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牧師(1)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2 10:26:09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1994年2月

 

  在警察總部,在國家美術館,在奧斯陸的報館、電臺、電視臺,電話鈴聲沒日沒夜地響著。有人在等巴士的時候看到一名男子拿著一個巨大的塑膠袋,袋口露出一截厚重的木頭畫框。有個男人在酒吧裏偶爾聽到旁邊兩名男子之間可疑的交談。一位刑滿釋放犯聲稱自己掌握著非常關鍵的資訊,他非常樂於同警方分享,只要能得到一點小小的報酬。

 

  挪威的小報馬不停蹄不計代價四處打聽。國家美術館是怎麼想的呢?警方在忙什麼呢?誰應該為這次的慘痛事件承擔責任呢?全世界的記者們操著不同的語言拋出同樣的問題。

 

  文化部部長以及國家美術館館長躲起來商議下一步的對策,結果卻絕望而悽慘。他們還能有什麼辦法呢?政府不可能付錢贖回那幅名畫,就算有人知道該與誰進行交易,議會也不可能同意把納稅人數以百萬計的錢給竊賊。退一萬步來看,就算這樁交易在政治上是正確的,那也將會開創一個非常糟糕的先例,它意味著這個國家所擁有的每一件藝術珍寶恐怕都將成為歹徒們掠奪的對象,因為用它們可以向政府勒索贖金。

 

  既然不能使用政府的錢,用高額賞金換回《吶喊》的可能性就蕩然無存。但考慮到即使是小數額的賞金也聊勝於無,國家美術館決定從羞澀的荷包中拿出一筆錢來。館方宣佈,將會給予提供了可靠線索、幫助找回《吶喊》的人二十萬克朗的酬勞,約合二萬五千美元。與此同時,各種報紙反覆強調這幅畫的價值不低於七千萬美元。

 

  拋出的誘餌無人理睬。

 

  與此同時,挪威警方通過各種關係打探消息,但除了虛假資訊,就再沒有別的了。如果奧斯陸的黑社會分子當中真的有誰偷走了《吶喊》,看起來其他的黑社會分子們貌似都不知情。這個消息當真不妙,局勢甚至比開始的時候還糟糕。挪威警方極力想要找到一個突破口,以打消對他們的漫天指責,並揭露出犯罪分子們的真面目。這不僅僅因為事關面子問題,同時也因為《吶喊》是非常易損的——以畫面中間那些藍色的海水為例,它們實際上就是一些附著在畫作表面的白堊粉,衣袖不經意的輕輕一蹭都能蹭掉——如果沒有必要的保護,這幅畫隨時會遭遇不測。對於那些肯于把《吶喊》順著梯子滑下去的竊賊來説,他們很可能會為了運送方便而把畫從畫框當中切割下來,也可能會把它藏匿在一間發黴的地下室裏,或者是一個漏雨的破閣樓上。

 

  隨後,度過了謠言紛飛和困惑不已的五天后,終於有了第一個突破口。兩位挪威最有爭議的人、兩位由於發起組織了多次反墮胎示威活動而被趕出教堂的牧師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吶喊”。

 

  早在本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之前,路德維希·內薩、伯雷爾·克努森就要準備一場“壯觀”的抗議活動,以弘揚他們反對墮胎的主張。由於在過去十年中與這兩位前牧師打過無數次交道,挪威警方對他們的底細非常了解。他們最典型的做法是跑到某家醫院裏,阻止醫生實施墮胎手術。如果不出意外,院方會打電話報警,而這兩位身穿黑色袍子、扎著白色立領的前牧師就將有機會在電視臺的錄影機前出頭露面。

 

  如果能被警方抓走,那就再好不過了,只要能讓公眾注意到“新生活行動”,他們什麼都願意幹。抗議和示威足以博取公眾關注,但在民間大肆散發郵件也非常有效。內薩和克努森都非常喜歡一幅畫,那是一幅拙劣的卡通畫,描繪的是一隻女性的手在無情地摧殘一個弱小的、無助的小傢夥。只要隨便掃上一眼,人們就會發現,在畫面中央那個痛苦地號叫的形象脫胎自《吶喊》。

下一頁牧師(2)上一頁偵探小説?(2)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是名畫總會被偷的》
· 破窗而入(1)
· 破窗而入(2)
· 破窗而入(3)
· 巧取(1)
· 巧取(2)
· 巧取(3)
· 偵探小説?(1)
· 偵探小説?(2)
· 牧師(1)
· 牧師(2)
· 藝術小分隊(1)
· 藝術小分隊(2)
· 藝術小分隊(3)
· 藝術小分隊(4)
· 藝術小分隊(5)
· 藝術拯救者(1)
· 藝術拯救者(2)
· 藝術拯救者(3)
· 藝術拯救者(4)
· 藝術拯救者(5)
· 編劇(1)
· 編劇(2)
· 編劇(3)
· 蓋蒂博物館來的人(1)
· 蓋蒂博物館來的人(2)
· 蓋蒂博物館來的人(3)
· “將軍”(1)
· “將軍”(2)
· “將軍”(3)
· “將軍”(4)
· “將軍”(5)
· “將軍”(6)
· 羅素堡府邸(1)
· 羅素堡府邸(2)
· 羅素堡府邸(3)
· 安特衛普遭遇戰(1)
· 安特衛普遭遇戰(2)
· 安特衛普遭遇戰(3)
· 安特衛普遭遇戰(4)
· 安特衛普遭遇戰(5)
· 蒙克(1)
· 蒙克(2)
· 蒙克(3)
· 蒙克(4)
· 蒙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