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圈地自媒體 今日頭條們的救贖之路

  • 發佈時間:2015-09-14 07:37:2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魏蔚  責任編輯:湯婧

  相隔一天,一點資訊、今日頭條召開聲勢浩大的發佈會,披露系列自媒體扶持計劃。巧合的是,百度旗下自媒體平臺百家也低調改版,從評論風格轉向資訊為王。看似掌握技術和數據的佼佼者,今日頭條們也要解決版權和資訊存量的悖論,拉攏自媒體成了“華山一條路”。

  扎堆圈地

  雖然多家網際網路企業在上周發聲,但三家自媒體平臺的圈地運動更值得關注。先是一點資訊宣佈將上線英文版本,計劃在半年後殺入美國以外的其他海外市場。據一點資訊透露,為此已迭代三個版本,目前在美國矽谷設立研發中心,內容來源主要是英文內容的全網抓取。

  一點資訊CEO李亞除了親自站樁之外,還拉來小米公司副總裁陳彤、投資人徐小平、時尚界人士瘦馬、鳳凰衛視主持人許戈輝等多位跨界名人助陣。

  就在一點資訊披露海外擴張之心後的第二天今日頭條接棒上場, 後者採用一系列真金白銀補貼拉攏用戶,圈地意味更加直接。據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稱,為改善自媒體人收入,將推出“千人萬元計劃”:未來一年內,頭條號平臺將確保至少1000個頭條號創作者,單月至少獲得1萬元的保底收入。

  同時,張一鳴還鼓勵垂直領域的內容創作者組織成立小型編輯部,對於這類自媒體組織,“今日頭條將在未來一年內重點扶持至少100個,單月將至少獲得2萬元的保底收入”,今日頭條副總裁趙添透露。

  除了單純的“輸血”補貼,今日頭條還試圖與自媒體捆綁式發展,為中小團隊提供孵化服務“新媒體孵化器計劃”,向後者提供辦公場所並幫助團隊提供法律、財務和版權保護等資源支援,降低創業者發展早期的成本,目前今日頭條已為自媒體創業者引入紅杉、SIG、源碼、IDG、貝塔斯曼、創新工場、真格、險峰華興、無穹、淺石和峰瑞在內等多家風險投資基金。

  與今日頭條和一點資訊不同,百度百家的開疆拓土則更加低調且有計劃性。上半年開放了百度百家入駐申請,取名“百家號”,而此前百度百家的入駐方式分為邀請和投稿兩種。近日則將品牌slogan定義為“網際網路資訊第一發佈平臺”,在這之前,百度百家多以評論為主,鮮有資訊類新聞,上述舉措被業界認為百度百家的轉型之舉。

  同質競爭

  儘管自媒體平臺本身給自身貼上了各種標簽,但對於自媒體從業者來説“沒什麼區別”。同時運營著百度百家、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微信、網易、騰訊等平臺的自媒體人潘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幾家自媒體平臺的區別不大”。

  毫無疑問,同時運營多家自媒體平臺的原因在於增加曝光量,“至於品牌、搜索技術什麼的我並不看重,還沒到那個階段,至少對於我來説是這樣的”,另一位自媒體人趙先生如是説。而對於大部分讀者而言,資訊類自媒體平臺更是大同小異。

  “可以説,自媒體平臺對優質撰稿人的吸引力及傳播影響力偏弱于綜合媒體平臺”,易觀國際分析師閆宏慧説。怎樣留住好內容、獨家內容是自媒體平臺亟待突破的問題,這也是今日頭條發佈系列補貼政策的原因所在,業界人士這樣認為。

  事實上,目前自媒體平臺的用戶積累也小有成績。據李亞透露,一點資訊擁有3300萬的月活躍用戶,1100萬的日活躍用戶,每人平均每日閱讀數17篇,每人平均每週使用天數4.2天,每人平均每日啟動數4.8次。今日頭條方面則表示目前已累積下載用戶破3億,日活躍用戶達到3000萬。但這些數據與微信相比卻差距明顯,騰訊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微信月活躍用戶5.49億,品牌微信公眾號超過800萬個,近80%的用戶關注微信公眾號,有41.1%的用戶通過微信公眾號獲取資訊。

  較綜合類媒體平臺而言,用戶和流量仍是稀缺資源,這是除內容短板和自媒體作者黏性低之外,自媒體平臺不得不面臨的硬傷。在這一點上百傢具有先天優勢,“我主要還是看重流量,我在百家上的文章基本上閱讀量都是幾十萬次,流量很可觀,但是其他家就很一般了”,潘先生透露道。

  在閆宏慧看來,綜合類媒體依託自有集團資源整合行銷優勢,資金及傳播渠道以及對自媒體撰稿人的吸引力較強,從用戶端來看,綜合平臺資訊資源廣泛,對用戶的吸引力也較高。流量、內容、資源似乎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救贖陣痛

  與網際網路其他業務一樣,各家自媒體平臺都在尋找差異化戰略,“目的為提供優質內容,獲取流量,積累用戶”,閆宏慧這樣認為,“目前自媒體迎來發展期,談不上戰略轉型。”“可以説,他們正在尋求最適應自己的生存之道,未來的創新商業變現和盈利模式也將大量涌現。”另有分析人士坦言。

  但對於自媒體平臺來説,這是一道加減法,自媒體作者是否捧場至關重要。“拋開情懷,自媒體對變現的興趣也不能免俗”,潘先生如是説,百度百家的廣告聯盟、今日頭條的廣告平臺以及補貼舉措都是對自媒體的利好,但是從自媒體目前的發展狀態來説,流量比變現更加重要。另有自媒體甚至直言對自媒體平臺的補貼“不期待”。

  不過,自媒體平臺對於版權的重視亦不容忽視,在業界看來,今日頭條的補貼能夠拉攏自媒體入駐刺激優質內容的産生,而大量優質內容的産出則可以很好地解決版權問題。

  讓自媒體平臺焦慮的還是綜合類媒體平臺向自媒體方向的傾斜。據了解,目前四大門戶相繼在新聞客戶端上添加個性化推薦功能,騰訊新聞客戶端更是直接推出獨立應用天天快報狙擊自媒體平臺,天天快報甚至直接增加了抓取微信公眾號內容的功能。

  可以説在媒體整體轉型的大趨勢下,哪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但是並不意味著沒有機會。CNNIC相關報告指出,在中國網際網路需求排名中,網路新聞始終位居前列,用戶對部落格、網路文學的需求也在前十名之中,閱讀資訊具有巨大的需求體量。

  自媒體平臺的機會還在於微信的綜合性,後者的自媒體業務並未在最高優先級,而今日頭條們更垂直。“反過來説,微信公眾號僅是微信的一個功能而已,後者有更易於變現的電商等業務”,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但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和百家確實將自媒體當做主營業務來做,甚至是生存之本,在微信的流量陰影下,不得不自我救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