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工信部報批四項標準 虛擬運營商羽翼漸豐

  • 發佈時間:2014-12-09 08:15:06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吳豐恒  責任編輯:書海

  吳豐恒

  摸索發展近一年以後,虛擬運營商即將迎來首批行業標準。

  根據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的公示,工信部日前報批了四項虛擬運營標準,包括與基礎運營商互聯業務的“功能要求”和“介面技術”標準,以及虛擬運營計費系統的技術標準(分為兩部分)。

  如何和強勢的基礎運營商打交道,獲得平臺和資源支撐、降低自身運營成本,一直困擾著初生的虛擬運營商。而這一次,工信部將基礎運營商對虛擬運營商的平臺、資源支撐寫入了標準,並予以細化,對於虛擬運營企業而言,不啻于一次重大突破。

  “標準出來以後,將來我們如何合作有了參照,對於規範市場、規範競爭都有好處。”蝸牛移動高級市場總監劉啟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回歸健康軌道

  “虛擬運營商放號總數已經超過了150萬,將近10家虛擬運營商除了推出資費創新還推出了自己特色業務的創新,第三批和第四批虛商今年春節前也可能開始放號。”虛擬運營商産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目前,工信部已經發放了第四批虛擬運營牌照,獲牌民營企業增至33家,其中前兩批獲牌企業共19家。前兩個月,虛擬運營商對電信行業的積極作用受到工信部肯定,困擾虛擬運營商的“批零價格倒挂”、“互聯互通”問題在工信部的干預下逐步得到解決。

  不過,當虛擬運營商需要基礎運營商提升其支撐能力時,對於談判地位不夠的虛擬運營商而言,也迫切需要以條文的形式將二者的協調配合關係固定下來。面對不同基礎運營商的不同要求,虛擬運營商此前也需要建設不同的支撐平臺,而一套平臺動輒耗資千萬元。

  在新制定的行業標準中,虛擬運營商如需基礎運營商開通網路或服務,或者獲得基礎運營商計費結算系統、服務保障系統、卡號資源支撐,都可以按照標準化準則來操作,如拓展新的業務將獲得便利。

  另外,虛擬運營商、基礎運營商之間的結算方式也有可能改變。記者從某虛擬運營商人士處了解到,該虛擬運營商過去按照每用戶平均收入與運營商結算,基本上由基礎運營商主導。

  而新的規則,有可能在虛擬運營商與基礎運營商之外的第三方獲得結算。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三大基礎運營商、19家虛擬運營商共同起草的一份標準中寫道:“根據我們的情況可通過業務監管平臺完成移動轉售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之間的結算。”

  “以前虛擬運營商和基礎運營商都會想,虛商是不是要搶運營商的飯碗,其實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新制定的標準是在促進雙方關係的融合。”鄒學勇説,關於虛擬運營商的其他行業標準還會陸續出臺,這也意味著虛擬運營商業務發展進入健康軌道。

  盤子小作用大

  目前,中移動用戶總數已經突破8億,相對於這個數字,虛擬運營商目前的用戶規模不值一提。不過在鄒學勇看來,虛擬運營商最大的意義是促進了電信行業的變革。

  過去,價格戰是電信運營商常用的競爭方式,虛擬運營商到來後,在價格戰上並沒有根本優勢的虛擬運營商只好尋求差異化突破,部分企業將虛擬運營當作主營業務之外可以提升其業務價值的增值服務。對於電信行業而言,千呼萬喚的差異化運營終於有望到來。

  另外,部分虛擬運營商也拿基礎運營商核心業務——流量做文章,相當程度上也在促使基礎運營商改變玩法。

  例如,虛擬運營商蝸牛移動推出“免費流量”,通過“後向支付”模式,用戶無需支付任何流量費用,即可下載軟體。蘇寧也推出了免費的定向流量贈送業務,在蘇寧易購買東西、上網免流量。實際上,通過對流量免費拉升主營業務,反補流量損失,也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在“流量贈送”方面,中移動、中聯通先後也推出新的業務,中移動在滿足一定條件的用戶群體內已開始推廣流量增速,中聯通也將“流量贈送”、“流量存取”納入其新推出的“流量銀行”業務。

  對於電信行業而言,“流量清零”始終不是用戶的需求。為捍衛用戶的利益,部分用戶甚至將運營商訴至法庭。不過,虛擬運營商已將“流量清零”引進電信行業,在鄒學勇看來,這也是虛擬運營商帶給行業最大的變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