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湖南滿滿貸被指刪除40多個借款標:原因不明

  • 發佈時間:2015-09-14 07:57:51  來源:大河網  作者:王宇  責任編輯:湯婧

  P2P網貸投資最怕碰到的是什麼?假標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欺騙投資者,假標中的項目描述往往語焉不詳,故意隱藏借款人資料,也不公開相關的借款合同、抵押證明等文件材料。部分平臺為了掩飾假標的真相,甚至不惜使用假身份證偽造借款人,捏造各種借款理由等惡意欺騙投資者。

  近日,P2P平臺滿滿貸被爆料“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佈借款標,資金不知去向,且遭遇投訴後刪除所有借款標”,此事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

  滿滿貸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佈信用擔保標,獲得的資金沒有發佈給借款人,滿滿貸如何應對投資者質疑?滿滿貸資金去向不明,如何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對於借款標是操作失誤的解釋,如果屬實,刪除的標的如何處理?刪標事件導致投資者質疑滿滿貸的風險控制能力,平臺到底如何做風控的?

  記者就這一系列問題向滿滿貸總經理龔偉明發出採訪提綱,並聯繫其手機但未有人接聽。截至記者發稿,滿滿貸也未能給出合理解釋。

  滿滿貸是什麼樣的平臺

  9月1日,有投資者在網貸之家論壇爆料,地方性平臺——滿滿貸“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佈借款標,資金不知去向,且遭遇投訴後刪除所有借款標”,有假標的嫌疑。

  從能搜尋到的公開資料來看,滿滿貸似乎都是“正能量”。

  據調查,滿滿貸全稱湖南滿滿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網中,可以看到滿滿貸“以建立一個安全、高效、誠信、互惠互助的P2P網路借貸平臺為宗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同時也為閒散資金提供增值的理財平臺”的字樣。

  同樣,根據其官網顯示,滿滿貸累積為用戶賺取收益5800萬元,近35000投資人加入滿滿貸,並且滿滿貸曾先後被三湘都市報、湖南衛視和湖南生活頻道新聞聯播報道。

  2014年11月25日,滿滿貸(股權簡稱:滿滿貸,股權代碼:202541)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大廳掛牌上市,登陸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中小企業股權報價系統(Q板)。

  8月17日,滿滿貸與中信銀行湖南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此成為在《指導意見》出臺後,湖南首家簽約銀行資金存管的網貸平臺。根據雙方的戰略協議,滿滿貸與中信銀行將在資金存管、支付清算等配套服務方面展開闔作。

  刪除40個左右信用擔保標

  身上的“光環”越多,一旦出現問題引發的危害就會越大。據投資者向《投資者報》提供的資料顯示,8月份滿滿貸平臺上的信用借款標的仍有4頁之多,第一頁有10個標的,以此推算,當時的信用借款標的應該在40個左右。

  就第一頁10個信用擔保標的來説,多為1~2個月期限,年化利率在12%~15%,還款方式為按月付息到期還本,其中7個已經投資滿額,狀態為正在還款。

  然而到了9月份,滿滿貸首頁顯示卻只有3個標的了,分別是短期資金週轉借款項目第三期,借款金額8萬,年利率為13.50%,借款期限為兩個月,目前仍在可投資階段;另外兩個是某個營店短期流動資金第五期和某個營店短期流動資金第四期,情況基本相同,借款金額6萬,年利率為12%,借款期限1個月,目前正在還款。

  點擊“更多”進入“信用擔保標的”專屬頁面時,卻只顯示一個信用標的,為“信用擔保借款第四期”,借款金額20萬,年利率為20.40%,借款期限6個月,還款方式為按月付息到期還本,目前處於正在還款狀態。

  記者隨後準備註冊賬號詳細查看僅有的信用擔保標的,但卻一直無法收到平臺發送的手機驗證碼,無法詳查該項目的更多資料資訊。

  從40多個的擔保標的,到如今的3個,再到專屬頁面的1個,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據知情者爆料稱,是因為所謂的“借款人”發現自己並沒有借款時向平臺進行投訴,此後平臺就刪除了這些不存在借款人的“信用擔保標”。對於標的的“突然消失”,平臺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網站操作失誤”,並且再無更新。

  根據投資者提供的截圖來看,有一信用擔保標為“某服裝店短期資金週轉項目”,借款金額6萬,年利率為12%,借款期限1個月,投資進度為80.7%,且項目內詳細顯示了投標人、投標金額、投標時間、是使用網站投標還是使用APP投標。但目前在滿滿貸網站上,找不到這個項目的任何資訊。當然還有更多的項目,亦無法查詢到其痕跡。

  如此一來,借款人不知道自己借款,信用擔保標也已經被刪除,那麼已經投資到項目的資金到哪去了?如果網站是錯誤操作,那麼投資者和借款人的權益如何保障。這一切問題,由於滿滿貸總經理龔偉明未能及時答覆,故一切仍是未知數,我們希望滿滿貸方面早日給出答覆。

  投資者應仔細分辨警惕假標

  行業人士指出,對於P2P投資者來説,假標可能是最重要的風險之一。因為假標往往是某些平臺為了衝成交規模而偽造的虛假項目,危害性極大。

  上述資深人士建議,投資者可從平臺資訊和標的資訊兩方面入手防範假標風險。首先,平臺存在虛構公司情況及背景、網站頁面山寨、鼓勵投資人把資金轉至私人賬戶,不願意接受第三方託管諸如此類的行為的,往往“跑路”風險較大。其次,在不洩露隱私的前提下借款資訊不清晰的、借款人身份資訊不詳的、不能提供有效的材料與渠道證明平臺所發佈的借款人借款與身份資訊真實可靠的等等都應警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