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號:  

手機帝國轟然倒塌 是誰拋棄了諾基亞?

  • 發佈時間:2014-10-24 09:37:44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劉硯青  責任編輯:湯婧

  曾經號稱“每眨一下眼睛,全世界就賣出4部手機”的諾基亞手機業務,在今年4月黯然“入贅”微軟後,終於遭到了被肢解的命運。

  7月18日,微軟CEO納德拉宣佈了一場自公司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裁員:出於精簡機構與整合諾基亞設備與服務業務部門的考慮,微軟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削減1.8萬個工作崗位。

  隨後,諾基亞前CEO、微軟執行副總裁史蒂芬 埃洛普在發給員工的郵件中表示,在此次業務調整中,約有1.25萬名來自原諾基亞手機業務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將遭到解雇。

  這意味著,3.2萬名今年4月轉入微軟的原諾基亞員工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會被裁撤。

  作為諾基亞手機業務全球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曾被譽為諾基亞在全球最領先的研發基地——原諾基亞北京研發中心(下稱“北京研發中心”)和手機製造工廠或成為這次裁員的重災區。

  多名北京研發中心員工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自己部門的中層領導曾透露,此次裁員中,北京研發中心將有九成員工都會被裁撤,僅保留200~300人為微軟手機業務進行本地化支撐。

  微軟中國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暫時無法提供具體的裁員數字。但北京研發中心員工告訴記者,微軟中國8月4日發給北京研發中心全體員工的郵件表示,本次裁員將分步進行,公司將於2014年8月通知絕大部分被裁員工,並於2014年年底之前完成全部裁員計劃,具體勞動合同解除日期將根據業務需要決定。

  埃洛普表示,未來將會把主要工廠集中到越南河內,因此,同樣設在北京的原諾基亞手機製造工廠(下稱“原諾基亞北京工廠”)也面臨裁員。一位原諾基亞北京工廠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工廠現有3000多員工,其中有2000多都是一線工人,這些工人已經在7月下旬收到了裁員通知。

  很多北京研發中心的員工都對《中國經濟週刊》悲觀地表示,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連諾基亞手機這個品牌都將不復存在。

  儘管微軟中國沒有對此作出回應,但據外媒報道,埃洛普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上表示:“一段時間內,微軟將在手機方面使用諾基亞品牌,但這個品牌不會在智慧手機領域使用太久。我們正在選擇未來的智慧手機品牌。”

  競爭總是無情的。身處這個“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行業,縱使過往風光無限,一旦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就註定了被拋棄的命運。即便是具有149年曆史、曾經豪取全球四成手機份額、令對手聞風喪膽的諾基亞也不例外。

  當黑白機時代最火爆的手機遊戲貪食蛇蹤影難覓,當開機之後大手拉小手畫面逐漸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我們知道,是時候跟諾基亞説“再見”了。

  8月1日,北京,原諾基亞北京研發中心門口,一名佩戴微軟工牌的諾基亞老員工在抗議。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為什麼,我們輸了。” 隨著這句盛傳已久的悲壯式告別語,曾經的手機帝國轟然倒塌。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宣佈對諾基亞的收購正式完成。次日一早,諾基亞位於芬蘭的總部大樓便正式換上了“Microsoft”的標誌。“幾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窮。”

  已經在北京研發中心工作了15年的員工Joe(化名)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其實,我對諾基亞的感情也是愛恨交加。我們在幾年前也曾向公司發問,為什麼遲遲不做Android?為什麼要關掉MeeGo(一款微軟和英特爾[微網志]攜手推出的便攜設備作業系統)?為什麼偏要投靠微軟?可是一直都沒有人給出回應。我的上級告訴我,你提出的這些問題,只有CEO才能回答。”

  “如果我們可以在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手機時及時做出回應,尋找更新的突破方向,也許一切都會大不一樣。很可惜我們沒有。”在北京研發中心負責手機軟體測試的Dora(化名)搖著頭對記者表示,“落得如今的下場,是要讓我們為當年的遲疑買單吧。平心而論,對於任何一個行業來説,都是老大難當。你真的很難讓已經習慣世界第一的諾基亞每天緊盯市場變化並迅速做出反應。”

