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小分隊(5)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22 10:06:47 |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當那些特別著名的畫作遭遇竊賊的黑手時,後者的犯罪動機往往是為了獲得自我吹噓的資本,並且用實際的戰利品加以證明。成功地竊取一幅大師的畫作會讓下手的竊賊們名聲鵲起,他們會因此受到團夥內其他成員的羨慕甚至敬仰。至於這幅作品在藝術方面的成就有多高,那就不是竊賊們需要考慮的事情了;他們中沒有幾個藝術鑒賞家,簡直可以説一個都沒有。一幅標價五百萬的倫勃朗的畫作會招致竊賊們的覬覦,只因為它意味著功成名就。在其他的圈子,功成名就的內涵可能會轉化為一輛勞斯萊斯,或者登上珠穆朗瑪峰,或者獵殺一頭獅子,然後把獅子的頭挂在自己家的墻上。

 

  作案的手法越是奇怪,越可能取得宏偉的戰果。比如,1997年,倫敦的一名竊賊溜溜達達地進了豪華氣派的勒菲維爾畫廊(Lefevre Gallery),詢問某幅畫作是否出自畢加索的手筆。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掏出了一把霰彈槍,摘下那幅畫就跑,逃到了一輛在門外等候的計程車上。在這起案件當中,風險和瀟灑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光天化日之下,在市中心,一次武裝搶劫,得到的是最高等級的戰利品。哪個雄心勃勃的年輕竊賊能抵禦這樣的誘惑?

 

  如果問到為什麼竊賊們總是會犯下形形色色的案子,不斷地刺激探員們的神經,那是因為罪犯們都是些心理複雜的、讓人難以理解、愛惹是生非的傢夥,這一點探員們早已心知肚明。為什麼竊賊們會盜取藝術品?探員們經常會提高聲調吼出一句簡短的話:“因為他們就這麼幹了。”聽起來這更像一句阻止別人繼續問下去的警告,而不是一個回答。那麼,為什麼總會有人欺淩弱小呢?為什麼黑幫分子會槍擊他們的對手呢?

 

  還是重新回到主題上來吧,為什麼竊賊會向大師們的名作下手呢?

“因為他們想,而且他們也辦得到。”

 

  《吶喊》失蹤之後,挪威警方總在琢磨,究竟會是誰幹的呢?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又給自己追加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到現在我們還沒有聽到關於竊賊的半點風聲呢?

 

  從一開始,挪威警方就推斷竊賊們盜取《吶喊》的目的是用它勒索贖金。畢竟藝術品綁票與真正的綁架案相比有很多的優越性。對於偷來的藝術品,完全用不著供它吃喝,也用不著沒日沒夜地看守著它並且讓它保持安靜;一幅繪畫絕不可能奮力搏鬥,也不會尖叫救命,更不可能在法庭上提出證控。就算事情幹砸了,警方就快找到府來了,一幅繪畫也可以很方便地被丟進垃圾桶,或者被團巴團巴付之一炬。

 

  日子過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週又一週,偷去了《吶喊》的竊賊們依舊了無聲息。

 

  從《吶喊》失竊的那一天起,蘇格蘭場就在考慮著是否需要介入此事,那時他們還沒有任何官方身份。在蘇格蘭場藝術小分隊的探員們看來,頭一項挑戰,在於找到某種辦法,把竊賊們誘出他們的隱蔽所。

 

  “有沒有什麼計劃可以提交?”約翰·巴特勒問查理·希爾。

 

  “給我一刻鐘,讓我盤算盤算。”

 

  這是1994年2月的一個週一的早晨,天氣寒冷,天色黯淡。巴特勒在倫敦,希爾則碰巧被指派到歐洲警察組織去辦事,後者是國際警察組織在歐洲的分支機構。希爾當時在荷蘭海牙的一座潮濕寒冷的混凝土結構大樓裏,外面是一條繁忙的公路,以及一條已經上凍的運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所房子曾是蓋世太保的分區總部。

 

  對於一位像希爾這樣不知疲倦、喜怒無常的男人來説,要是把他局限在辦公桌旁,他會覺得自己的生活簡直如煉獄;沒有什麼比對付一夥兒狡猾的、心狠手辣的歹徒更刺激的了。放下電話聽筒,希爾把自己舒舒服服地靠在椅背上,伸開兩條大長腿,閉上眼睛,開始努力讓自己進入角色,試著扮演一名竊賊,而這位竊賊盜走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品之一。

 

  怎樣才能把那些竊賊誘騙出來呢?希爾回顧了一下以往自己扮演過的角色。通常他會扮作一名來自美國或者加拿大的商人,或是一個總在奢華地旅行、穿梭在浮華圈子裏的獨行客,也可能是一位喜歡外出、喜歡交談、喜歡喝酒到深夜的人,而且慢慢大家會發現他可以一邊微笑,一邊高聲怒喝。

 

  這些私人場合中的“表演”——包括觀眾——由希爾當時的工作需要而定。這個星期,希爾可能會把自己扮成一名尋思著購買偽鈔的江湖騙子,而下個星期他可能會搖身一變,化作一名不誠實的藝術品收藏家,到黑市上尋找一幅失竊的繪畫。當扮演江湖騙子的時候,希爾會滿嘴髒話,瘋瘋癲癲;而在扮演藝術鑒賞家時,他就不再罵罵咧咧、虛言恫嚇,而是照希爾自己的話説,要表現出“藝術氣息”。一段關於威廉·透納①光影手法的獨白應該很管用。

 

  希爾的考慮時間有點長,應該已經超出了他許諾的十五分鐘,但也沒超出多少。他對自己笑了笑,隨即拿起電話,把計劃告訴了巴特勒。

下一頁藝術拯救者(1)上一頁藝術小分隊(4)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是名畫總會被偷的》
· 破窗而入(1)
· 破窗而入(2)
· 破窗而入(3)
· 巧取(1)
· 巧取(2)
· 巧取(3)
· 偵探小説?(1)
· 偵探小説?(2)
· 牧師(1)
· 牧師(2)
· 藝術小分隊(1)
· 藝術小分隊(2)
· 藝術小分隊(3)
· 藝術小分隊(4)
· 藝術小分隊(5)
· 藝術拯救者(1)
· 藝術拯救者(2)
· 藝術拯救者(3)
· 藝術拯救者(4)
· 藝術拯救者(5)
· 編劇(1)
· 編劇(2)
· 編劇(3)
· 蓋蒂博物館來的人(1)
· 蓋蒂博物館來的人(2)
· 蓋蒂博物館來的人(3)
· “將軍”(1)
· “將軍”(2)
· “將軍”(3)
· “將軍”(4)
· “將軍”(5)
· “將軍”(6)
· 羅素堡府邸(1)
· 羅素堡府邸(2)
· 羅素堡府邸(3)
· 安特衛普遭遇戰(1)
· 安特衛普遭遇戰(2)
· 安特衛普遭遇戰(3)
· 安特衛普遭遇戰(4)
· 安特衛普遭遇戰(5)
· 蒙克(1)
· 蒙克(2)
· 蒙克(3)
· 蒙克(4)
· 蒙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