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生鮮電商引PE掘金市場 成本及非標準化瓶頸待破

  • 發佈時間:2014-10-13 08:1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湯婧

  在吸取第一批生鮮電商的失敗經歷後,2012年末,以本來生活網的“褚橙進京”為標誌,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迎來了第二波熱潮。

  近日,半成品生鮮電商“青年菜君”橫空出世,其已獲梅花天使創始合夥人吳世春與九合創投創始合夥人王嘯千萬元A輪融資。而今年以來,隨著生鮮電商的迅猛發展,我買網、美味七七、本來生活等已先後獲得PE/VC投資。但是業內人士指出,配送成本高昂和非標準化問題這兩大瓶頸有待生鮮電商突破。

  掘金萬億元市場

  8月1日,中糧電商平臺我買網宣佈完成B輪融資,獲得IDG和賽富基金1億美元注資,這是IDG有史以來在電商投資中數額最大的一筆,同時也創造了國內食品電商包括生鮮電商領域的融資之最。據悉,該筆資金由IDG資本領投,賽富基金繼去年7月A輪投資3700萬美元後再次追投1500萬美元。

  IDG對我買網的重磅投資無疑揭開生鮮電商廣闊市場的一角,也再次引發市場對生鮮電商的廣泛關注。據統計,我國生鮮市場規模近萬億元,目前滲透率尚不足1%。而招商證券指出,目前生鮮電商市場規模較小,2013年垂直型電商銷售規模約12億元人民幣,綜合型與平臺型電商生鮮商品(蔬菜水果、魚、肉、蛋)銷售約45億元,共計57億元。預計到2018年,綜合性與平臺型電商能達到785億元的銷售額,垂直型電商達到227億元的銷售額。

  IDG資本合夥人熊曉鴿認為,英國的生鮮電商Ocado目前比我買網大8倍,但中國的發展空間大,應該是Ocado的8倍。而且我買網首先發力,隨著在資金到位,供應鏈和物流冷鏈和用戶規模建立起後,將形成行業壁壘。

  實際上,對上線電商感興趣的PE/VC並不只有IDG,近三年以來,迅猛發展的生鮮電商早已吸引PE/VC紛紛投入其中。據易觀智庫統計,2013年生鮮食品網購交易額達到57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0.7%,2010年至2013年複合平均增長率達到138.5%;從淘寶指數看,生鮮搜索和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過100%;預計未來5年生鮮電商行業增速超過100%,市場規模大約為1000億元,佔生鮮總銷售比例達到15%。

  在IDG投資我買網之前,亞馬遜早在今年5月16日在上海宣佈以2000萬美元入股生鮮電商上海美味七七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亞馬遜表示,未來美味七七將保持獨立運營,拓展上海地區以外的業務。投資美味七七是為了穩步擴大業務規模。7月末,垂直生鮮電商本來生活宣稱一筆融資在今年1月已完成,4月資金到位。

  “PE/VC紛紛加入無疑將使生鮮電商迎來快速發展期,特別是去年以來,在PE/VC的推波助瀾下,生鮮電商走上了又一輪的擴張期。”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説。

  從2005年開始發展以來,生鮮電商經歷了兩波熱潮。2005年易果生鮮成立,開啟生鮮電商第一波熱潮。此後,菜管家、沱沱工社、順豐優選紛紛上線,隨著生鮮電商不斷發展,供給逐漸超過市場真實需求,從2012年開始,生鮮電商停止擴張。進入2013年,伴隨著一系列擴張和並購,包括順豐優選、沱沱工社的全國擴張和海博收購菜管家,生鮮電商又迎來了第二波熱潮,並且這波熱潮一直持續至今。

  兩大瓶頸待突破

  雖然快速增長且前景廣闊,但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大多數生鮮電商仍處於虧損階段,而生鮮電商本身也有著種種困難需要克服。

  招商證券指出,生鮮電商面臨的瓶頸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是配送成本高昂。生鮮産品從供應商到最終消費者主要經歷了幹線運輸、倉儲和宅配三個環節。綜合來看,在冷鏈外包的情況下,冷藏商品的幹線運輸與倉儲成本是常溫商品的4至5倍,而宅配成本是1.3至1.5倍。生鮮電商自行投資冷鏈要面臨高昂的成本:一方面,冷鏈商品對比常溫商品在倉儲和物流方面要高;另一方面,生鮮産品的特殊性使其對配送時間要求嚴格,且生鮮産品配送的特殊要求使其難以與傳統商品共用資源,導致訂單密度不足。

  二是生鮮産品的非標準化問題。非標品主要會造成兩方面影響:一方面,不便於統一包裝和配送;另一方面,影響消費者對産品的認可度,例如在網上下單時看到的是顏色鮮艷、大小一致的産品,但客戶拿到卻發現大小參差不齊,顏色也不鮮亮。這兩點也是跟傳統電商差異較大的地方,像3C、圖書等實體産品跟圖片差異不大,消費者容易接受,而且形狀大小一致,方便包裝和配送。

  這些問題伴隨著國內生鮮電商的發展,在國內生鮮電商第一波熱潮中,由於生鮮電商經營者沒有考慮生鮮産品的特性,只是簡單複製傳統電商的經營模式,加之上游沒有滲透到基地,中間沒有控制物流,末端沒有抓住用戶群,僅僅靠一個網站賣貨,最終導致第一波生鮮電商熱潮以失敗告終。

  在吸取第一批生鮮電商的失敗經歷後,2012年末,以本來生活網的“褚橙進京”為標誌,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迎來了第二波熱潮。此波熱潮的參與者吸取了前者經驗,針對供應鏈、物流等環節或完善或創新,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目前國內較知名的電商均控制了供應鏈、平臺運營和倉儲物流的一個或多個方面,使其避免重蹈第一波電商的失敗悲劇。其中,京東、天貓和順豐優選分別憑藉在供應鏈上的扁平化、行銷手段的創新和領先的冷鏈宅配技術,樹立了供應鏈、平臺運營和倉儲物流的行業新標準,大大提高了生鮮電商的準入門檻。

  “配送成本問題是目前生鮮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不過,隨著生鮮電商規模的擴大,配送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同時,通過集中配送、自提櫃和社區商店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生鮮電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配送成本有望得到進一步降低。”上述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