  2011年,原諾基亞中國公司高級副總裁劉持金在央視財經頻道錄製《諾基亞會倒下嗎?》節目時表示:諾基亞一直都很努力,但谷歌[微網志]的Android和蘋果的iOS出現得太突然了,優勢又太明顯了。諾基亞在技術層面上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MeeGo系統和Symbian系統,但消費者似乎並不太買賬。他認為,諾基亞被打敗的主要原因是“在企業的執行力和落地的能力上出了問題”。

  2007年,危機從這裡開始

  2007年1月9日,蘋果推出iPhone,正式敲響了諾基亞帝國的喪鐘。時任諾基亞CEO的康培凱卻自信滿滿。他認為,蘋果不會對諾基亞造成任何影響,一來諾基亞專注做手機已經很多年,二來諾基亞有滿足任何價位和需求的産品線,而這是蘋果不具備的。

  但此時諾基亞還是有所警覺的,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一位不願具名的諾基亞設計主管透露過,在iPhone推出的2007年,他們得到一個新的任務,設計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Maemo(MeeGo的前身)。倘若這項計劃最終能夠堅持下去,可能諾基亞還能在智慧機作業系統上打一個翻身仗。甚至,在接下來的智慧機市場再掀起一陣狂潮也未可知。

  而就在這一年,Google看到了智慧手機市場十年一遇的機會,開始建立Android(Google開發的作業系統)聯盟,並免費提供給廠商使用,於是,在接下來諾基亞固守Symbian(諾基亞手機作業系統)的兩年裏,Android如同野草般生長。

  如果説蘋果的崛起僅僅是給了諾基亞一拳,那麼Android系統的崛起則是給了諾基亞致命的一擊。2008年,HTC推出全球第一部Android系統手機HTC G1,此後,三星、摩托羅拉、LG、愛立信等手機製造商相繼放棄Symbian系統,投入新興的Android懷抱。

  谷歌和蘋果這兩家銳意進取的技術先鋒並肩完成了行動通訊史上的朝代變革,傳統手機從此成為明日黃花。當全球用戶如潮般放棄傳統手機而投入智慧手機的懷抱時,諾基亞的王朝已經開始坍塌。

  2008年對於諾基亞來説是輝煌的一年,但也是永遠難忘的一年,至少對於後來身處困境的諾基亞來説,也許那是回憶起來最後幸福的一年。

  而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如我們所知,諾基亞放棄MeeGo,投奔微軟。

  2009年諾基亞進行了部門改組,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2009年10月諾基亞公佈了10多年來的首次季度虧損,這一年也是HTC全面進入Android陣營併發布HTC Dream的第一個年頭。從此,Android終端逐步成長並佔據整個智慧手機市場大半江山。

  而與此同時,諾基亞把設計團隊分成兩塊——裝置與服務,“兩個團隊對軟體使用的看法不同,一個要用QT,一個用Webkit。”一位不願具名的諾基亞設計主管當時向媒體嘆息道,於是,就在琢磨哪種技術的風險較低時,Maemo整個開發行程大延遲,諾基亞喪失了搶奪智慧手機系統市場的最佳時機。

  2010年,決定生死的節點

  2010年,註定成為決定諾基亞生死的重要節點。

  2010年初,諾基亞與英特爾聯手,打造了全新的移動終端作業系統MeeGo,並在2010年9月發佈N8機型。

  2010年9月21日接任諾基亞CEO職務的史蒂芬 埃洛普曾透露,當初決定放棄Symbian時,諾基亞首先相中的是Android系統,由於Google的不待見從而使這次合作談判無疾而終。

  然而MeeGo的表現太過令人失望,市場對蘋果的癡迷,開發者對於Android的依賴,讓諾基亞心生退意。而在此之前,諾基亞研發MeeGo已經耗費一年多的時間,這期間浪費的不僅是財力、人力、物力,諾基亞還給了競爭者趕超自己的時間。

