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裏過年丨民俗專家帶你了解那些不該忘懷的浙江年俗

   春節是中國農曆年的歲首,亦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寓意著團圓,象徵著興旺。根據記載,中國人已經過了4000多個春節了。時至今日,春節對中國人而言,影響力仍然是史無前例的,每年的春運,這場號稱全球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徙就是最佳見證。

timg (5).jpg

  現如今,大家心中的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開始,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結束,但就傳統意義而言,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年年都過的春節,豈止只有時間在縮短,在許多人心中,如今的過年已與兒時記憶中的那個年相差甚遠。
  
  作者採訪了一些長者和民俗專家,聊聊那些不該忘懷的浙江年俗。
  
  紹興
  
  魯迅筆下的祈福大典“祝福”
  
  只有安昌鎮可以原汁原味地看到
  
  魯迅先生筆下的小説《祝福》,開頭就描述了自己故鄉紹興民間特有的盛大春節祈福大典“祝福”,現如今,這種盛大的儀式,依舊能在紹興安昌鎮近乎原汁原味地看到。鎮上秉承著“祖禮不可廢”的老人家,仍年復一年沿襲著世代傳下來的“祝福”老規矩。
  
  陳祖恩今年70多歲,祝福省級非遺傳承人。耳朵有些背記性也開始不太好的他,對祝福儀式的流程卻是如數家珍。每逢年,陳祖恩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就開始忙活了。
  
  祝福大典講究得很,要先選好日子,在農曆十二月二十四至二十八之間,家家戶戶自行選定良辰吉日完成即可。
  
  “祝福前,全家要撣塵,裏裏外外一定要搞得乾乾淨淨,儀式當天還必須全家沐浴凈身,然後換上新衣服,穿上新鞋子。”陳祖恩説,祝福是很神聖的,從前老百姓期盼來年糧食有個好收成,全家平安健康而舉行,現在祈福的含義更廣了,有人求生意興隆,有人求興旺發達等。
  
  祝福大典桌上要準備的東西十分考究。陳祖恩説,用於祝福儀式的菜叫“福禮”,共有5道葷菜,魚、肉、雞、鵝,外加一道烏賊幹,烏賊干名叫“民富”,所有菜品必須全部清燉或清燒,不加任何作料。配著5道葷菜的還有一碟淡豆腐幹和一盤鹽。陳祖恩介紹,祝福的桌上必須擺得滿滿噹噹的,還要至少4種水果、4種乾果,12杯黃酒,需不同品種,主食是粽子一碟,大米做成的元寶糕一碟,最後兩種寓意著傳宗接代和年年進寶。
  
  “明年按照農曆的演算法多一個月,所以今年祝福要擺13杯黃酒,過去也有人家擺三茶六酒的,這個按家家戶戶自己的規矩定。”陳祖恩説,一般祝福儀式規定有兩種,要麼早上3點到6點,要麼晚上6點-9點,從一家之主開始跪拜,然後依次往下按輩分祈福跪拜。
  
  祈福通常控制在1小時左右,儀式結束後,“福禮”由全家分食,也叫“散福”,家庭成員都沾沾福氣。
  
  “我們家祈福是很講究的,這麼多年下來,我一直沿用我爺爺留下來的方式在做,每個步驟都不能少。” 陳祖恩聽祖輩介紹,祝福大典起源於元朝,所祀神像印有“南朝聖眾”和“黃山西南”兩種,是紹興人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祭祀活動,如今只有在安昌鎮還上演著如此古樸的祝福大典。
  
  台州
  
  街坊鄰里討“發財羹”
  
  相比紹興人過年的講究,台州人的年味多了一份“好客”。
  
  又要回台州三門過年了,30多歲的鄭女士最近心心唸唸老家的那碗“糟羹”。鄭女士説,以前過年重人情味,遠親不如近鄰。“來來來,我們家剛做好了糟羹,快趁熱吃一碗吧……”鄭女士回想起童年時過年的場景,滿心懷念,那些街頭巷尾各個鄰居家傳來的叫喚聲,足能吸引全村的孩子相聚起來,大家端著碗輪流串門,過年簡直是全村總動員。
  
