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BAT加速圈地佈局醫療資源 移動醫療只賺吆喝不賺錢

  • 發佈時間:2015-01-12 08:01:51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林曦 莫謹榕  責任編輯:書海

  

  羊城晚報記者 林曦 莫謹榕

  看病掛號無需排隊繳費,也不用再為醫保等問題反覆折騰,市民或者馬上就可以享受到這樣的便利。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2014年以來,網際網路企業佈局移動醫療的步伐明顯加快,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躍躍欲試,企圖“接管”移動醫療這一巨大市場。

  據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的最新預測顯示,到2017年,全球移動醫療市場的規模達到230億美元,即千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該指標有望超過490億美元。有相關人士表示,網際網路巨頭在藥品銷售端、硬體製造端與醫療服務端跑馬圈地,移動便民醫療服務、遠端診療平臺、可穿戴智慧設備等領域正受到資本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移動醫療看上去“很美”,卻暴露出“只賺吆喝不賺錢”,盈利模式不清晰的困境,更存在市場風險、診療風險、監管風險等多方面的壁壘,醫療健康産業網際網路化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掛號醫保查清單一機搞定

  本月初,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宣佈與東軟集團、支付寶錢包達成合作,正式加入支付寶“未來醫院”計劃,並全國首次開通繳住院金功能,支援用戶預繳押金、住院續費和住院清單查詢操作。其實,廣州已成網際網路企業搶灘移動便民醫療的主要陣地。日前,微信團隊攜手廣州市衛生局正式啟動“廣州健康通”微信公眾服務號,通過“廣州健康通”微信公眾號享受廣州市51家醫院的預約掛號、健康檔案查詢、微信支付等全流程服務。

  去年6月30日,微信和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達成合作協議,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成為全國首家啟用微信醫保實時結算的醫療機構。同年11月25日,“廣州健康通”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市民添加微信公眾號或下載手機APP後,填寫自己的健康卡、身份證等資訊捆綁就診卡,即可快速預約指定醫院指定科室的診號,選擇就診時間,部分專家號的預約掛號也一併提供,極大節約了患者就醫時間。此外,“廣州健康通”還提供了醫療繳費、健康檔案查詢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客戶端對藥費、檢查費等進行查詢,並直接通過客戶端進行繳費。

  在騰訊移動醫療佈局擴張之時,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通過支付寶平臺推出“未來醫院”計劃與騰訊相抗衡。以廣州華僑醫院為例,用戶只要在支付寶錢包中添加“廣州華僑醫院”的服務窗,並綁定個人的身份證號,就可以實現預約掛號、快捷繳費、查看檢驗報告、快捷取藥等功能。此外,“廣州華僑醫院”服務窗還提供了“就醫檔案”功能,用戶可以查詢到所有的掛號記錄、就診資訊、繳費資訊與檢查、檢驗報告。據悉,醫保用戶使用支付寶錢包就診時,系統可將每一筆費用通過廣州醫保門診統籌支付部分做實時結算,用戶在支付寶錢包內只要支付自付部分費用即可,真正實現醫保移動實時報銷。“未來醫院”在全國的覆蓋數已達到了37家,預計2015年會有超過100家“未來醫院”上線。

  可穿戴設備加速佈局

  眾所週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對健康醫療産業頻頻跑馬圈地,但與騰訊、阿裏步步為營佈局移動便民醫療平臺不同,百度主要從智慧健康大數據平臺和可穿戴智慧設備入手。去年百度推出了Dulife智慧設備平臺,同時和不少硬體廠商合作,推出了健康手環、智慧血壓儀、智慧體脂測量儀、智慧孕表等多款移動健康設備。可穿戴健康設備對用戶各項健康數據進行收集,並將所有數據存儲于雲端,經由百度的大數據平臺進行智慧收集、分析後,向用戶反饋專業的健康數據,提供針對性的健康服務。

  2014年7月,由北京市政府倡導、百度牽頭的“北京健康雲”平臺發佈,是百度對整合上游的智慧醫療設備商和下游的遠端醫療服務商的雲端數據平臺的佈局。用戶通過佩戴智慧血壓儀、心電儀、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對身體數據進行實時收集,數據會即時傳到“北京健康雲”雲端平臺。下游的遠端醫療服務商,如醫院、健康諮詢機構、減肥機構、健身機構等,通過雲端傳輸的監測數據,對用戶健康狀況進行分析診斷,並提供相應的健康服務。

