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百度“再衝鋒”的信號

  • 發佈時間:2015-01-26 07:06:12  來源:新京報  作者:王海濤  責任編輯:王磊

  1月24日,在百度15週年慶典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已經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中站穩腳跟並將發起“衝鋒”,在教育、醫療、金融、交通、旅遊等行業,有機會再造一個個百度。

  李彥宏在該慶典上的演講中回顧了百度何以“倖存”:相信技術的力量,用技術改變人們在資訊和知識面前的不平等,努力做到“每個人不管他在哪兒,離資訊和知識的距離,都是一樣的”。

  可以説,李彥宏提出的這個創業理念,“恰巧”契合了網際網路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逐漸普及,人們獲取資訊的鴻溝,已經逐漸被填平。網際網路BAT三大公司,百度將人與資訊連接,阿裏將人與商品連接,騰訊將人與人連接。表面上來看,他們都已經實現了自己的使命,隨著他們分別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站穩,他們看似已經終結了“不被連接”的歷史。

  從這個角度而言,當李彥宏喊出再次衝鋒的口號時,作為外行人,很難知道還可以向哪個方向衝鋒。

  李彥宏用一個例子講出了現實之中,資訊的鴻溝依然到處存在:醫院裏,人們在通宵排隊等待掛號,某些領域與20年前人們在獲取知識、資訊方面的不平等不便利很類似。這些領域,不僅包括醫療,還有教育、金融、旅遊、交通等等。

  這些急需被改變的領域,在社會學者那裏,是改革還不到位的問題,而在網際網路巨頭那裏,則是等待被開拓的蠻荒之地。

  用傳統的眼光看,醫療、教育、金融、旅遊、交通這些領域的共同特點,是壟斷,行政壟斷或自然壟斷。這種壟斷,導致外來的力量難以進入,即便進入,也難以改變它的現狀。

  以醫療為例,即便民營資本已經被允許建醫院,但這些新建的醫院的數量,很難改變現有的格局,甚至極可能被現有的格局所“同化”——因為它面臨與傳統醫院同樣的問題和生存狀況。

  現實中的就醫難,表面上是醫療資源的不足造成的,而實質也與患者與醫療資源之間資訊不對稱所致。當一個患者急需診治的時候,一個遙遠的醫院的若干個醫生可能正在無所事事,醫生和患者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一方面閒置了醫生的智力資源,一方面耽誤了患者的就診。在這個時候,逐漸普及的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具備了顛覆既有格局的功能和可能。

  這種改變,在金融領域已經有初步的成功,比如餘額理財,比如P2P網際網路融資,可以讓個人賬戶中的閒置資金,在極短的時間內,找到急需用錢的並願意付出更高利益的人。這樣在理論上,填平了大量擁有閒置資金的人與急需資金的人之間的資訊鴻溝。

  從這個角度上説,李彥宏所講的在若干領域再造“一個個百度”,並非一句口號,而是一個清晰的路線圖。

  □王海濤(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