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天使投資人眼中的智慧硬體:供應鏈管理是大坑

  • 發佈時間:2015-09-14 07:50:50  來源:一財網  作者:金慧瑜  責任編輯:湯婧

  虛火過旺的智慧硬體領域,開始冷靜下來。國內最早抓住智慧硬體大潮的天使投資人PreAngel合夥人王利傑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慧硬體領域仍然存在“零利潤”銷售、産品週期短等問題,創業者仍然需要避免“偽需求”,直面智慧硬體創業的複雜性。與此同時,圍繞無人機、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機器人等領域的創新機會更大。

  這裡仍有機會

  無人機的核心技術

  “我們趕上這波熱浪,最近億航以3.6億美元的估值又融了一輪。現在滿世界望去,無數人在做無人機。”曾經投資過億航和Lily無人機的PreAngel合夥人王利傑在“盛宴·智慧硬體創投會”期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儘管不少“明星”無人機非常成功,但無人機在工業、農業、林業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圍繞無人機的核心技術佈局的機會仍然非常巨大。

  “圍繞智慧硬體週邊的核心演算法、傳感的相關技術,也是很好的。不是做無人機就一定要做飛機,你可以圍繞飛機裏的核心技術做佈局,解決別人都解決不太好的東西。”王利傑舉了幾個例子。

  一是自動躲避障礙物技術。“這方面Lily也沒有解決,還是要人控制,現在很多人也在研究,例如一些機器視覺技術可以識別障礙物,用在無人機和汽車上都很有用。”

  二是飛控、發動機等。“很多無人機自己都沒有飛控和發動機,我們投的另外一家無人機是燒油的,要自己去澳洲定制發動機,120公斤載重量。”

  三是雷達測速技術。“我們在矽谷和360一起投資了一家4D雷達,可以跟蹤物體速度,是物體立體空間的三維資訊。之前雷達測速只是二維,比較模糊,速度誤差率有20%。現在如果這個四維雷達放在無人機、汽車上,可以增加自主操控自主行走的精確度。”

  為VR服務的全景拍攝

  另一個在智慧硬體領域大火的是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王利傑表示,Oculus讓觀看內容的頭盔火了,但是生産給頭盔看的內容的硬體奇缺,其中之一就是全景錄影機,也就是如何能讓普通民眾隨時隨地就能拍一段全景視頻,帶上頭盔就能和別人分享。

  “我們看過最好的一家,他們前後2個攝像頭能夠拍到360度全景,可惜我們沒有投進去。這個領域還有人拍出來的東西,戴上AR、VR頭盔後看到的是3D的,我們最早看到的Oculus是2D的,當你戴上3D的設備後,那種身臨其境難以形容。”王利傑還表示,除了拍攝設備,還可以做類似于後期處理、渲染這些軟體層面東西,讓小白用戶就能生産,甚至還已經有人研究這些全景內容的版權怎麼處理。“我們做智慧硬體創業的時候,千萬不要太局限于那一個大件,很多小件都可以參與,可以衍生出來很多東西。”

  機器人與人工智慧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王利傑表示,眼下最火的還是機器人。“有許多做機器人的公司都拿到了大錢,也聽説很多大佬也在做機器人,而這一領域包括了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兩大塊。”

  王利傑表示,機器人最先還是會在垂直領域得到廣泛商用。PreAngel在矽谷和GoogleVenture一起投了一個酒店機器人項目。

  “他們把機器人做得非常友好,它的指令、動作、行動範圍都在特定區域內,酒店在部署這個機器人的時候,對整個酒店的空間、樓層、環境、地圖進行了一次性掃描並記錄下來,改造電梯,機器人就可以自己開電梯、按電梯、自動聯網去要去的樓層,到門口會直接打你房間的電話,看到你以後,它會自己把蓋子打開,裏面是你需要的東西。”王利傑認為,做機器人目前就是解決一個小小的機器人,不要太寬泛,例如專門在零售店接待用戶的機器人,可以識別客戶、詢問需求並帶客戶購物,還有例如巡邏安防的機器人、家庭陪護老人的機器人。

  需要繞開的陷阱

  輕視供應鏈

  作為最早關注智慧硬體的天使投資人之一,王利傑也學到了不少。

  “我投資最早的智慧硬體就是土曼手錶。很多人都知道,去年買了這個表,等了一年多還沒送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發現智慧硬體背後,生産供應鏈管理上的一個大坑。”王利傑告訴記者,有些供應商看起來好像很支援創業者,但實際做的時候“一塌糊塗”,實際做出來的東西,到生産線上發現螺絲都不對,很多東西要重新換、重新設計。

  王利傑説,智慧硬體也面臨了很多不確定性,有的時候,東西做出來火了一陣後,別人不買了,而有些東西虛火過了以後,理論上可以持續賣得比較好,但也不排除實際上還是不行。

  “還是需要好好客觀地做研究、做調查,了解産品本身的市場需求是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人群到底多大,不能説這個東西socool就一定怎樣。”王利傑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零利潤”銷售

  智慧硬體産業中的另一個怪圈在於,即使沒錢補貼,很多項目也都在以所謂的“零利潤”進行銷售,在早期都不敢加利潤,生怕賣不出去,怕競爭對手比自己便宜。

  “這樣只能靠融資,而融資能力是一個致命的問題,大部分人沒有那麼大的忽悠能力,還是實實在在做一個小而美的産品,真正解決一部分人的剛需。”王利傑比較贊同的健康模式仍然是加上合適的利潤然後賣出,儘管實實在在做小而美的東西一時半會不會被媒體炒得那麼火。“那些狂燒錢、投資人很傻願意給錢補貼的都是極端個例,我們還是要踏實找到一些有價值的點,哪怕解決一些比較廣泛的需求例如糖尿病。”

  技術就是一切

  做智慧硬體的另一個坑是:以為有了技術就有一切。

  “我們有一些技術大拿空有一身武藝,看著別人這個融5000萬、那個融1億,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反而他卻融不到錢,因為投資人聽不懂他做什麼的,因為大部分投資人是投商業模式創新的,而小部分能聽懂技術的人,又要考慮大環境的情況,不太碰這種核心技術的東西。”王利傑表示,通常IQ太高、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有技術沒産品,有産品沒模式,有模式沒銷售,有管理沒有故事。“不會講故事,就導致技術創業的人拿錢很難,人也很好很實在,就是融不到錢,再有情懷也沒用。”

  “為什麼Nest被Google高價收購?它沒有和任何房地産商合作,沒有和任何B端合作,最關鍵的還是行銷。為什麼前段時間無人機Lily很火?一堆投資人排著隊要投它,産品還沒出來估值已經1億美元?因為它已經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公司,行銷能力很強。”王利傑認為,智慧硬體儘管本身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産品,但品牌和行銷能力很重要。

  智慧硬體涉及的環節非常複雜,創業者首先還是需要多花時間研究目標用戶的具體需求——不是簡單發個問卷調查,還是要多做深入的了解,做産品前要一對一走訪上千位用戶拿到第一手資訊。而對於不擅長設計、管理、供應鏈管理、融資、行銷等方面的創業者,需要找到合作夥伴,專注于自己的功能和核心技術。

  關於智慧硬體的發展,野村中國區高科技行業分析師黃樂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則更傾向於認為是大公司要燒錢“燒”出一條路,“一定要有大公司衝在前面,它才燒得出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