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工商局打假淘寶有啥“仇怨”?

  • 發佈時間:2015-01-28 07:04:4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磊

  網上“打假”不同於網下執法,可以直接深入到店家的實體店中檢查,這使得“暗訪式”的抽檢成為必要。網路銷售平臺在“打假”上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兩相合作則兩利。

  國家工商總局幾天前通報了2014年下半年網路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顯示正品合格率只有58.7%。連日來,這份報告監測的樣本數據、統計範圍等備受質疑。1月27日,一封自稱“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更是點名工商總局網路監管司某負責人,直呼“您違規了,別吹黑哨!”當晚,工商總局新聞發言人回應稱,工商總局網監司一直是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則開展網路市場監管執法。

  網購改變億萬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對於淘寶在電子商務領域的開拓者角色,無人不認同。同時,也確有不少消費者飽受網路售假的困擾。“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稱,假貨源頭線上下,線上是線下的一面鏡子。此言不虛。既然假貨從線下走到了線上,工商部門的市場監管執法也理當從線下走到線上。假貨在哪,執法就應走到哪。工商執法是其職責所繫,也應認同。

  不管是平臺方,還是執法方,目標都是為了給消費者營造一個可茲信賴的市場。淘寶以“小二”的身份為其平臺上的眾多商家喊冤,並直接判定工商吹“黑哨”,在旁觀者看來,未免有點急躁與武斷。就執法監管而言,還是就事論事更好。

  相比起“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那篇文采飛揚的公關文案,工商總局的及時回應在當下顯得更為彌足珍貴。不賣萌的工商總局就輿論質疑較多的抽檢的科學性問題、發佈數據的前後矛盾問題、“非正品”的範圍問題等,一一作出了解釋。行政執法部門與行政相對人的良性互動,借助於網路充分展開。這樣的場景,理應成為網路時代的常態。

  對工商執法行為的合法性之辯,是這宗公案的焦點所在。工商部門有權執法,但應依法而為。網上“打假”不同於網下執法,可以直接深入到店家的實體店中檢查,這使得“暗訪式”的抽檢成為必要。而一定時間內的抽查與海量的網購相比,很難實現“抽樣”具有足夠代表性。因此工商部門也回應稱,“這個數字也並不是説反映整個市場、整個網路購物領域品質有多差,只是針對抽檢範圍內樣本的結果。”

  工商的抽檢或許並沒有問題,但抽檢之後的資訊公開卻備受質疑。以國家工商總局網路監管司去年12月11日發佈雙十一網購抽檢結果和本月公佈的結果為例,據稱許多賣家並沒有收到抽檢結果通知,相關資訊就被直接公開了。不難想見,這樣的負面資訊公開之後對有的商家來説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是致命的一擊。如果抽檢有錯,已造成的損害將很難挽回。在行政程式上,至少應告知商家對抽檢結果有提出異議和申請復檢的權利。國家工商總局自己出臺的《流通領域商品品質抽查檢驗辦法》,就明確了“抽樣檢驗應當保證被抽樣人的復檢申訴權利”。

  “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點名邀請執法官員“進駐淘寶”,這意在表達淘寶對“打假”的堅決態度。從另一方面看,網購有其內在規律,網路銷售平臺在“打假”上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兩相合作則兩利。在良性互動啟動之後,雙方甚至幾方都不妨坐下來,好好談一談,在法治框架之下找找更有效的市場監管之道。

  □王琳(學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