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三農” 不只是電商進村

  • 發佈時間:2015-04-20 07:34:0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朱雋  責任編輯:湯婧

  眼下的熱詞排行榜中,“網際網路+”絕對是名列前茅的一個。身在傳統産業中的人們都在努力設想著,自己的産業實現“網際網路+”之後,會産生怎樣顛覆性的變化。“三農”領域的人們也不例外。

  農業可謂是傳統産業中的傳統産業,當“網際網路+”的時代日益靠近,這樣的産業也註定會改變。事實上,有些變化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以來,在部分地區發展得如火如荼的農村電商,就是這種變化的代表。

  有數據顯示,僅到2013年,在淘寶和天貓平臺上,從縣域發出的包裹就達14億件,註冊地在農村(含縣城)的網店超過200萬家。截至2014年年底,國內已經出現211個淘寶村,涵蓋網店7萬家。而且這種變化不止發生在東部地區。2014年上半年,網店交易額同比增速最快的25個縣,19個來自西部。

  表面看,是網店、淘寶村數量增長呈現爆發之勢,其背後則是更為深刻的變化。曾經飽受銷路之苦的農産品與廣闊市場的距離不再遙遠,曾經就業無門的鄉村青年有了創業就業的新平臺,曾經缺乏後勁的農民增收之路有了新途徑,曾經活力不足的農村消費市場出現了令人興奮的新增長點。基於此,一些地方已經把發展農村電商作為“三農”“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首選。

  “網際網路+”之於“三農”的未來,的確值得期待。但“網際網路+‘三農’”不該只是局限于農村電商。網際網路來到中國,經歷了從工具到渠道、從基礎設施再到網際網路經濟體幾個階段,如今的“網際網路+”更是意味著無限可能。有人説,“網際網路+”時代賦予了傳統農業、落後農村、弱勢農民奔向現代化征途上一次後發制勝的絕佳契機。也有人説,給現代農業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將是下一個風口。如果這樣,只把“網際網路+”局限于農村電商,這種“野心”是否有點小了?

  雖然,城鄉數字鴻溝、農村資訊孤島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但網際網路在彌合城鄉差距、倒逼“三農”改革方面已顯現一定的功力。網際網路+農業,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資訊技術和智慧裝備在農業生産經營領域的應用,提升了農業的生産效率和效益,讓曾經困難重重的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有了新的可能。網際網路+農民,網際網路思維、資訊化技術等造就出一批“新農人”,相對於以往的傳統農民,他們的生産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誰來種地”的問題似乎看到了可能的解決方式。網際網路+農村,農村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配套的公共服務模式,硬體改變鄉村傳統面貌,軟體改變鄉村生活方式,鄉村的改變進入新時代。

  前段時間,筆者遇到一位種糧大戶,他流轉的1萬多畝地裏運用了“大田農業物聯網”技術,一個人可以控制3000畝地的澆灌,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但如今成了現實。就像這位種糧大戶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一樣,“網際網路+”的時代,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值得期待。

  (作者:朱雋 選自昨日《人民日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