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網上“足跡”應成為徵信主體

  • 發佈時間:2015-01-07 07:30:04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余豐慧  責任編輯:王磊

  □余豐慧(財經評論員)

  央行近日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這意味著,這8家機構將成為我國首批商業徵信機構。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阿裏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公司和騰訊徵信公司。這兩家公司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大數據分析來挖掘企業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狀況。

  目前,我國提供個人徵信服務的“正規軍”只有央行徵信中心及其下屬的上海資信公司。它們的徵信機制是建立線上下採集為主的基礎上的,即: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法人企業和自然人的金融行為,比如貸款守信情況、信用卡透支歸還情況等資訊來採集和登記資訊資源。這種線下信用資源採集方式一般是事後的、靜態的、人工採集的,時效性較差,主觀性較大,不能及時、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狀況。最重要的是,線下信用資源採集方式已經遠遠落後於企業法人和自然人金融信用行為方式的變化了。目前,很多經濟活動、金融交易都在大踏步地往網路上搬家,停留線上下的徵信機制已經落伍了。

  網際網路經濟的大發展和網際網路金融的異軍突起,為我國改善信用生態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線下信用資源採集方式不同,對線上大數據的分析挖掘是主動的、實時的,完全由程式系統操作運作,基本沒有主觀性因素,時效性強,能夠大大提高信用數據的準確性,這正是網際網路金融區別於傳統金融的最大優勢。因此,央行徵信系統必須把企業法人和自然人線上上留下的大數據信用“足跡”納入其中。長遠來看,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來挖掘和分析經濟主體的信用狀況,甚至應該成為中國徵信系統的主流和主體。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