足為訓,實不可取。到了新世紀,在連藏熱的大潮中,出於連友的呼籲,人美社再版《雞毛信》時全部恢復成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面貌,這是值得慶倖的。對待經歷過時間與讀者雙重考驗的經典之作,就應該拂去蒙在它身上的歲月塵埃,而還其本來的完整面貌。這才是對作品負責,對讀者負責,對歷史負責!劉先生九泉有知也會欣然!

下一頁看美展上一頁初衷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的連環畫收藏生涯
· 初衷
· 第一本書
· 看美展
· 文理分科
· “老大哥”作品
· 朗誦比賽
· 攢“三國”
· 量入為出
· 三部滬版套書
· 立規矩
· 誰更重要?
· 第一次投稿
· 少這根弦
· 搞“四清”
· 一場遊戲
· 情係滬版書
· 崇拜畫家
· “堅壁清野”
· 創作劇本
· 一線曙光
· 外出購書
· 只買不讀
· 投我所好
· 題材變化
· 再版書開路
· 內容拓寬
· 福地
· 同題多版
· 買新“東周”
· 一番週折
· 津版《神力王》
· 補遺
· 電影版
· 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