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P2P倒閉潮:你濕到腳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1-06 07:35: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齊岳  責任編輯:王磊

  漫畫/曹一

  齊岳

  從2014年12月初開始,寧波市民發現手上的暢購一卡通消費卡從“萬人迷”開始變成“萬人嫌”,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暫停使用,直到如今變成全面停用,而發卡公司一再以系統維護作為解釋,直至售後電話無人接聽。據悉,上海暢購發售的暢購卡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安徽多省市,僅寧波涉及的資金就超4億元。

  “瘋狂”模式攬金 難擋泥沙俱下

  2013年很多人認識了餘額寶,由此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理財。之後騰訊、百度等巨頭陸續發力推出各自産品,隨後金融機構跟進,結結實實給老百姓普及了一把網際網路金融。由於行銷需要,各家奇招紛呈,收益率你比我我比你,希望自己高一頭。而比到最後很多人發現,這些“寶寶”們的收益率和P2P網貸平臺比真是弱爆了,於是一扭頭又向著另一塊網際網路金融高地奔去。精氣神可嘉,不過最好瞅準了,至少別急著年底年初奔進去。

  所謂“P2P網貸”,就是通過網際網路發生的私人之間借貸。親朋好友之間互相周濟資金,收點小利息。這種行為推而廣之,就是把錢借給陌生人。之所以敢借,主要是因為有P2P平臺公司扮演中間人的角色,幫助借款人控制一定的風險。同時,利率的確不低。15%以上很常見,高到25%以上的邪門項目之前也不少有。需要用錢的人提供一些還款能力證明,只要能夠承擔相應收益率,就可以通過這些平臺借錢。中小企業也得了好處:企業項目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很快融資。網際網路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使得這種供求匹配工作變得非常低成本。這個意義上,可謂善莫大焉。

  P2P模式發展很快。2007年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上線,至今蓬勃發展。據保守統計,目前全國P2P網貸公司共2358家,活躍的有1680家,平均每天有將近8萬人參與,金額達到3000億元以上,超過招商銀行一年的貸款凈增量,很可觀。平均收益率有統計的在17%以上,秒殺各種銀行理財産品。而這還是比2013年的24%大幅下降了。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如此高的收益率只能稱為“瘋狂”,因此我們陸續聽説各種P2P公司卷鋪蓋跑路的新聞也無須多怪。2014年,全國倒閉、跑路、取不出錢的平臺共有261家,而光12月就有79家,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些不靠譜的平臺大多是新手,沒經營多久就宣佈完蛋,苦了眾多投資人。最奇葩的平臺上午上線下午跑路,卷款30萬就走了,真何苦還要搞個平臺出來招搖撞騙。細看這些案例,感覺就像是“五胡亂華”,完全沒有秩序。

  風控監管不善 亟須大浪淘沙

  去除一些惡意卷款、網路詐騙的平臺,很多認真經營的P2P也在經歷大浪淘沙。2014年宏觀經濟下行,融資方還不上錢的可能性大。臨近年底結賬時點,很多人就要求拖欠還款,造成恐慌。所以12月一堆平臺出事。不光是融資方不老實,投資人也有動作。近期A股氣勢如虹,目測瘋狂程度還要高於P2P,於是一撥資金老饕們也從平臺抽錢轉移陣地。這種行為相當於擠兌,有些平臺立馬失血過多宣告完蛋。此外,風控不善、缺錢行銷、缺少網際網路思維,甚至駭客攻擊等,都構成了最近兩年大量P2P網貸平臺慘遭淘汰的原因。P2P平臺老總們每天如同看恐怖片一樣,生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那麼監管幹嗎去了?事實上,作為網際網路金融長驅直入的一塊新領域,監管一直以來的態度是“讓子彈先飛一會兒”,比較害怕把這個可能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利器給毛手毛腳地幹掉了。直到2014年12月,才有相對明確的監管意見出臺。證監會規定了一些政策紅線,比如不能搞非法集資、不能搞資金池等等,希望借此規範行業發展。

  不久的將來活下來的P2P平臺會面臨一種新死法:亂踩監管紅線遭“雷擊”而死。

  話説回來,不管是怎麼樣的草莽,都能夠殺出真英雄來。監管只是輔助,更重要的是胸有大志的企業在一片亂世當中能夠看準方向,堅持操守,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對於P2P來説,平臺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品牌性是至關重要的。前者關係到投資項目的品質,後者關係到融資難度和成本。銀行、電商等大型機構已經踏足進入P2P,成立的平臺就在這兩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2015年中,可能大量P2P會在宏觀經濟的冷風和行業競爭的熱火中倒下,最終形成類似美國的寡頭格局。

  投資者歷經磨難 成長成熟是關鍵

  但是,行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企業立志和有效監管也仍然只是第二位的,説到底得看國民性格的成熟。這比“投資成熟度”這樣的素質是更高的要求。

  目前大家買理財,甭管是3%也好還是30%也好,心裏總還是惦記著“反正有人兜底”,不擔心最後拿不回本金。一旦真的拿不到,那麼不管男女老幼,一律跑到某個地方“一哭二鬧三上吊”。當此悽慘情景,媒體輿論也往往會更多追究融資方的責任,很少有人去調查當初大家的投資決策是不是成熟。當初怎麼不知道分辨,就把錢拿出來了呢?既然如此承擔不了後果,幹嗎要拿那麼多老本出來投資呢?既然當初説明白了不保本,為啥真不保本的時候又要反悔呢?

  新浪做P2P,就遭遇了這樣的衝擊。新浪的做法是聯合其他機構,掏錢填了窟窿,讓大家拿回本金。新浪畢竟大公司,有此財力和組織力;一票小兄弟們遇到這檔子事,大概只能跑路了。敢於不跑路也不兜底的好漢有沒有?目前放眼四顧,只有貸幫網一家。

  理性計算風險,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成年人行為的基本特徵。美國八十年代儲貸危機,地方上無數小銀行倒閉,風潮不亞於當前國內P2P,涉及的也是千家萬戶老百姓。機構破産了,當初沒有涉及詐騙的話,那就是剩多少賠多少。美國上下全民叫痛,宏觀經濟一片蕭條。但經此一輪整理,金融産業結構明顯優化,為90年代美國經濟“不可思議的十年”打下堅實基礎。大家遊行示威歸遊行示威,但沒聽説過誰最後兜底。老百姓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誰叫咱當初把錢就放到這些小機構去了呢?

  幫助行業打破兜底的剛性限制,才是監管最該做的事情之一。政府不能太像一個縱容子女的媽媽,嬌慣孩子的不成長,害怕孩子哭鬧。的確,江湖風波惡,但保護要有個限度。金融作為經濟運轉的核心,天生和風險打交道,需要成年人的性格成熟度來應對,禁得住貪婪和恐懼的考驗。咱不能指望靠一群小孩子讓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吧?

  起步很容易,成長很難。政府逐步撤掉保護,別太害怕哭鬧,但前提一定是公平環境要建立好,不然就成欺負小孩的惡人世界了。作為公民,缺少辨識力不要緊,花些時間上網了解下基本情況就是了,關鍵是要有主動管理自己生活的精神。回到P2P,既然面對的是網際網路金融,咱也用網際網路把自己的財富武裝起來,不要無端打濕腳丫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