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中國P2P如何走出“悖論”

  • 發佈時間:2016-05-13 07:40: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陶鳳  責任編輯:書海

  陶鳳

  發展了近十年,P2P卻陷入了越來越深的黑洞。最近對P2P行業的整治消息密集釋放,合規、整改與取締排查過後,也意味著P2P平臺野蠻生長時代的終結。

  大多數人認識P2P的瘋狂,要從e租寶説起。e租寶霸佔“頭條”的日子裏,深陷的投資者連同圍觀的民眾開始真正嗅到這個行業的危險。緊接著是一連串危險的信號,中晉、望洲等事件接連爆發,市場風聲鶴唳。

  既不同於傳統上依靠銀行的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上的直接融資,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將借款者與放款者聯繫在一起,實現借貸雙方地位平等、資訊對稱交易,作為一種新型金融形式P2P平臺的初心並不壞。

  不過,“危”與“機”本就是金融創新最難把控的尺度。最初的熱潮過後,真正能堅持的P2P平臺少之又少。歐美一些P2P平臺公司之所以保持了生命力,在於堅守只提供仲介服務,不單獨放貸和收息,只賺取中間手續費用,最大限度保障放款人的利益。

  在中國的“水土”上,P2P遇上了實體經濟融資難,尤其是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創業者,當然也不乏投機者。P2P自覺地承擔起銀行貸款的補充,暗地裏順理成章地幹著銀行的放貸收息事情。漸漸背離了資訊仲介的定性,承諾擔保增信、錯配資金池等,已由資訊仲介異化為類銀行信用仲介。

  在今天尚存的2000多家民營平台中,資金池、自融、錯配、活期理財、虛假項目、虛假交易刷單等各種違規亂象可謂屢見不鮮,此類也包括當前排名前20強的P2P平臺。

  眾所週知,自融和拆標在P2P市場由來已久,這也是高息P2P平臺一貫的做法。P2P平臺吸引和鑒別優質的借款人很難,而大量投資人又是衝著遠超銀行的年化收益率去的,高收益高風險,“博傻”的同時其實也在“搏殺”,搏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棒者。這和股市火爆時有幾分相像,股價打著滾兒上漲,但依然有人接盤,因為他們期許後面還有接盤者。

  經濟學家義無反顧地站臺,權威媒體鋪天蓋地地造勢,不是每一個投資者都能擦亮眼睛。另一方面,靠合規的平臺去“剷除異己”成本太大不切實際,不合規的平臺更沒有理由拆穿別人,很容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P2P發展的亂象中,有尋求自身發展的僥倖選擇,也伴有行業原罪。監管放水很難丈量:專項整治重拳出擊,有人叫好有人憂,畢竟“誰家孩子誰抱走”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因噎廢食 “一刀切”,更可怕的是所謂心理陰影面積。

  2015年有風暴,2016年也註定不會平靜。負面新聞不斷,被質疑的將不只是P2P行業更會蔓延到P2P模式,但這顯然不是模式的問題。正規的P2P屬於直接融資,是國家鼓勵的融資方式,模式本身就是中性的。

  有人喊冤:紅海競爭,問題平臺遍地,上市遙遙無期,風投避之不及。P2P十年一劫,“黑洞”從一開始就不只是單純的行業問題,這涉及金融創新與監管的無縫對接,實體經濟融資缺口究竟誰來補位?最終則關乎“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如何在經濟轉型中有效變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