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寫給五年後的電信運營商
- 發佈時間:2016-05-17 07:34:14 來源:南方新聞網 責任編輯:書海
5年後,當我們見不到靠人海戰術、天天降價促銷的運營商,見不到整天高喊著要網際網路轉型的運營商,這其實是整個行業的好事。告別浮躁、告別激進、告別粗放,用匠人之心做好網路,用實業之本做好運營。中國需要一批強大的本國運營商,而這種強大,不在於政策保護下壟斷形成的壁壘而強大,更應該是回歸本質之後的簡單與篤定的強大。
[雲山隨筆] 從1969年第一次以5·17為“世界電信日”開始,這個日期某種層面上已經成為運營商的一個代名詞。這一天代表著通信行業的興衰榮辱,烙印著電信運營商的深深痕跡。
但與曾經的輝煌歷史不同,近年來,運營商可謂在網際網路大潮中頗為失落,面對網際網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運營商被弱化、被邊緣化,從原來的全面通信服務平臺,從各類SP/C P都必須依靠的大樹,逐步轉化成普通的管道,屢屢被網際網路公司“過頂傳球”———越過運營商,直接與客戶發生關聯。同時,運營商在技術創新中也不斷被邊緣化,核心競爭力已經越來越少,設備的更新發展由設備廠商主導,手機終端的更新換代由手機廠商發力,軟體開發和完善由軟體開發公司控制,IC T整合服務由很多整合服務公司統攬,真正屬於運營商的核心能力和獨一無二的優勢是什麼?也許只有網路和龐大的客戶群體。
另外,運營商還在頭上戴著“壟斷”的光環,這個光環讓很多老百姓把怨氣撒到運營商頭上,網費高、服務差、網速慢等等,動不動把運營商擺在與石油石化、電力能源、銀行證券等一樣的壟斷地位。
這幾年來,運營商的日子可謂內憂外患,危機重重。所以運營商在這幾年一直謀求自我轉型,但無論哪家運營商的創新突破之路都難言成功。口號喊了好幾年,格局其實基本沒變。運營商的主要收入和利潤,依然來自“資訊搬運”的服務費。語音年代,搬運的是“語音”;短信年代,搬運的是“文字”;網際網路時代,搬運的是“比特”。雖然總不甘心當搬運工,但實際上,運營商淪為“資訊管道”的根本命運,從來沒有改變過。
這不禁讓曾經輝煌的運營商迷惘,再過5年,運營商會變成什麼樣子?
運營商在多年前還是很酷很炫很時尚的科技公司,那時能發個電報、打個電話、撥號上網是非常潮流的事情;但現在這些已經變成了與用煤氣做飯、用自來水洗衣、用電來開電燈一樣的生活必需品了。所以,運營商的未來回歸普通的“水電煤氣”公共事業服務主體是必然的大趨勢,只不過與後者帶有獨家生意的性質不同,電信服務領域火熱競爭的格局不會改變。而且,運營商之前賴以發展的“門檻和捆綁”手段,在越來越開放與共用的網際網路時代,也會變得越來越脆弱。比如手機之前是運營商定制的,移動的手機不能插電信的卡,電信的手機用不了聯通的服務,這是依靠人為設置門檻的方式留住客戶的“身”,卻越來越難以留住客戶的“心”,隨著類似“全網通”等開放標準逐步成為主流,運營商越來越需要回歸本質。
接下來運營商的路應該是逐步回歸通信的本源———“構建好網路、連接好萬物、服務好客戶、運營好管道”。這不是回頭路,而是守好根本。
首先,網路是運營商之本,把管道的運營和服務做到極致,做最好的公共事業服務單位,是未來運營商的首要定位。有時花哨的網際網路風口未必適合運營商,踏踏實實把信號覆蓋好,老老實實把網路維護好。同時在網路技術的演進發展上,緊隨技術發展的浪潮,不要踏錯節點,該上新技術就要馬上上,運營商一百多年來“技術驅動”的發展本質沒有改變,其他的都只是錦上添花。聯通這幾年踏錯4G的步點,付出的代價會有點大。
其次,運營商最大的資本是“連接”群體,龐大的連在電信網上的客戶,如同網際網路公司最看重的“用戶”群體一樣,只要有盡可能多的用戶互聯,就有發生各種化學反應且産生新的商業模式的可能。這也是目前各大運營商圈客戶的主要目的。但必須面對的現實是,“人”連接的這個市場,多年的沉澱與積累,運營商想要突然改變市場格局非常困難,無論是移動放號還是寬頻新裝,其實不斷淘洗的就是一批批價格敏感的飄忽客戶。所以,運營商要進一步擴大“連接”的範疇,下一步核心即是“物聯網”,基於物與物之間的連接,這是“人聯網”規模的數倍。三家運營商近期無疑都看到了這一點,未來在這個市場上,將有一番新的廝殺。目前看,移動在網路和産業鏈上有優勢,電信與聯通在企業客戶的行銷服務上經營更加豐富,沉澱更多。鹿死誰手,就看誰能更快佔領市場了。
然後,運營商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服務”。雖然運營商的IT計費已經不算落後,但面對客戶清楚明白的需求,依然難以讓客戶滿意。未來運營商的“服務”問題,就是簡單清晰的計費、及時快速的修障、便捷隨時的受理。把這三個問題搞定了,很多服務問題就迎刃而解。而且運營商的服務也需要順應這個開放與迅速變化時代的需求,服務如果能讓用戶自主參與,服務過程能更多對用戶開放實時查詢,甚至有些服務實現客戶端與網路端的雙向同步,對一些類似計費的問題讓客戶的手機終端參與進來作為參考或輔助,增加透明與公開度,可能會大大減少用戶與運營商之間的誤解和矛盾。
最後,運營商的角色是“運營”。面對龐大的客戶群,與其整天被低端客戶的價格需求牽著鼻子走,不如用心好好研究這些客戶,掌握他們的行為動向和價值訴求,把客戶的潛在需求激發出來。這都是“客戶運營”的課題。運營商的行銷一直以來以入網辦套餐的一次性行銷為主,但入網後的持續接觸與頻繁聯繫其實並不多。運營商需要對客戶增加“二次運營行銷”的成分,把客戶在網期間被壓制的管道消費慾望釋放出來,不斷提高流量性價比、寬頻速率性價比、基於智慧管道的區分速率的收費服務、雲存儲和分發的增值服務等,不斷用運營的思維激發客戶需求。
●雲山(資深電信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