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冒名郵局詐騙電話氾濫:聲稱對方有1封郵件未收取

冒名郵局詐騙電話氾濫:聲稱對方有1封郵件未收取

  冒充郵局、衛生廳、社保局等政府部門進行電話詐騙漸成電信詐騙新方式。近日,多名網友向中新網財經頻道反映接到以“00019”開頭的自稱是郵局人員的詐騙電話,不勝其擾,有網友差點上當受騙。中國郵政工作人員提醒網友要小心謹慎,不要被偽裝的電信詐騙分子所騙,有情況可以及時向中國郵政取得聯繫並核實,或直接撥打110進行報警。

  冒名郵局人員詐騙電話氾濫 “一封郵件未取”引出多樣騙局

  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小楊向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近日她接到一個號碼為“000190852212”的電話,接電話後語音提示稱她有一封郵件在郵局未取,可按9進行人工查詢服務。“轉到人工後,對方説是中國郵政的工作人員,説我有一封來自上海的郵件未取,他幫我查看後稱裏面是一張法院傳票。”

  小楊表示,剛接到電話時聽説是郵局人員她信以為真,接下來對方稱她有張在上海辦理的招行信用卡,目前已經透支8850元,即將被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我未在上海辦理過招行信用卡,但我懷疑是不是個人資訊洩露被人冒名了,就開始慌神了。”小楊説,對方聽她説沒辦理過上海的信用卡後,稱作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內部系統協助報警,隨後開始套取個人資訊,讓小楊匯錢。“聽到匯錢我就明白了原來是電話詐騙,現在電話詐騙都開始冒充郵局工作人員了!”

  中新網財經頻道經搜索發現,不少網友在論壇和貼吧裏表示自己接到過這個電話,並提醒其他網友不要上當。此外,據《羊城晚報》5日報道,3日上午僅廣州越秀區的一棟辦公樓內就有30余人接到過該電話,除了“掛號信未簽收”,還有如“在上海申購了一個車牌後,名下有多次違章記錄”、“掛號信顯示您在北京的銀行賬戶有20萬刷卡記錄未還清”等不同的由頭,雖然沒有造成實質性損失,但這些電話對辦公效率造成了影響。

  中國郵政客服人員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最近郵局經常會接到用戶關於此事的反映,“每到節前節後反映這個詐騙電話的用戶特別多,今年比較奇怪,最近一陣就很多,我一天就接到過5、6個用戶的反映。”客服表示,據用戶反映,騙子多在電話裏以“用戶未取件”為開場白,隨後開展“郵件裏有重要文件”、“銀行卡欠費”或“從上海雲南等地寄過來的包裹裏有違禁品海洛因”等花樣繁多的騙局,不少人差點上當。

  以政府部門之名行布電話騙局 打擊電信詐騙須多部門合力

  像小楊差點被電信詐騙中的“政府部門”所迷惑的不在少數。央視《焦點訪談》2月13日報道了《“虛著蒙”變成“實著騙”》,一些城市的新生兒父母的姓名、手機號資訊都遭遇洩露,結果很多新生兒父母接到自稱是衛生廳工作人員的詐騙電話,還有些父母因此被騙數萬元。

  此外,有詐騙人員偽裝成社保部門、財政局等工作人員,以 “醫保卡即將被凍結、要把錢轉賬到安全賬戶上”、“孩子出生可領返還金”為由進行電話行騙。

  中國郵政工作人員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用戶在接到類似電話後,要仔細甄別對方的資訊,要與相關部門進行核實,不要貿然將個人資訊透露給對方。

  上述工作人員特別指出,在這個山寨版郵局人員的詐騙電話裏,有幾點是可疑的:首先用戶未領取的普通的郵件、包裹、掛號信等,郵局工作人員不會電話通知,只會發放領取通知單通知用戶自取;其次,郵局人員不會私自打開用戶的郵件、掛號信或包裹,如果是海洛因等違禁品等更不會進入郵寄系統;此外,一般而言,郵局人員不會在電話裏幫助用戶報警;最後,騙子為了騙取信任會自報姓名和辦公地址,但郵局工作人員不會對外透露姓名,只會透露工號。

  有專家認為,目前監管和打擊電信詐騙的一大限制在於各部門合力不足。工信、銀行、公安等部門及運營商要資訊互通共用,例如建立全國範圍內的電信詐騙黑名單;啟動“銀行員工協助報警—110指揮中心及時布警—巡邏民警快速出警處置”攔截機制;構建詐騙犯罪涉案賬號快速查詢系統等。此外,相關部門和企業應更加主動地擔負起宣傳教育的社會責任。

  中國郵政工作人員稱,目前還未有發佈相關警示公告的計劃,“用戶反映給郵局的相關部門,我們也會向上級部門反映,希望大家保持警惕,有情況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或者直接報警。”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編輯:湯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