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 我們的小確幸

  “跑一次是底線、一次不用跑是常態、跑多次是例外”,乘著網際網路的東風,曾經被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群眾和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已成為5700萬浙江人政務服務中的“小確幸”。

  從技術層面的應用與改進,到政府治理理念、服務機制等的革新,從“四張清單一張網”到“最多跑一次”,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和深度的開放共用,正給浙江的政務服務打上鮮明的時代烙印。

  在政府的數字化轉型中,群眾、企業辦事越來越便利。

2.jpg

2019年9月,東陽市中醫院開通全流程掃電子社保卡就診,市民只要拿出手機,出示“浙裏辦”APP裏的電子社保卡,就可在醫院的自助機和人工窗口進行掛號、醫保結算、就診、化驗單查詢等操作。 視覺中國供圖

  塑造新理念

  數據多跑路 群眾少跑腿

  今年5月6日,《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發佈。在報告中主要反映“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資訊服務應用指數上,浙江排名全國第一。

  浙江政務服務“觸網”早已有之。2014年,浙江領全國之先提出“四張清單一張網”,由此展開一場“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改革。2014年6月25日,浙江政務服務網正式上線。2016年,隨著如今已成為浙江改革“金字招牌”的“最多跑一次”的提出,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推動政府的數字化轉型成為浙江政務服務的明確目標。

  對此,浙江省委改革辦(省跑改辦)改革一處負責人深有體會:“如果不同部門之間的資訊系統不打通,就沒有辦法真正減材料、減環節。對於一些必要的材料,讓群眾自行提供太麻煩,讓工作人員代為複印、遞送,又很佔人手。要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讓數據代替人‘跑’、變線下跑為線上‘跑’。”

  “借著網際網路東風,很多便民改革舉措都逐漸成為現實。”浙江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整體政府”,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孤島被打通。

  今年10月8日,衢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無差別受理窗口工作人員徐小青不慌不忙地為前來辦事的群眾辦理商事登記、交通、衛生等涉及不同部門的各項業務。“我現在能獨立完成35個部門共968個事項的受理服務。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叫一個號。”徐小青介紹,“目前全省各地都在提供‘一窗受理,整合服務’,能在電腦系統上完成多個事項的工作,得益於數據的不斷共用。”

  截至2018年底,浙江政務服務網已打通省級85個、市縣275個部門自建的業務系統,註冊用戶數超過2800萬。浙江省統一的證照庫、人口庫、法人庫、信用庫等已建立,省市兩級統一管控的數據共用體系基本建成。2018年,浙江省公共數據平臺共用數據調用量累計達1.8億次,是2017年總量的14倍。

  演繹新生活

  掌上辦事成為新風尚

  今年5月,一直在江西工作的王勝剛來到龍遊縣行政服務中心諮詢企業開辦事宜。在工作人員手把手的指導下,他下載並打開“浙裏辦”APP,輸入相關資訊後,不到半個小時就領取了營業執照。

  這份便利得益於功能日益強大的“浙裏辦”APP。圍繞“掌上辦事之省”建設目標,近年來浙江大力推動移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2014年上線的原“浙江政務服務”APP的基礎上,優化迭代推出“浙裏辦”APP,全面推進“網上辦”“掌上辦”。目前,“浙裏辦”APP已匯聚“社保公積金查詢”“健康醫保卡申領”“不動産權屬證明”等便民服務應用400余個,日均訪問量超1450萬次。

  浙江政務服務網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的“浙裏辦”通過各級政府部門數據的不斷共用,可以大幅精簡辦事材料,能通過共用獲取、網路核驗和前序流程,已收取的材料無需重復提交。

  隨著越來越多事項實現“網上辦”“掌上辦”,前來窗口辦理業務的群眾越來越少。

  在杭州工作、戶口卻在富陽區富春街道的二胎媽媽徐女士感受頗深。按照一胎的經歷,她必須攜帶相關證件到富春街道辦事處辦理生育登記手續。“可是我平時在杭州上班,辦理生育登記需要專門請假。”今年5月,得知可以“掌上辦”後,徐女士坐在家裏沙發上,用手機打開“浙裏辦”,不到5分鐘就完成“二寶”的生育登記手續。第二天,她的手機就收到了區衛生健康局發來的電子“生育登記服務單”。

