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文理分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6 16:40:03 | 出版社: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小人書的讀者對象,以少年兒童為主;小人書這個稱謂,除了説明它開本、畫幅小,人物小之外,也包含是由小人來閱讀這層意思。我與絕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在孩提時代買小人書、讀小人書,是順理成章、理所當然的事。然而升入中學,尤其是讀高中後,同伴們一般就捨棄小人書,轉而讀文字書(大書)了。我卻始終沒有放下小人書,不僅購買,還興趣不減地閱讀,甚至還攢存起來,集少成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事離不開當時的背景。我結束了高一的課程後,馬上要升入高二就讀。當時我所在的北京市第二中學,雖然還沒有像後來那樣被劃成市重點中學,但學校的教學品質一直很高,學生們也勤奮努力,報考高等院校的升學率也名列前茅。校方可能出於為學生升大學著想,提前做準備,決定在高中便進行文理分科。這也是未雨綢繆的一項措施。我由衷地感激當年遇到這場變動。

文理要分科,我面臨著選擇。其實,長期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加上我對文學藝術的喜愛與嚮往,我很早就想從事文化工作。因此,我當機立斷,挑選文科作為重點學習範圍,作為主攻方向。莫非學文科的人就離不開小人書嗎?當然不是。這又事出有因,與當年的一場社會大討論有關。

記得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全國學術思想界曾展開一場深入的公開討論,一些報刊都介入了此事。討論是由思維方式引起的,即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異同、必要性與適用範圍等。爭來辯去,最後的結論大致是以下幾點:兩種思維方式都重要,各有側重和自身的規律;從事自然科學的人應加強邏輯思維,而從事社會科學的人應加強形象思維。我選擇文科,今後致力於文化工作,屬於社會科學範疇,因此必須培養與加強形象思維的能力。那麼形象思維的形象,又從哪兒來呢?也就是説,如何獲得形象思維的形象?

形象大量存在於生活中,在生活中留意觀察,注意積累就可以了。同時,形象也存在於各種藝術門類中,各種藝術都是用形象來反映生活,形象性是藝術的根本特點。我那時常看電影、看話劇、看畫展、看書報雜誌等,獲得古今中外的大量形象。但是由於條件所限,電影話劇稍縱即逝,看完就完了,時間久了就容易淡忘。那時科技水準和生産力遠不如現在發達,現在可以借助光碟、錄影帶等媒體,借助許多圖像清晰的畫報,留住形象,使形象記憶處於新鮮、明晰的狀態。那時沒有這些現代化設備,怎麼留住形象呢?

我發現,連環畫非常有用,最大特點是不但提供形象,而且能留住形象,諸如古代的戰爭場面、刀槍劍弩交鋒、兵士廝殺、馬隊列陣等等,古時人物的衣著服飾、建築樣式、陳設器物等,外國人的相貌、環境景觀、風俗民情等等,連環畫中都描繪出來,隨時隨地可以翻閱參考。各種題材內容的連環畫,積攢多了就如同一座形象資源庫,可以學習借鑒,受用無窮。

而且,由於連環畫是大眾普及讀物,形象直觀,通俗易懂,物美價廉,只要花上一兩角錢,就能買到一本,因此,集攢連環畫就是許多孩子都能承受、能辦得到的事。我應該通過收藏連環畫,不斷得到各種形象,使它們越來越豐富,進而幫助自己增強形象思維能力,提高藝術修養。有了這個認識,無異於有了新的動力,我的連環畫收藏,便更自覺地堅持下去。

下一頁“老大哥”作品上一頁看美展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的連環畫收藏生涯
· 初衷
· 第一本書
· 看美展
· 文理分科
· “老大哥”作品
· 朗誦比賽
· 攢“三國”
· 量入為出
· 三部滬版套書
· 立規矩
· 誰更重要?
· 第一次投稿
· 少這根弦
· 搞“四清”
· 一場遊戲
· 情係滬版書
· 崇拜畫家
· “堅壁清野”
· 創作劇本
· 一線曙光
· 外出購書
· 只買不讀
· 投我所好
· 題材變化
· 再版書開路
· 內容拓寬
· 福地
· 同題多版
· 買新“東周”
· 一番週折
· 津版《神力王》
· 補遺
· 電影版
· 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