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雷軍和董明珠,中國都需要

  • 發佈時間:2015-01-06 09:09:23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蘭建平  責任編輯:王磊

  中國政府目前正在積極籌劃中國製造2025。圍繞製造業如何實現創新發展這一重大問題,前有楊小凱、林毅夫的後發劣勢、後發優勢之爭,今有雷軍、董明珠的整合創新、自主創新之賭。理論界、企業家的這些爭論,既有對中國製造業前後夾擊的深切憂慮,也有對製造業強國的成功探索。那麼,工業思維、貿易思維,誰將主導未來、成就製造業強國之夢?

資料圖

  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和小米創始人雷軍之間有個“10億元”的豪賭。這個賭局其實體現了當代企業家對未來中國製造業發展方向的不同判斷。在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的路徑探索上,格力和小米是兩個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格力代表著以工業思維為主導,強調製造能力和強大的技術支撐;而小米代表著貿易思維為主導,突出網際網路思維,強調商業模式創新。

  僅有工業思維,我國的製造業就有未來嗎?比如1994年到1999年,寶潔研發能力很強,同時擁有非常多的專利,但業績卻連續6年下滑,其中很多專利也並沒有真正用到寶潔的産品中去。再比如柯達相機的失敗,追求技術的絕對領先,卻由於對技術發展方向的誤判,申請破産。再如Ipod對walkman的替代,小靈通的消失等等。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堅持貿易思維為主導,用商業模式的創新來贏得未來呢?小米沒有自己的工廠,小米的産品不是自己製造,而是與富士康、英華達等製造工廠合作。在硬體上,小米沒有自己的專利。但這樣是否真的是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進行了轉變呢?或許可以從著名的網際網路公司谷歌的戰略佈局來看。近幾年來,谷歌不斷收購摩托羅拉、雀巢等具有工業精神的傳統工業企業,顯然其並不僅僅局限于網際網路的思維。

  如何實現製造業的強國夢?我們可以用“製造業強國=工業思維貿易思維”這一等式簡要回答,顯然兩者不可偏廢。自主創新並不是指自我創新,技術水準一定要達到高精尖,不僅僅與專利等掛鉤,而是以企業為主體,以掌握核心技術智慧財産權、高附加值價值鏈活動為目標,實現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等有機結合。

  對整個國家的製造業來説,技術創新是製造業發展的靈魂。在重大技術創新面前,任何商業模式創新都顯得蒼白無力。要實現中國夢,不能津津樂道在網際網路思維中。從政府層面而言,製造業提升,我們需要一種現代“工業精神”的文化重構;從企業家層面而言,我們需要一種傳統“工商精神”的文化重構;從企業層面而言,我們需要一种經典“工匠精神”的文化重構。▲(作者蘭建平,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