  今年8月,颱風“利奇馬”襲擊浙江。在此之前,浙江統一的政府系統掌上協同辦公平臺“浙政釘”就已全程“掌握”颱風的動向。除了能看到颱風雲圖、交通資訊等內容,防汛部門在利用“浙政釘”高效傳達防範颱風指令的同時,能隨時收到來自一線的汛情反饋。

  據了解,浙江在“浙政釘”上構建防範颱風、化解自然災害風險的指揮平臺。颱風來臨時,所有相關人員都能第一時間收到來自颱風一線的資訊和上級的指令,在第一時間付諸行動。

  網際網路帶來的高效即時性,使“浙政釘”成為浙江打造“掌上辦公之省”的“神器”。截至2019年9月,“浙政釘”已覆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組織,擁有121萬激活用戶、70萬日活躍用戶、26萬組織、25萬工作群,匯聚720多個移動應用。

  “浙裏辦”和“浙政釘”的全面推進,是浙江打造“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的縮影。通過讓數據多跑路,換取群眾和企業“最多跑一次”甚至“跑零次”,大大提升政務辦事及服務效率,助力政府數字化轉型。

  發揮新作用

  跑向更多民生大小事

  今年夏天,新昌縣沙溪鎮董村村村民陳有初家收到電費餘額“告急”通知單。於是,他來到村裏的便民服務代辦點,在代辦員俞微麗的幫助下,很快辦好續費手續。對已習慣乘坐1個多小時車,到鎮裏繳費的陳有初來説,能就近辦理業務實在是意外之喜。

  新昌是個山區縣,因為村落分散等原因,村民出村辦事並不容易。為此,新昌專門研發“村民辦事不出村”系統,通過“村級收件—鎮級審核—部門審批”的網上辦事三級聯動方式,讓近20萬農村百姓可以在10分鐘車程範圍內就近辦理相關事項。

  借助網際網路承載的共用數據,“最多跑一次”的很多事項實現“就近跑一次”甚至“跑零次”。浙江省各地,數以千計的24小時自助服務終端分佈在街道社區、鬧市街頭。只要機器讀取身份證,市民即可自助辦理百餘事項。

  “用戶驅動産品,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個體現。而具體到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浙江省委改革辦(省跑改辦)有關負責人説。

  今年上半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場所延伸擴面的“當頭炮”在杭州火車東站打響。浙江省委改革辦(省跑改辦)專門推出杭州火車東站服務大提升“金點子”徵集活動,通過“最多跑一次”微信公眾號向省內外乘客徵求意見建議。活動開展僅3天,就收到來自浙江、北京、上海、廣東等19個省市的181條有效建議。

  5月28日,杭州東站開通停車“先離場後繳費”;9月25日,鐵路換乘地鐵實行“單向免檢”……一項項群眾喜聞樂見的改變,以網際網路的方式不斷發酵和産生。

  在教育領域,截至今年6月,6636所學校實現代收費用“掃碼可繳”,12項成績證明、初高中階段學歷證明實現掌上辦理。

  在醫療領域,今年上半年,省、市醫院門診智慧結算率達75.27%,病區智慧結算率達65.58%,省、市醫院高峰期平均排隊時間從8.26分鐘減少到2.83分鐘。

  在文旅體育領域,浙江省60個重點景區、風情小鎮的電子導航導覽已完成;浙江省廁所和300多家民宿的導航也已整合完畢……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伴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進步,“最多跑一次”改革正跑向更多民生大小事。網際網路催生的新的辦事和生活方式,不斷將人們想像中的智慧生活變為現實。5700萬浙江人,也正從不斷數字化轉型的政務服務中,體驗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和精彩。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最多跑一次 我們的小確幸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