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網際網路+海洋”帶來的驚喜 不只是旅遊和美食

   浙江是海洋大省、漁業大省,多項工作都走在全國前列,具有創新示範意義。近年來,浙江著力推進“海洋生態建設示範區”“漁業轉型發展先行區”“平安漁業示範縣”三大培育創建活動,引領海洋與漁業“十三五”轉型發展。

11.jpg

  
  創建目標
  
  培育創建“海洋生態建設示範區”:
  
  到2020年,浙江沿海各縣(市、區)中將涌現出一批創建先進單位,建成10個以上省級和國家級海洋生態建設示範區,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生態建設發展模式。
  
  培育創建“漁業轉型發展先行區”:
  
  浙江從2016年開始,爭取用五年時間,創建20個左右漁業轉型發展先行區,促進綠色興漁、創新強漁、協調惠漁、共用富漁、開放助漁。
  
  培育創建平安漁業示範縣:
  
  浙江將以“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為抓手,穩步推進漁船、漁港、漁民和基層漁船組織管理規範化、組織化、資訊化“三化”建設;全面壓實政府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船東(船長)主體責任,實現漁船安全生産事故起數、漁民死亡人數逐年下降。
  
  浙江各地涌現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先進典型。下面這三個地方的創建培育工作就走在全省前列,快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寧波象山縣
  
  象山縣域由象山半島656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3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925公里,素有“東方不老島、海山仙子國”和天然氧吧之美譽。
  
  力爭創建“象山樣板”
  
  自今年浙江實施“三戰”(“幼魚資源保護戰”“伏休成果保衛戰”“禁用漁具剿滅戰”)以來,象山海洋與漁業局全面加強海上執法,共出動169航次,清理禁用網具1814頂,查扣違禁漁獲物約12萬公斤,查獲違規作業漁船118艘,其中“三無”漁船55艘,依法立案150起,力爭創建“一打三整治”工作“象山樣板”。
  
  還確定了294名伏休監管“定人聯船”責任人,確保每艘漁船都能落實到位。建立“定人聯船”微信群,實時分享漁船位置和照片。 
  
  技防新模式助力伏季休漁管理
  
  象山縣為全縣漁船配備安裝了漁船固定式定位儀,目前已安裝2200余艘。漁船固定式定位儀由太陽能供電、GPS定位、移動無線網路傳輸組成,且不可拆卸,能有效遏制一證多船現象,確保漁船“應休盡休”。
  
  舟山市普陀區
  
  普陀區隸屬浙江省舟山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轄區總面積6728平方公里 ,其中陸域面積458.6平方公里(含潮間帶69.77平方公里),內海海域面積6269.4平方公里。
  
  漁船冷凍設備再升級
  
  普陀將製冷排管內的製冷媒質改為不凍液,冷凍溫度在-25℃左右,且不使用氟利昂,極大地減少了環境污染。另外,此設備操作方便、起凍點溫度低,使得冰凍漁獲物品質較好。目前普陀已在5艘漁船安裝此設備。
  
  力爭打造“智慧海洋漁業”
  
  今年,普陀已更新AIS防碰撞設備286套、安裝北斗固定式船舶示位儀612套、推廣通信海上網際網路設備408套等。目前,全區漁船防碰撞系統終端開機率接近100%,衛星資訊服務系統終端開機率達到95%以上。 
  
  安裝北斗固定式船舶示位儀的船舶
  
  開展休閒漁業基地建設
  
  充分利用漁場、漁村、漁船資源,突出“海島文化、漁村休閒、漁船特色”三大主題,建設一批休閒漁業精品(示範)基地、海釣基地、漁家樂和漁民民宿,推進漁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産業深度融合特色漁村,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湖州市吳興區
  
  吳興區現有漁業村4個,2016年漁業每人平均收入24388元,漁業産值佔全區農業總産值的31.9%,是吳興區農業的主導産業之一。
  
  水産養殖區域特色突出
  
  吳興區水産養殖快速發展,改變了“四大家魚”為主的養殖模式,基本形成了以淡水名特優魚類、龜鱉、蝦蟹為特色的養殖模式,中華鱉、翹嘴紅鲌、黃顙魚、鱖魚等為主導品種的名特水産養殖發展迅速,特種水産養殖面積達到8.2萬畝,佔70%以上。
  
  推進生態化魚塘改造
  
  近十年來,吳興區積極推進生態化魚塘改造和標準魚塘建設,累計改造魚塘4.5萬畝;生態養殖模式、生態養殖技術、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的覆蓋到位率近90%。
  
  稻魚共生、水旱輪作模式不斷示範推廣,底增氧、迴圈水養殖、工廠化養殖等設施化養殖技術加快應用,全區設施化漁業水準顯著提高。
  
  科技支撐能力不斷提高
  
  探索建立“專家團隊+基層漁技隊伍+經營主體”的“1+1+N”漁技推廣産業聯盟,柔性引進高等院所專家3名,組建龜鱉、太湖蟹和特色魚類技術産業聯盟3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浙江“網際網路+海洋”帶來的驚喜 不只是旅遊和美食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