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中概股“回歸鏈”調查: 一二級市場或同迎重估

  • 發佈時間:2016-05-09 07:22:30  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者:李維  責任編輯:書海

  本報記者 李維 北京報道

  5月5日晚,一則有關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可能受到限制的傳聞在市場發酵。

  次日的市場變化表明,該傳聞或對海外中概股和A股的殼概念帶來明顯衝擊。包括中信國安、深圳惠程、寶莫股份、同達創業等多只殼概念股紛紛跌停,而當日上證指數也出現了2.82%的大跌;另一方面,汽車之家、360、陌陌、聚美優品處於私有化進程的中概股股價也出現集體下跌。

  當天下午,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紅籌企業回歸政策出現變化,但對該類企業的回歸現象正在高度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監管層曾多次對紅籌股回歸表態支援,因此並不會對中概股的回歸叫停,但回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或將得到進一步的規範。

  不過政策收緊的預期,已然讓更多中概股投資者對投資退出週期的拉長感到擔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了解到,一些中概股回歸份額投資者已經在籌謀通過場外渠道進行退出,而另有較多投向中概股的私募基金或資管計劃,已因標的公司的過高估值而面臨較大的募集困難。

  估值泡沫化引監管關注

  “中概股回歸借殼、重組、IPO均可能受限;類金融項目IPO、再融資、重組可能將全面收緊;重組辦法正在準備修改,規避借殼的做法將被限制。”

  5月5日晚,上述傳聞在市場間迅速發酵,彼時多名投行人士表示,當前對“類金融企業”的資本運作和規避借殼行為的監管長期處於較嚴狀態,但中概股回歸政策暫緩和收緊的可能性則相對較小。

  “類金融企業的證券化一直是比較嚴格的,但是中概股這個不太容易理解。”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保薦代表人表示,“因為管理層一直對中概股回歸是持鼓勵態度的。”

  然而,在次日,這一未經證實的消息或對資本市場産生了較大衝擊,一方面,寶莫股份、同達創業等多只殼概念股早盤大跌,而上證指數也受累深跌2.82%;而包括陌陌在內策劃回歸的中概股也因此“中槍”。

  針對傳聞,證監會當天收盤後進行了回應,表示其正對紅籌股回歸等衍生現象予以關注,但目前相關政策的調整尚未被明確。

  證監會回應稱,“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實現退市後,通過並購重組回到A股市場。”“市場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認為這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有較大的的特殊性,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殼資源炒作等現象應當予以高度關注。”

  證監會同時表示,已經注意到市場的這些反映,“正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場外退出需求提高

  有投資人士認為,當前部分中概股上市前融資估值較高,以及部分潛在殼資源受到炒作,是監管層關注這一現象的導火索。

  原因在於,中概股一旦挾裹著過高估值水準的上市前融資,其上市後的流動性溢價必然將加劇其泡沫現象。

  “因為PE資金多了,所以(紅籌股)估值也高了,到最後很多中概股的上市前融資估值就已經達到了二級市場價格的水準。”一位接近監管層的投行人士稱,“但這些中概股的目標是上市,那麼這種估值泡沫只會更高,而這種泡沫最終也要讓市場承擔;紅籌股回歸自然是好事,但並不應該成為助推A股泡沫的工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從2015年A股啟動快速上漲以來,較多資管、PE機構就在圍繞著部分紅籌股回歸開展私有化、資金募集、換匯等業務,而有不少私募基金甚至專門發起設立了“拆VIE基金”,專門從事回歸股的上市前投資。

  事實上,去年上半年A股估值的快速提高和此前管理層對紅籌股回歸政策鬆動的表態,也成為助推中概股“回歸鏈條”出現資金、機構過剩的因素。

  “因為之前太過於明確支援紅籌股回歸了,這導致這個市場預期被‘透支’了。市場有時候會覺得政策支援了,必然會有比較大的利好,所以後來才有很多紅籌股一窩蜂的去策劃拆V,搞回歸。”一位接近中概股投行華興資本人士表示,“很多專門的基金都應運而生,這造成了一個現象,那就是蟄伏于紅籌股的場外資金的過剩。”

  但好景不長的是,去年A股年中遭遇股災暴跌,而年初,一度被視為中概股回歸載體的戰略新興板也被監管層宣佈不再設立,而此次監管層對“回歸”政策調整預期的強化,或讓中概股的“回歸”業務的寒冬由此降臨。

  而作為這一市場的後遺症,資金的過剩和過高的估值,也讓部分中概股私有化的投資者所抱怨。

  “在一些中概股的投資項目上,其實很多估值水準都已經比較高了,有一部分額度是老股東想高價退出,而中概股回歸熱正好讓原來的股東得到了一個套現的機會。”一位從事中概股私有化投資的基金子公司中層人士表示,“不但估值高,許多項目的週期又很長,我們投的一個項目就有七年之久,而且中途沒有退出機制。”

  “有很多私募基金甚至是拿到中概股的額度,然後再以更高的估值賣出去,早期這些項目還是很好賣的,但現在正在越來越難賣。”一位第三方財富銷售公司人士坦言。

  而在“回歸”政策預期收緊之下,過高的估值、較長的鎖定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回歸項目”的投資者所質疑,而其中部分早期參與投資的中概股原股東,也在機構間市場和網際網路平臺私下詢問股權轉讓事宜,並尋找退出機會。

  “現在一些客戶不太看好未來在A股上的退出週期了,所以想通過新一輪融資,賣上一輪的額度。”一家網際網路股權私募融資平臺人士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