  史蒂芬 埃洛普説:“我們對MeeGo做了一個戰略評估。如果讓諾基亞來用MeeGo的話,必須要確保基於MeeGo的一整套全線産品有很強的能力,並在成本上有競爭力,但是我們現在的感覺是基於MeeGo終端出來得不夠快。”“諾基亞內部有一些天才的創新,但我們沒有將其迅速推向市場。我們曾認為MeeGo可能會成為一個贏得高端手機市場的平臺。但是,以目前的速度,到2011年年底,我們或許只能推出一款MeeGo手機。”從話語中可以看到埃洛普對於MeeGo的肯定,不過更多的是無奈。

  在滿身非議後,諾基亞又“移情”微軟。

  2011年,虧損元年

  2011年2月,埃洛普宣佈和微軟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並聲稱諾基亞智慧手機將會逐漸地從Symbian作業系統過渡到Windows Phone[微網志]作業系統。其後,搭載WP7的Lumia系列確實給諾基亞的智慧手機家族帶來了一絲生機。

  然而,隨後的劇情急轉直下。微軟宣佈放棄WP7,而由於全新的WP8的架構與WP7不同,WP7手機用戶無法在原有硬體上進行升級。剛剛推出幾款WP7手機的諾基亞希望借助WP7崛起的夢,被徹底擊碎。

  其中最讓人不解的就是WP7不支援升級WP8,拋開CE內核和NT內核不相容的技術層面,僅談作為合作夥伴的諾基亞是否在搭載WP7前就得知這個情況?如果知道還選擇繼續合作,那麼將如何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和運營商的抵制?

  這一年,諾基亞年度財報顯示,虧損14.88億歐元。這一年,成為諾基亞的年度虧損元年。

  在北京研發中心工作了7年的Sue認為,除了反應遲緩以外,埃洛普也是將諾基亞逼上絕路的重要因素。“我們的確因為固守思維、缺乏創新,太過專注于硬體,而忽略了網際網路時代給手機帶來的顛覆。但是我們更大的錯誤在於信任埃洛普,以至於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我的老闆曾對我説,我們當初之所以沒去投靠Android而是和英特爾一起研發MeeGo,是因為Android市場已經被三星搶佔,我們唯有另辟蹊徑才能生存。而且諾基亞也絕對不會選擇屈辱地活在別人的操作平臺上。”Sue嘆了口氣,接著説,“可誰都沒想到的是,埃洛普一上臺就將一切全部推翻,然後投入微軟懷抱。”

  Sue的觀點代表了諾基亞內部以及外界許多人的看法。甚至有人懷疑:曾經擔任微軟高管的埃洛普是微軟的“臥底”。

  2011年2月14日,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有聽眾問埃洛普是否是微軟的“特洛伊木馬”,他回答道:“答案顯然是‘不’。我們的決策過程都確保整個管理層的參與,當然,諾基亞的董事會是唯一能夠制定這一重大決策的機構。他們做出了最終決定。”

  埃洛普還在多個場合闡釋了與微軟合作的合理性。他表示,諾基亞評估了三個方案:第一個是採用自己的MeeGo和Symbian系統,但如果沒有類似于微軟的合作夥伴的幫助,建立生態系統的成本會非常高;第二個是谷歌Android,它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提高,但它的手機平臺的商品化風險很高,谷歌正從合作夥伴獲取大量利潤,這令諾基亞感到擔憂;第三個是微軟Windows Phone,它能夠創建和引領市場,並提供給消費者豐富的選擇。

  2013年,英雄落幕

  2012年8月16日,由於第三季度收入低於預期,標準普爾已對諾基亞的股票進行了降級處理,從BB+降級為BB-,即“垃圾狀態”。同樣在這一年,諾基亞全球手機市場份額從上一年的23.8%降至19.1%,並從市場佔有率第一寶座的神壇跌落。種種跡象表明諾基亞的智慧手機戰略轉型似乎已告失敗。

  此時的諾基亞,已經窮途末路。

  2013年9月2日,微軟宣佈斥資70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在行動通訊史上曾經無比輝煌的諾基亞王朝自此終結。

  曾幾何時,諾基亞是手機行業無可爭議的王者,它在1998年成就霸業之後,執掌江山長達14年,其品牌幾乎成為行動電話的同義詞。雖然近年來問題頻出,但是直至2012年上半年,它仍保持領先地位,而且在換帥後雄心勃勃,志與蘋果和谷歌決戰天下。但短短一年之後,這個龐大的手機帝國竟然分崩離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