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手機須以市場育技術
- 發佈時間:2016-01-04 07:19:0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磊
20多年前,磚頭般大的“大哥大”還是值得炫耀的奢侈品,如今手機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智慧手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溝通方式、管理方式、商業模式和消費方式等,甚至改變著企業的生産方式。
據統計,2015年1月至11月,我國手機産量達到16.1億部,出口12億部,出口額達到1107億美元。國産手機全球市場佔有率已經超過70%,以華為、小米、聯想等企業為代表的中國智慧終端産業集群躋身全球前列。尤其可喜的是,産業持續向中高端邁進。困擾國人多年的“貼牌”和“山寨”的問題也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缺芯少屏”問題正在得到逐步解決,國産手機對全球産業鏈生態的參與度和貢獻度在快速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技術生錢相當不容易,但是錢生技術似乎更加不易。“以市場換技術”戰略能夠換來二流、三流技術,也能夠換來部分“先進適用技術”,但是絕對換不來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手機領域也不例外。華為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曾經説過華為從來不投機,每年花好幾億美元付專利費以及開展國際技術合作。不過華為沒有甘於巨大的市場被別人瓜分,“十二五”時期以來,華為加大了智慧手機相關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取得了讓人刮目相看的成效,華為海思麒麟系列晶片已經廣泛應用於其高端機型,2015年僅智慧手機的利潤就可能達到100億元。
其實,核心技術的培育沒有捷徑可走,加速積累是跨越式發展的唯一路徑,持續不斷地努力相當重要,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必須營造,産業發展的基礎必須夯實。國産手機發展傾注了業界無數人的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鮮血”,不少企業成了“先烈”。1998年,國務院就出臺過著名的“5號文件”,鼓勵手機産業的發展,決定從當年固定電話初裝費中拿出5%支援手機産業發展,連續支援5年。後來初裝費不斷降低,實際支援的費用有限,但是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到手機産業當中去了。當年第一批有19家手機定點企業,現在雖然只有中興、TCL、海爾等幾家企業還“堅守崗位”,但是畢竟活下來了,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衍生出許多新的增長點,學會了市場規則和國際競爭,學會了“與狼共舞”。
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現在國産手機還沒有資格驕傲,畢竟蘋果一家公司的利潤比我們所有手機企業利潤加起來還要多。但問題就是機會,解決手機産業面臨的各類新問題的過程就是孕育新機會的過程。智慧手機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必須大力實施“以市場育技術”戰略。國産手機,加油!(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 龔曉峰)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