  跟全省各地不同,台州的元宵是正月十四鬧的。這一天,台州三門一帶的家家戶戶都會熬糟羹吃,天臺地區又喚作“糊辣沸”。
  
  “每家每戶都會在這一天煮上兩大鍋糟羹。”鄭女士回憶,正月十四天還濛濛亮,鄰里街坊的廚房就紛紛忙活開了,精肉、冬筍、荸薺、香幹、油泡、花生米、川豆、青菜等食材統統切成小方塊,再與米粉或“山粉”調製在一起,倒進用柴火燒紅了底盤的大鐵鍋,燒煮上幾個小時後,香氣四溢的糟羹就可以出鍋了。
  
  “每家熬好後都‘廣播’一遍,孩子們端著碗一家家輪著喝,直到個個肚皮撐得滾圓滾圓的。”鄭女士説,糟羹還被喚作“發財羹”,哪家的糟羹人氣最旺,寓意著來年哪家的運勢就越棒,因此鄰里之間的叫喚也就特別熱情。“現在我們家還有做糟羹的習慣,但也只是做來自己家人吃,很少聽見有人去街上喊了。”鄭女士略微有些遺憾道,年俗雖存在,終究還是少了當年那份津津有味的年味。
  
  嘉興
  
  赤豆糯米飯送灶神值得繼承下去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老教授、民俗研究資深專家呂洪年推薦了一個“年味”濃郁的寶地——嘉興。嘉興桐鄉的濮院鎮,自古以來風俗非常濃厚,一年之中,有不少節日都要慶祝,更不用説重頭戲春節了。
  
  69歲的夏雲翔是土生土長的濮院人,對於濮院的人文典故以及鄉風習俗再熟悉不過了,身為桐鄉市作家協會會員的他還寫過不少有關於濮院的文章。
  
  “前幾天小年夜,我們家還專門燒了赤豆糯米飯呢,就是為了送灶神。”提到過年的習俗,夏雲翔第一個想到了小年夜燒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黏黏的糯米飯,是希望灶神上天彙報時,不要亂説話;加一些赤豆或者是糖,則是甜甜地為了讓灶神多説好話。”夏雲翔介紹説,小時候,每戶人家在蓋房子的時候,一定要在灶山上砌有灶君堂,裏面就住著灶神。灶神專門監督每戶人家是否實行了“光碟行動”。小孩子對他十分敬畏,每次往灶頭上去放空碗時,都要看一下碗的內外是否還剩有飯粒,有的話就要拿下來吃掉,就怕灶神上天去彙報,然後派遣雷公菩薩前來打擊浪費飯粒者。
  
  “灶神每年只在十二月二十三吃一碗赤豆糯米飯。這個傳統應該提倡,值得繼承下去。”夏雲翔表示,按照老一輩的説法,灶神每一年都會換,大年三十零點之後就開始迎接新灶神入住家裏。“另外,除夕夜晚上任憑果殼丟滿房間是不會打掃的,或者打掃完也是不允許將垃圾丟掉。”
  
  浙江人的過年習俗
  
  臘月二十三,小年
  
  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上天。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過年拉開序幕。
  
  大年三十,除夕夜
  
  貼對聯,放鞭炮、煙花,吃年夜飯,守歲,祭天地菩薩。家人團聚吃年夜飯,飯菜要豐盛,要有魚,取“年年有餘”之意;不能全吃完,要留飯于初一吃,取“吃剩有餘”之意。守歲一直到晚上12點,新歲到來,煙花慶祝。
  
  正月初一,過大年
  
  首先是“開門炮”。初一淩晨,家家戶戶爭先恐後打“開門炮”,一般認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其次,穿新衣,祭祖拜神。先拜祖宗,再拜六神(灶神、檐頭神、白虎爺、井神、土地神、財神),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業興旺。最後是拜年。初一晨起,先在家內,晚輩給長輩拜年。從初二起,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年。按舊習,拜年時間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初一不拜年的習俗在浙江部分地區還保留。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浙裏過年丨民俗專家帶你了解那些不該忘懷的浙江年俗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