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新力大法”不好使了

  • 發佈時間:2015-01-21 10:25:00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吳辰光  責任編輯:王磊

  與困境中掙扎的黑莓一樣,幾乎每隔一段時間,新力那拖後腿的手機業務就會傳出賣身的風聲。最近又有消息稱,新力集團正在評估賣掉新力行動通訊事業部的可能性,或者尋找合作夥伴共同運營。

  之所以屢屢被唱衰,原因很簡單——虧損,而且是持續虧損。

  儘管新力官方一次又一次地對出售手機業務的傳言予以否認,還開始進行重組,關閉北京研發中心,任命了新的CEO十時裕樹,然而,起碼到目前為止,新力移動還沒有讓人看到復蘇的希望。

  作為一個堪稱經典的老品牌,“新力大法”的“信徒”們難以理解,為何“大法”在智慧手機身上卻不好使了呢?

  誠然,新力過去創造了神話般的輝煌歷史,從半導體電視機,到隨身聽、CD機,從PlayStation遊戲機,到錄影機、類單眼相機,即使是與愛立信合資的新力愛立信也一度位居全球市場前列,“新力一齣手,便知有沒有”,憑藉産品創新與精緻設計,使新力粉絲為之瘋狂。

  風水輪流轉,西門子、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大佬相繼倒下,讓位於蘋果和三星。在這一過程裏,新力與愛立信于2001年“搭夥兒”的結晶新力愛立信同樣未能招架,于2011年黯然退出歷史舞臺,通過資本變動成為現在的新力移動,只是等待新力移動的卻是持續的業績虧損,甚至成為新力集團整體業績的最大拖累者。

  或許是對復蘇並無信心,新力集團在投資者大會上公佈了其他各項業務未來三年的營收增長預期,惟獨沒有手機業務。此前還將2014年4月1日開始的這一財年裏智慧手機出貨量預期值從5000萬部下調至4100萬部。

  新力在智慧手機領域一直是走高端路線的,將自己的競爭對手定位於蘋果、三星,但在與二者的比拼中卻始終未能佔據上風。隨著産品製造工藝門檻的降低,再加上市場越發成熟,消費者則越來越重視高性價比,中低端市場位居主流,而新力卻並不具備性價比優勢,反倒帶動了一系列中國品牌的崛起。在中國廠商的夾擊下,新力自然也敗下陣來,不像它曾經的驚艷之作,其手機産品的亮點並不足以令消費者買賬。

  由此來看,一個可能系數很大的結果會是:新力移動的自救措施並未取得成效,甚至以失敗告終,最終迫於資本市場的壓力,新力集團像諾基亞等一樣甩手手機業務。這一天,也許並不會太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