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小娜小冰來了 人工智慧該不該怕?

  • 發佈時間:2015-04-30 08:29: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和以往人工智慧發展途徑不同,這次要感謝資訊和計算技術的發展,也要感謝網際網路。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們的線上、線下生活將會因為人工智慧更智慧、更便捷

  儘管比爾·蓋茨表達了對人工智慧的擔憂,但這並不妨礙不久前微軟在深圳宣佈人工智慧姐妹花微軟小娜、小冰正式登陸Windows 10系統。所有電腦用戶可以通過智慧助手小娜查看日程、安排工作,和智慧聊天機器人小冰聊得投機,還可以根據小冰的霧霾預警,遠端打開家中的空氣凈化器。

  人工智慧是近幾年最不可擋的科技進步,也是被談論最多的技術。語音識別技術、搜索引擎智慧化,以及人與機器的自然交互等等,都是當前人工智慧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應用。而智慧帶來的諸多好處之外,可能帶來的危險也被關注。

  如果説電影《王牌特工》裏的人物通過手機晶片就可以控制人的情緒,讓人們有些擔憂人工智慧技術的危險用途;那麼,當比爾·蓋茨和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這些科技公司創始人都公開提醒人們,要關注人工智慧有可能帶來的黑暗面時,已經從某種程度表明,人工智慧未來可能是把雙刃劍。

  最近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主持了一場對話,嘉賓正是比爾·蓋茨和埃隆·馬斯克,他們表達了對人工智慧安全性的重視。相比之下,李彥宏的立場更加樂觀,“人工智慧目前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是便利和效率提升。”

  之前大多數人都覺得人工智慧的學術性強于實用性,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人工智慧的研究還遇到了瓶頸。

  和以往人工智慧發展途徑不同,這次要感謝資訊和計算技術的發展,也要感謝網際網路。科學家教會電腦或者智慧機器利用自己強大的計算能力“自我學習”,在網際網路的數據海洋中模擬、學習人類的思維習慣和方式,從而不斷優化機器自身的“智慧”。

  例如,搜索引擎能看到每天幾億、幾十億的用戶查詢,所産生的海量數據,包含著關於人類的思想痕跡、喜好和需求,成為電腦“像人類一樣思考”的豐富學習素材,谷歌、百度、臉譜網和微軟等在其服務中,都採用這種“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成果,使用戶的搜索結果變得“少些機器的痕跡而更像人類大腦”。語音識別的準確度為何大大提高?正是因為如今的網際網路公司有著強大的計算和存儲能力,可以處理成千上萬小時的訓練語料,而非以往學術界做研究的幾十小時的量級。微軟小冰的對答如流,也是通過機器學習等技術,“領會”了中國億萬網民多年來積累的聊天內容。

  機器把這種自我學習獲得的“智慧”,迅速應用到為人類提供服務上。像搜索引擎不僅可以“連接人與資訊”,還可以“連接人與服務”——除了查詢到上映影片播放場次,還能夠根據用戶的喜好,直接購票並選好座位。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們的線上、線下生活將會因為人工智慧更智慧、更便捷。

  至於對人工智慧的擔心,這樣的一個比喻十分有趣——百度首席科學家、被稱為“谷歌大腦之父”的吳恩達認為,擔心人工智慧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像擔心火星上人口過剩一樣,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