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高通認罰 硬幣的兩面

  • 發佈時間:2015-02-11 07:23:44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曾高飛  責任編輯:湯婧

  牽動業界神經的高通反壟斷調查終於塵埃落定。在中國反壟斷史上,這項調查創造了兩個紀錄:持續調查時間最長,達15個月;處罰金額最高,超過60億元人民幣。

  消息傳來,引得中國手機企業點讚聲一片。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生産製造國。2014年,在全球出貨量最大的10家智慧手機廠商中,中國就佔了6家。高通被罰,對中國手機企業來説,相當於得到了“新年紅利”。根據高通與國家發改委達成的相關協議,以後高通向手機企業收取專利費用時,將以手機實際售價的65%為基礎來計算專利費用,即相當於在原來的基礎上打六五折。換句話説,反壟斷處罰措施出臺之前,中國手機企業每生産一部售價2000元的手機,要向高通交納120元的專利費,但以後則只需要交78元,每部省了42元。對“中華酷聯米”這些中國手機生産企業來説,僅此一項就能極大地改善企業的經營業績,提升競爭力。

  不過,對高通處罰和伴隨而來的高通商業模式的改變也是硬幣的兩面——中國手機企業雖然獲益良多,但對中國手機晶片企業來説並不是一個利好消息。在中高端晶片市場,高通本來就處於壟斷地位,降低專利費用後就變得更加“物美價廉”,市場競爭力更高,壟斷性或許將更強。假以時日,其市場份額持續走高,會對我國的手機晶片研發生産企業造成更大的衝擊。實際上,過去幾年,在高通的衝擊下,歐美已有多家手機晶片企業被賣掉,去年以來中國大陸也有多家手機晶片企業被整合。高通降價後,國産手機晶片企業能否抵擋住新一輪洗牌浪潮?依靠反壟斷處罰,難言從根本上解決“中國芯”的積弱局面,把核心科技做強、晶片性能做上去,才是“中國芯”的出路所在,這也是中國從手機製造大國走向手機智造強國的必由之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