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科技 > 評論 > 正文

字號:  

冰桶挑戰在中國何以冷熱不均

  • 發佈時間:2014-08-22 07:40:27  來源:光明網  作者:徐立凡  責任編輯:王磊

  從冰桶挑戰的最根本目的看,能否讓受助人得到救助是最實質的指標。以中國龐大的慈善需求,多一些高調的王思聰式的捐款者,比多一些高調的淋水者更有意義。

  7月發起于紐西蘭抗癌組織、並以美國波士頓為擴散中心的冰桶挑戰接力運動,一個月內即傳入中國,已有包括郭臺銘、雷軍、周鴻祎、姬十三、王思聰等商界知名人士完成了冰桶挑戰。許多體育和演藝界明星也發佈挑戰視頻。

  不過,與火爆的明星參與熱情相比,捐款帳單要清冷許多。截至8月20日,有6000名網友通過微公益平臺為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捐款,總額是150萬元。而王思聰完成挑戰後通過微公益平臺捐款的100萬,是目前金額最大的單筆捐款。

  此前就有輿論認為,冰桶挑戰在中國“變了味”,趨於娛樂化和被企業家利用,而偏離了慈善主調,微公益平臺的數據或許可資佐證。但從冰桶挑戰的規則和慈善文化在中國的發育背景來看,這一結論也許太悲觀了。

  冰桶挑戰的特點是結合了娛樂性和公益性,並且給予參與者自由的選擇權。你可以淋一桶冰水然後點名傳遞,也可以不淋水捐款,還可以既淋水又捐款。從公益的大理念來説,給潛在受助人直接捐款,當然是行善,但是通過參與遊戲傳遞了關注“漸凍人”的理念,未嘗不是行善。冰桶正好提供了一個賦予慈善公益以彈性的機會。它消解了通常我們面對慈善時的神聖感莊嚴感,等於用一桶冰水消減了慈善的門檻,它將娛樂與慈善巧妙結合,增強了傳遞性能。

  當然,在中國慈善具有更為複雜的含意。以冰桶挑戰在中國的表現論,它至少凸現了中國參與者的三種訴求:一是圈子存在感的訴求。到目前為止能夠吸引輿論焦點的,都是各界明星。而點名傳遞的過程,即是圈子劃定的過程。點名和被點名,客觀上俱可“刷”出在圈子裏的存在感和重要性來。二是品牌宣傳訴求。特別是商界人士,由於明星聚焦效應,均可以通過此項活動加深社會對其個人及其主導産品的社會印象。三是娛樂訴求。淋水和點名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讓自己得到快樂的過程。比爾·蓋茨自己設計鐵架子,郭臺銘點名林志玲穿少一些,都屬於此類。

  儘管從中國傳統的慈善理念講,這些訴求多少有些名利場的喧囂,有夾雜私貨之嫌,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斷定這些訴求不正義。突出明星的冰桶挑戰,是自然的輿論傾向,在美國亦然。各路明星們在挑戰中凸現自己的個性和訴求,也屬人之常態。關鍵是,這些訴求的尋求和實現方式,並非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那麼,有何不可?實際上,冰桶挑戰這種既強調娛樂又強調慈善的活動,暗含了這樣的隱喻:慈善不必須完全利他,而可以做到既利他又利己。

  當然,從冰桶挑戰的最根本目的看,能否讓受助人得到救助是最實質的指標。就此而言,目前參與者眾而捐款額寡的情況,確實不匹配。以中國龐大的慈善需求,多一些高調的王思聰式的捐款者,比多一些高調的淋水者更有意義。

  冰桶挑戰之所以存在行動和捐款的冷熱不均,從根子上講,是因為我們還沒有養育滋潤出深厚的慈善文化,而慈善文化的生成和強固,不是由一個遊戲所決定的,而在於稅負設計理念能否給予慈善更強有力的鼓勵。有了這樣的制度環境,慈善才可能行之如常。你鄭重其事地做,娛樂式地做,都不再令人訝異。相關報道見A15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