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科技 > 網際網路 > 移動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打車軟體再覓生財之道:跨界房地産業

  • 發佈時間:2014-10-15 07:27:42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倩怡  責任編輯:湯婧

  打車軟體近來頻頻“跨界”。昨日,滴滴宣佈和樂居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快的則選擇牽手搜狐焦點房産網,一塊兒請全國人民“免費打車看房”。而就在前一天,兩家打車軟體公司更是分別和電信、聯通兩家運營商聯合推出業務。

  一時間兩家的競爭充滿了火藥味兒。去年年底以來,通過一場不惜重金的打車補貼大戰,兩家打車軟體攢足了用戶,現在它們正以手中用戶為重要籌碼,尋找別的生財之道。

  爭相請市民打車看房

  “免費打車看房”、“你看房我報銷”,儘管打出了不同的口號和宣傳海報,昨日滴滴和快的兩家打車軟體又看中了同一塊“地盤”——房地産業。

  滴滴選擇聯手的是樂居網,這是一家房地産O2O整合的服務平臺,市民可以在網站上看到實時更新的新樓盤,並進行看房預約。在此次合作中,樂居將在“樂居”APP中添加“滴滴看房”一欄,用戶在選中樓盤後點擊“滴滴看房”,在預約了看房服務的同時也完成了打車預訂。

  快的則選擇和搜狐焦點房産網合作,雙方將在搜狐焦點站點所覆蓋的全國40多個城市,為外出看房的用戶提供打車優惠。用戶通過搜狐焦點尋找到心儀房源,之後以快的打車預約看房計程車,實現實時點對點出行服務。同時,購房人還可以享受到打車費用的減免,節省時間和成本的同時,改善看房體驗。

  不過並非所有的樓盤都可以“報銷”打車費。昨日,雙方都未公佈具體參與活動的樓盤數量和名單。至於誰將為這筆打車費買單?樂居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將和開發商共同分擔,快的方面則表示這筆費用將由開發商來承擔。無論如何,這一次拿出“補貼”的對象,不再主要是滴滴和快的這兩家打車軟體本身。

  “在顧客還沒有到達樓盤之前,售樓處就可以收到資訊,從而安排專人等候。”滴滴打車商務合作總監李海茹介紹,滴滴的數據平臺也將為用戶看房提供後臺服務。

  “哪家開發商更迫切想給自己拉來更多顧客,自然願意掏腰包。”一家房産公司人士表示,不僅如此,開發商在這一過程中還能拿到大量用戶姓名、手機號碼這類客戶資訊,這也是開發商們所看重的。

  “放長線釣大魚”

  事實上,除了“看房”,滴滴、快的近來也頻頻把生意做到其他領域。

  快的先是與國內最大的火車預訂APP“高鐵管家”達成合作;隨後接入國航,與國航旗下APP“國航無線”一起提供租車叫車服務;7月份和同程旅遊達成戰略合作,同程旅遊內嵌入了打車服務;此後又和藝龍網達成戰略合作,用戶在快的手機端可以直接搜索附近酒店並進行預訂,預訂成功後除了能獲得酒店返現外,還可以得到金額不等的打車代金券。

  滴滴同樣不甘示弱,日前選擇和同為“騰訊係”的大眾點評達成合作,在大眾點評客戶端內用戶可以直接用滴滴打車叫車,實現了生活消費類場景和打車服務的融合;本週又與中國電信就手機流量、個性化套餐以及手機終端等多個層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目前來看,兩家的合作對象多是和打車相關的旅行、酒店、航班、高鐵等領域。在記者採訪過程中,“打車生態圈”這個概念被這兩家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反覆提及。儘管仍屬於網際網路圈內的初創公司量級,經由去年冬天以來的一場補貼大戰,“重金”之下,兩家打車軟體攜手成為移動流量端口的共同贏家。兩家公佈的數據顯示,短短數月時間內,兩家的用戶數量都已過億,司機數量也都在百萬量級,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

  “我們的用戶數和流量入口位置,是和這些合作夥伴談合作的一大資本。”昨日,面對提問,滴滴打車首席財務官徐濤並不回避這一話題,他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期,伴隨打車生態圈的更加完善,滴滴也將迎來更完善的商業模式。

  不過,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滴滴還是快的,目前都還未打算在“築巢”生態圈的過程中直接盈利。徐濤表示,目前和樂居等公司的合作主要是為了互補資源,互相為對方引來流量,未來兩到三年,滴滴仍然不考慮盈利問題,而是“放長線釣大魚”,著眼未來。而快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和線上以及線下公司的合作形式並不涉及“收取合作費用”。

  “未來我們的合作對象將延伸到‘吃穿住’的所有方面。”徐濤表示,圍繞移動端出行這一剛需,打車軟體能夠成為這一生態圈的基礎服務商,連接各個需求。

  專家説法

  已在移動端獲得“船票”

  “目前來看,兩家打車軟體的發展模式和著力點很相似,並未形成明晰的差異化競爭。”網際網路評論人士洪波對記者説,很難判斷出兩家打車軟體未來究竟誰更“技高一籌”。

  在洪波看來,兩家打車軟體在謀求打車之外的市場,這並不意外。“打車軟體之所以能夠存活,並且發展得不錯,就是因為它們抓住了用戶的基本需求——打車。”而有了用戶數量的基礎,打車軟體也就在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端獲得了一張“船票”,繼而延伸出和出行相關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

  洪波表示,未來兩家的競爭仍取決於用戶需求,如何在擴大生態圈的同時注意避免用戶流失,是兩家打車軟體共同需要注意的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