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創作劇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6 16:29:46 | 出版社: 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運動剛開始階段,單位裏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被革命群眾揪了出來,揭發批鬥,有問題的人也靠邊站了。下一步該幹什麼?很多人心裏沒底,每天盯著報紙看社論,以便能跟上鬥爭形勢,跟上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一天,報上用整版篇幅刊登了紀念張思德的重要文章。文章作者是當年中央警衛團一位首長,他深情地緬懷了張思德的動人事跡,突出歌頌了張思德服從組織分配、黨需要幹啥就幹好啥的思想,我們讀後都很感動,受到深刻教育。

這時,有兩位同事找到我,動員我與他倆一道創作張思德的話劇劇本。張思德同志是毛主席表彰的好戰士,他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正是時代的強音,我們歌頌他,也正是宣傳毛澤東思想。認識很快統一後,我們便著手做準備。

通過聯繫,我們首先訪問了寫文章那位首長。他詳細地講述了在延安時與張思德共事的情況,介紹了張思德的工作與表現,還回答了我們的提問。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照片,首長遺憾地表示,當時鬥爭形勢嚴峻,生活艱苦,物質條件很差,根本不可能拍攝許多照片。他建議我們去參觀革命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又推薦了一兩位當年中央警衛團的同志,讓我們再去採訪,蒐集更多材料。

前期準備告一段落,我們便開始討論人物設置和劇情框架。此時掌握的可用材料雖然不少,但共同感受是感性材料仍嫌不足。我們三個人誰都沒去過延安和陜北,缺乏感性認識是必然的。怎麼補上這個缺欠呢?一位同事找來革命*集《紅旗飄飄》,其中有些內容可作參考。這啟發了我。我存有大量連環畫,難道不能從中有所借鑒嗎?

很快,我找出描寫陜北斗爭生活的連環畫,有《保衛延安》、《在毛主席周圍》、《劉志丹和老土地部長》、《三邊一少年》、《豹子灣戰鬥》、《延安求學記》等。翻閱這些圖文並茂的連環畫,書中既有陜北和延安環境地貌的描繪,有風土人情的寫照,還有戰士與老鄉的形象表現,這些畫面幫助我們增加感性認識,雖然無法親身經歷,但總比單純文字描述具體多了。

我們順利地寫出初稿,得到單位革委會的支援,批准排練,邊排邊改,力爭用這出話劇向國慶獻禮。

1966年9月下旬,七場話劇《張思德的故事》內部綵排,當時中央*領導小組負責文藝工作的吳德(前北京市革委會主任)和金敬邁(小説《歐陽海之歌》作者)前來審查,他們對這齣戲予以肯定,同意國慶節期間公演。

由於這出話劇的演出受到歡迎,轉年六月底,我們一行四人(導演、舞美設計、兩名編劇)帶著修改劇本的任務,專程赴延安體驗生活。在延安,我們住進窯洞,參觀了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等地,瞻仰了烈士陵園,來到張思德墓前默哀致敬,還與當地幹部群眾座談,認真地補上了這一課。延安行加深了我對中國革命歷史的了解,搞明白延安作為革命聖地在中國革命進程中所建立的功績和所起的巨大作用。

返京後劇本經過修改,投入第二次排練,于1968年初再度公演。我們還將戲送到京西煤礦去,慰問生産第一線的幹部職工。這個劇本定稿後印出來,被全國百餘家單位索要,不少劇團排演了它,當時起到一定的影響。

下一頁一線曙光
上一頁“堅壁清野”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我的連環畫收藏生涯
· 初衷
· 第一本書
· 看美展
· 文理分科
· “老大哥”作品
· 朗誦比賽
· 攢“三國”
· 量入為出
· 三部滬版套書
· 立規矩
· 誰更重要?
· 第一次投稿
· 少這根弦
· 搞“四清”
· 一場遊戲
· 情係滬版書
· 崇拜畫家
· “堅壁清野”
· 創作劇本
· 一線曙光
· 外出購書
· 只買不讀
· 投我所好
· 題材變化
· 再版書開路
· 內容拓寬
· 福地
· 同題多版
· 買新“東周”
· 一番週折
· 津版《神力王》
· 補遺
· 電影版
· 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