  無獨有偶,2014年京東發佈的“智慧雲”産品中也包含了相似的“雲健康”平臺。據官方網站介紹,硬體設備提供商可通過“健康雲”平臺接入感知設備,提供用戶身體指標數據,存儲于京東“健康雲”。京東“健康雲”通過各種智慧硬體設備,不僅能夠記錄用戶各種健康數據,生成個人健康檔案,還可以借助專業的健康服務提供商根據用戶數據提供個性化的醫療保健、運動健身等服務。據了解,目前京東健康雲已與康諾雲、Latin、咕咚運動、體記憶、糖護科技等幾十家健康類穿戴設備廠商在運動、睡眠、血壓、血糖、體質成分、心率、位置服務等多領域合作。

  窘境

  移動醫療盈利之路漫長

  看起來很熱鬧的“移動醫療”概念也受到了資本方的關注。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先是春雨醫生去年8月宣佈獲得5000萬美元C輪融資一事“驚艷”了投資市場,緊接著9月,丁香園獲得騰訊7000萬美元大手筆融資。艾媒諮詢的數據也顯示,到2017年底,中國的移動醫療市場規模也將突破百億元,顯然各家都不願意放過這個大金礦,但網際網路巨頭們四處撒錢後,如何收回利潤仍是困擾投資者們的難題。

  有行業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目前大部分移動醫療APP仍停留在“圈人”階段,從“圈人”向“圈錢”轉變的道路仍然漫長。當下很火的移動醫療APP絕大多數都是靠賣廣告和數據掙錢,沒有持久的增長動力。而且現在産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難以長時間留住客戶。有不少軟體企業尋求和硬體廠商合作,通過出售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賺錢,成了最簡單直接的盈利方法。

  記者了解到,用戶可通過APP向專業醫生傳遞資訊、由專業醫生提供遠端診療。例如“春雨醫生”實行的是用戶線上付費制,向用戶收取會員費,但春雨醫生CEO張銳曾對媒體表示,目前的收入幾乎全交給了醫生,雖有一些零星的商業機會,但尚未發現成熟的商業模式。一位醫療行業人士指出,國外移動醫療的一些盈利模式在中國落地往往會遭遇“水土不服”的問題,因為美國的遠端醫療的商業模式植根于美國大多數醫生都是自由執業的狀況,進入中國以公立醫院為主的醫療體制,需要進一步進行磨合和修正。

  關注

  發展前景受多方面制約

  據了解,國內移動醫療的市場空間更為誘人。除了高達3.3億的高血壓患者外,國內糖尿病患者達1.14億人,而且慢性病發病群體呈現出年輕化趨向。不僅如此,中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目前超過65歲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9.5%,2030年該指標將達到16.2%。而這些慢性病或老齡化群體都不約而同地需要通過移動醫療設備監測生理指標。據第三方機構艾媒諮詢預計,由剛需産生的中國移動醫療的市場規模今年將達23.4億元,2017年底將突破125億元。網際網路巨頭都對這個香餑餑垂涎三尺,但除了盈利模式尚未清晰外,市場信用、監管風險、診療風險等壁壘仍然制約著移動醫療進一步發展。

  有分析稱,首先是移動醫療産品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存在政策和監管的風險。目前市面上不少移動醫療APP主打由專業醫生向患者提供遠端診療的服務,但由於患者只通過軟體向醫生提供病情資訊,既無專業醫療設備檢查,也無醫生當面診斷,造成誤診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且患者若因線上諮詢而引發醫療糾紛,維權難度也比較大。北京大學創新教育與研究院執行院長蔡劍曾表示,“移動醫療必須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醫患關係基礎之上。中國不但沒有醫生信用評級體系,甚至連公民信用評級體系都沒完全建立。在這樣的背景下發佈的醫療APP應用能值得信賴嗎?”

  此外,在中國以公立醫院為主的醫療體制下,移動醫療産品對傳統醫療機構的吸引力並不高,要遊説公立醫院加入支付寶或騰訊或者春雨醫生的體系非常困難。專家指出,大型公立醫院具有醫療設備和醫師資源的優勢,線下服務量很大,實際上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與移動醫療産品合作開拓患者資源的意願並不高。此外,對於患者而言,遠端醫療服務的信任度也不高,畢竟涉及到生命健康領域,患者往往優先選擇大型醫院、當面診斷,況且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並不會使用這些手機軟體。

  與此同時,在具體操作方面,電子病歷是否可以跨醫院開放、醫生線上診療是否觸及非法行醫界限、移動醫療引起的誤診、醫患糾紛如何界定處理等法律問題仍需要相關政策和監管部門來理清。有行業人士分析表示,如何打通與醫保接軌的支付渠道、保障患者個人資訊不被洩露,也是移動醫療産品進一步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現在大多數移動醫療産品還在週邊摸索,尚未深入到醫院就診流程的中後期,仍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