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網紅生意:未來拼的就是顏值
- 發佈時間:2016-04-25 09:55:59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張潔欣
公司裏的模特在被培養成網紅之前,邱世傑會把她們嚴格分成兩類,娛樂型和達人型,前者要擁有很好的歌舞才藝,後者要具備更強的時尚屬性,比如化粧、選款等。
從傳統的模特公司轉型之後,不乏資本方找到英模文化尋求合作,在執行董事邱世傑看來,資本對接後,往哪個方向投資最關鍵,“網紅生意到底是顏值生意,還是分銷生意。如果只靠一張臉,很快會被迭代下去,網紅不能單單只會嫁接商品”。
而無論走哪一個路線的網紅,背後都需要一條完整的渠道供應鏈、稀缺性的品牌、強大的內容團隊,以及投資。
“就算有了各路人馬,還得找到適合的網紅”,邱世傑覺得這也是網紅生意很難複製與流水操作的一環,因為“要選出具備這種能力的人,現在都像是在賭”。
小眾價值
2009年英模文化杭州分公司傳統模特業務佔業務量90%,此後,傳統業務量逐年遞減。直至現在,電商業務收入佔營收的70%。
而向網紅經紀轉型後,英模文化開始顛覆之前的管理架構。
比如,之前60個經紀人服務100個模特,現在一個網紅需要3-5個經紀人團隊服務,包括運營、文案、企劃和産品對接,這些新的經紀團隊每週需要完成管理培訓課程。
即便如此,從一個單純的電子商務模特到真正能生産內容、有量級粉絲互動,並且産生變現能力的“網紅”,團隊上下都還在嘗試。
“PAPI醬無法複製。我們也不追求到劉德華”,英模文化創始人鄭屹覺得,網紅時代的好處之一是,每個個人IP打通小眾圈層社交就能實現價值變現,“比如,60萬粉絲裏有6萬人認為你是意見領袖,這也夠了”。
在鄭屹看來,無論是遊戲圈還是美粧圈,根據網紅的不同屬性能夠抓準一批小眾群體就有很高的商業價值,而這其中的關鍵是,“個人屬性通過內容化要做得更精準”。
多位網紅孵化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位有網紅潛力的人才除了顏值、勤奮和責任心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某領域較強的專業能力。“百里難挑一”,光燦網紅孵化公司(以下簡稱“光燦網路”)聯合創始人單志雲説。
光燦網路的普遍步驟是,最初會為每個人進行“人物設定”,然後根據客戶和粉絲的反饋,來調整整套設計。經過內容行銷和平臺投放,大約一個月後,每個人的影響力,會在平臺和粉絲方面有數據呈現。
自由競爭之後,有潛力的人會凸現出來,這些個別的網紅預備隊伍會被配備更多資源和團隊力量。
單志雲同樣認同垂直化和小社區的價值,“但對於公司的難點來説,這些點太多了,而且社交媒體變化得太快,所以必須要跟著整個環境和機會的變化,不斷發現和調整”。
變現模式
即便這還是個無固定規矩可循的生意,但鄭屹覺得,現階段還是有些數據標準可以分析。比如,一個紅人的“粉絲數”,以及“粉絲轉化率”。
“一個做了3年僅僅有20萬粉絲的美粧紅人,推薦一個化粧品,有10%的粉絲願意購買,這樣的‘純度’,比一個因突發熱點新聞爆紅的人有價值”,鄭屹説,網紅産業最後要解決變現的問題。
去年開始,英模文化開始嘗試與一些有幾十萬粉絲基礎的“中V”合作,這些中V大多此前可以通過微網志廣告實現商業化。
鄭屹認為,如果能對接商業模式,這些中V就有更多資源可以投入做內容,才能快速變現,迴圈起來。
但是否能變現也與粉絲屬性有關。
當個人屬性、商品屬性與粉絲愛好對接時,鄭屹總結,目前網紅的變現模式大致分為三種,廣告變現、電商變現和內容直接變現。前兩種方式主要渠道在美拍、微網志等,內容變現的主要平臺是YY、鬥魚等。
2016年“第一網紅”PAPI醬的視頻貼片廣告售價2200萬。據媒體報道,擁有431萬粉絲的網紅張大奕,電商變現年銷售額約3億元,粉絲復購率近百分之百。
但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PAPI醬和張大奕都無法複製,不能實現産業化。
“從公司的角度講,用所有資源投入和依賴一個人的風險太大”,單志雲説,“一年時間,我寧願培養十個滕雨佳(網紅店主,微網志200萬粉絲)”。
網紅孵化者寧願選擇更腳踏實地的方法,“把有一定製造內容能力的姑娘,做到讓她的收入翻五到十倍,達到一年收入百萬級別,這個時候,就有機會和能力去做再投資,甚至雇傭更好的團隊,通過運作能再上一個臺階”,鄭屹説。
資本風向
網紅經濟一邊吸引全民眼球,一邊激起了前所未有的資本風潮。
2016年3月,PAPI醬獲得1200萬融資,估值3億元。張大奕背後的網紅孵化器如涵電商去年10月獲得數千萬B輪融資。羅輯思維目前估值13.2億元。
英模文化對外宣佈聯合義烏市政府共同孵化網紅之後,尋求合作的資本方接踵而至。在選擇資本對接時,邱世傑認為除了資金外,對方在主流平臺上的資源優勢也十分重要,未來的終極方向是做泛娛樂化的IP打造。
在米倉資本創始人沈振看來,從投資的角度,越來越多的網紅具有風險投資的價值,“從他的廣告屬性或者是媒體屬性上,很難去判斷他將來的商業化到底會走向哪條路”。
一些網紅看重眼前商業需求,一些網紅開始走藝人路線,成為公眾人物,“前者很快會到天花板,後者的商業週期會更長”,沈振説,如果把網紅理解成是一個金字塔結構的話,有最基礎的,也有中間的達人,最上面的是藝人。
“未來靠顏值的網紅競爭會越來越大,而通過電商變現的市場價值還沒有到峰值”,單志雲判斷,“但未來的方向會是網紅藝人化,或者藝人網紅化。”
不管是越來越多的社交平臺、不斷涌現的孵化團隊,甚至對接網紅的微商客戶,在沈振看來,網紅産業鏈的土壤,目前每個部分都還在野蠻生長的狀態,“文化産業通過數據找尋軌跡幾乎是很難的,網紅會更難,因為這是一個新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