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跨越4600公里 浙江省委書記為什麼考察新疆這些地方?
發佈時間 | 2023-07-21 08:39:42    

   跨越4600公里,由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率領的浙江代表團,遠赴新疆阿克蘇對接對口支援工作。

  7月18日至19日上午,一天多時間、兩個城市、5個考察點,浙江代表團先後考察了兵團一師阿拉爾市的社區、學校,阿克蘇地區的醫院、紀念館、特殊教育學校等地。

  作為對口支援阿克蘇和一師阿拉爾市的省份,代表團這次行程密集、視角多元的考察調研,既是對浙江援疆工作各領域成果的檢驗,也為新一輪浙江援疆工作指出了方向。

  代表團考察了哪些地方,又為何選擇了它們?

  一

  此次考察交流的第一站,代表團沒有看大企業、大項目,而是選擇了現代社會治理中的最小單元——社區。

  7月18日,代表團來到兵團一師阿拉爾市的金銀川路街道胡楊社區。胡楊社區有10個小區、居民1萬餘人,其中少數民族群眾近500人,是一個多民族群眾居住的社區。

  在這個社區裏,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圖書館、文化禮堂等硬體設施一應俱全。代表團重點了解浙江援疆助力基層治理、民生改善情況。

  在阿拉爾市,胡楊社區可是近年來涌現的明星社區,便捷的公共服務、和諧的鄰里關係是其最大特色。而這,離不開浙江台州援疆團隊的工作,從硬體設施打造到社區治理創新,傾注了不少心血。2015年以來,他們攜手社區,將志願服務作為基層治理創新的有效載體,團結各族群眾,形成社區共建共治合力。

  增進各族群眾民生福祉,一直是浙江援疆的重中之重。從1997年,浙江選派幹部支援新疆和田地區;再到2010年,在新一輪對口支援中,浙江調整為支援南疆的阿克蘇地區和兵團第一師。

  特別是最近十年來,浙江堅持把80%的援疆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

  杭州新村、衢州大道、湖州小學……浙江援疆在居住、交通、教育等各領域留下的一系列民生普惠項目,成為了阿克蘇各族群眾生活中的一部分。

  實施民生普惠項目的同時,浙江援疆在民生領域,還特別注重精準幫扶。此次,代表團考察了阿克蘇地區啟明學校。這個學校不同於一般的學校,是全疆學段最全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通過實施啟明行動,340余名殘疾兒童得到了及時救助。

  聚焦民生所需、群眾所盼,是新階段援疆工作的關鍵一環。

  在考察中,省委書記易煉紅強調,做深民生福祉大文章、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這也意味著,浙江援疆不僅要在民生硬體設施上下功夫,還要靈活運用好基層社會治理中探索形成的經驗,助力新疆基層治理與民生改善。

  二

  在南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浙江最好的教師在阿克蘇,最好的醫生在阿克蘇,最好的企業也來到了阿克蘇……”傾力援疆,浙江的優勢某種程度上成為了阿克蘇的優勢。

  浙江數字醫療的先發優勢,正成為阿克蘇醫療的新優勢。在阿克蘇地區考察期間,浙江、新疆兩地領導共同揭牌啟用了“浙阿數智醫療中心”。該中心整合了浙江數字醫療改革的最新成果。通過數字賦能,一次視頻遠端會診,除了讓患者免去數百公里的來回奔波之苦,甚至可以跨越萬里之遙讓阿克蘇群眾享受浙江最優質的醫療資源。

  浙江的優勢,不會天然地成為對口支援地的優勢。如何把各方面的先發優勢,更多地惠及阿克蘇,並固化為一系列機制性成果,是浙江援疆工作一直在探索的。

  在教育、醫療等領域,一套“組團式”援疆工作機制,帶去先進技術、優質人才的同時,更為當地培養人才。

  代表團到訪的塔裏木職業技術學院,就是“組團式”援疆工作的實踐地。該校約有學生7000人,但師資較匱乏。為此,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7所高職院校,派出援疆隊伍。一個學校幫扶一個專業群,解決師資緊缺難題的同時,帶教培育當地教師,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隊伍。

  優勢也可以互補轉化。此次兩地座談會上談及重要一點——深化能源轉化運輸、農産品銷售、文化旅遊等領域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浙江是經濟大省,但自然資源少,發展空間受限;新疆是資源大省,有較豐富的能源、礦産、農産品等。這為兩地經濟發展提供了合作共贏的空間。

  如今,浙江、阿克蘇兩地的市場經營主體已先行一步。比如,浙江企業參與到紡織、油氣、農産品等阿克蘇優勢産業鏈中。而核桃、蘋果、鮮杏、棉布等新疆“尖貨”,搭載一趟趟班列從阿克蘇出發,在浙江找到了市場。

  深化向西開放、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中,在新一輪援疆工作中,浙江與自治區和兵團的産業合作、共贏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三

  柯柯牙,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本意為“青色的崖壁”。過去,這裡是風沙的主策源地。如今,許多來到這裡的參觀者,都會被沙漠邊緣的這片綠色所震撼。

  30多年如一日,阿克蘇各族人民不僅在荒灘戈壁上建成了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4公里集生態林、經濟林、防風林于一體的防風治沙“綠色長城”,還形成了讓阿克蘇人引以為傲的“柯柯牙精神”。

  在柯柯牙紀念館考察時,省委書記易煉紅説,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我們要從中汲取拼搏精神、科學精神、協作精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加快推進浙阿兩地高品質發展。

  這也是對廣大援疆幹部的激勵。援疆工作,需要這股鍥而不捨的柯柯牙精神。20多年來,浙江一代代援疆幹部和人才,一批連一批、一棒接一棒,造綠洲、修水利、造學校、建醫院、扶産業……

  今年4月,浙江第十一批援疆幹部人才,接過了接力棒,奔赴新疆。新一批援疆幹部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深入基層走訪調研,並針對性的開展工作。

  在援疆指揮部,易煉紅專程看望了援疆幹部,勉勵他們胸懷“國之大者”、勇扛對口支援重任擔當,傳承紅色基因、甘於紮根邊疆實幹奉獻,珍惜難得機遇、練就穩邊興疆過硬本領,始終堅持勤廉、展現浙江幹部良好形象,做黨和人民信得過的援疆幹部人才。

  當前,援疆任務依然艱巨和繁重,如何因地制宜挖掘新優勢,作出新貢獻,考驗著幹部人才。而每個基層考察點,對援疆幹部來説都是一堂生動的課。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施力維 陸斯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