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全域"大花園" 浙江高水準建設美麗鄉村

   白墻黛瓦綠樹,小橋流水人家。這是畫亦是詩,也是浙江鄉村的真實風景。

640.webp (1).jpg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穩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
  
  浙江,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三農”思想重要萌發地、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發源地。十多年來,浙江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實現了從“千萬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的不斷躍遷,今年又提出實施創建千個鄉村振興精品村、萬個美麗鄉村景區村的“新千萬工程”。
  
  新時代,新使命。如何進一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高水準建設美麗鄉村?浙江省全國人大代表及各地幹部群眾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拓展戰略視野,強化使命擔當,加大力度,加快進度,確保美麗鄉村建設高水準有序推進,擼起袖子加油幹。
  
  環境提升,從“關鍵小事”入手
  
  三月北京,乍暖還寒。全國人大代表、桐廬縣江南鎮環溪村村主任周忠蓮,這兩天卻已通過微信朋友圈的各種照片,提前感知到了江南春天的氣息。
  
  此時的環溪,溪水潺潺,桃紅柳綠,遊客紛至遝來。而七八年前,這裡還是一幅臟亂差的模樣:“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室內現代化,室外臟亂差,溪溝就是垃圾污水的家。”
  
  今昔對比,周忠蓮代表感慨:那是在2010年前後,環溪村先後開展了“生活污水處理”“生態河道整治”“生態人居提升”等惠民工程,積極實施垃圾分類,辦好了這些“關鍵小事”,方才成功逆襲。因水得名的環溪村,從尋回純凈的水環境開始,重構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放眼浙江,環溪村的故事,只是千萬個普通村莊實現美麗蛻變的一個縮影。在浙工作11年,全國人大代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劉銳一直在和水打交道。談起農村水環境的變化,她用了一個成語——“翻天覆地”。
  
  “過去在農村,黑臭水體多,水葫蘆隨處漂,近年來對農村污水的治理,讓農村環境有了質的飛越。”在劉銳代表看來,生態宜居是由一個個細節、一件件“關鍵小事”組成的。在這當中,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無疑是改變污水無序排放、改善農民生活條件、提升環境品質的重要一環。“在浙江各地,因地制宜的農村污水處理模式已經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是後續的長效維護。”她説。
  
  今年,劉銳代表和同事們正致力於打造農村污水遠端智慧診斷專家系統,有了這套系統,今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在運作維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能通過感知系統實時反映到電腦終端,並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此外,他們還在為污水處理系統的運作維護制定標準規範,“長效機制的建立,會讓我們的水治理有源頭保障,進一步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數據,彰顯成效。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動圓滿收官,518萬農戶的生活污水實現了截污納管;全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村級覆蓋率達98.6%;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村1.15萬個,覆蓋率達41%;96.3%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
  
  “建設美麗中國,農村的美麗不能忘。”全國人大代表、省環保廳廳長方敏表示,當下,我省已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從“一處美”向“一片美”轉型。下一步,浙江將按照“生態宜居”、建設“大花園”的要求,全面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高水準打造生態宜居農村環境。
  
  規劃先行,共建全域“大花園”
  
  “百年老樹擋在一條都市計劃道路中間,是將老樹連根拔起,還是讓道路為老樹轉彎?”一位作家提出的這一問題,也是當前鄉村建設正面臨的困擾:一方面是在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原有的肌理和自然風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有些地方甚至變成了縮小版的城市;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於田園生活的嚮往,對於鄉愁、鄉情的眷戀。
  
  問題如何破解?“堅持規劃先行,強化村莊整體規劃和農房科學設計,讓鄉村回歸鄉村應有的模樣。”這是全國人大代表、衢州市委書記徐文光的回答。
  
  徐文光代表告訴作者,衢州專門出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鄉村“大花園”建設的指導意見》,堅持“多規合一”理念,合理劃定生産、生態、生活空間,實現鄉村空間佈局、産業發展、土地利用等專項規劃相互銜接配套,同時堅持特色化和項目化相結合。
  
  柯城山水明秀、衢江綠谷養心、龍遊桃花十里、江山古道蒼鬱、常山柚香滿園、開化水岸綿延……如今,在建設全域“大花園”理念的統領之下,衢州正全力以赴,創造鄉村美麗新高度,不僅擁有1868.3平方公里“步步皆景、村村若畫”,更塑造了363個行政村“移步換景、爭奇鬥艷”的多樣風情。
  
  宜居不宜居,老百姓最有發言權。閒暇時分,坐在白墻黛瓦的自家小樓前,泡一杯龍頂,看雲卷雲舒,這是開化縣齊溪鎮龍門村黨支部書記汪德剛觸手可及的愜意生活。
  
  “提升村莊環境,不僅要有‘面子’,更要重‘裏子’。”汪德剛説,幾年前,村裏在發展鄉村旅遊之初就有一個共識,要在保持古村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村莊特質的旅遊發展規劃。後來,村裏通過組建旅遊公司,恢復“溪環玉帶”“龍潭虛澤”等龍門古八景,並將“新建高層建築不得超過3層半”“使用白墻黑瓦或灰瓦”等細則列入村規,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此後又入選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目前,全省共創建美麗鄉村示範縣12個、風景線300多條、特色精品村2500多個,初步形成“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一鎮一天地、一線一風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綠色引領,美麗經濟正蓬勃
  
  時至驚蜇,詩畫江南綠意綿延。深綠的是山,淺綠的是水,翠綠的是那些柔柔密密的柳枝條,拂過水面,也拂在了遊人心上。
  
  無論走到哪,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錢三雄對於江南的這抹綠,總是難以忘懷。而作為湖州市市長,這抹綠的份量在他心中,更是格外不尋常。
  
  “綠色是湖州的特色,也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和亮色。”錢三雄代表告訴作者,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誕生地,十多年來,湖州堅持生態立市不動搖、一張藍圖繪到底,建設生態城市、打造美麗鄉村、發展綠色産業,努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前列。
  
  利用綠水青山的環境優勢,湖州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鄉村旅遊等美麗經濟,目前累計建成産值10億元以上的省級示範性農業全産業鏈10條,開展現代漁業綠色發展等行動計劃,同時成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去年旅遊總收入突破千億元。
  
  “‘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的這句話,説到了我們心坎裏。”雖然遠隔千里,但德清仙潭村“莫梵”民宿業主沈蔣榮,也關注著全國兩會的消息。
  
  他所在的仙潭村,就是一個將優質生態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帶動村莊發展、村民致富的生動案例。這裡原是德清西部一個窮山溝,近年來,在莫幹山“洋家樂”的帶動下,這一片綠水青山從沉睡中醒來。在外經商的村民和大學生們紛紛回村創業,讓這裡迅速成為民宿經濟集聚區,現有民宿120家,2017年共接待中外遊客8萬餘人次。
  
  過去,沈蔣榮在德清縣城經營餐館,一年收入約30萬元。2014年,他回到老家開民宿,一張床舖的價格就高達1400元。眼下,他的民宿生意越來越紅火,已經開到了第4家,年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去年稅收已突破30萬元。“山裏一張床,賽過城裏一套房”,已經成為德清鄉村美麗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各地群眾紛紛表示,像要愛護生命一樣愛護生態環境,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共建全域"大花園" 浙江高水準建設美麗鄉村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