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科技 > 網際網路 > 正文

字號:  

360聯手酷派做手機 砸4億美元推“大神”品牌

  • 發佈時間:2014-12-17 04:21:37  來源:環球網  作者:李娜 劉佳  責任編輯:王磊

  “我剛準備搬家,還沒有決定去深圳還是東莞,你們就弄出這麼聳人聽聞的收購方案,雷總那麼大聲勢投資美的圍剿格力也才花了十二億,五十億是什麼概念需要認真想想。”12月15日晚,周鴻祎用“一加手機”發了這條微網志。現在看來,“紅衣教主”確定要去的地方是深圳。

  北京時間12月16日晚間,奇虎360(QIHU.NYSE,下稱“360”)發公告稱,其投資4.0905億美元(約合25億人民幣)與位於深圳的酷派成立合資公司,並佔股45%。合資公司將聚焦于移動智慧設備,向市場推出的“大神”品牌系列智慧手機以網際網路為主要渠道,並基於此建立一個移動生態系統。

  互有愛意

  360方面稱,“大神”主要針對年輕人,他們是移動網際網路的主流人群。合資企業將利用酷派在智慧手機設計、製造、供應鏈管理和售後服務的豐富經驗以及專利優勢,結合360在移動應用開發以及線上行銷的經驗,將“大神”打造成領先的網際網路智慧手機品牌。360將為酷派智慧手機提供包括移動安全、移動應用商店和手機搜索等移動端的服務。

  預計全年大神手機銷售超1000萬台。今年“雙11”期間,大神宣佈全網總銷售額為5.6億元,其中大神F2京東單品銷量排名第一。大神的優勢在於供應鏈以及渠道、售後,在一、二線城市以外,這些可以給大神帶來最直接的成績,畢竟這不是短短幾年時間的新手機廠商可以快速打透的體系,這對一直覬覦手機業務的360公司來説有巨大吸引力。

  而在今年11月,酷派將旗下業務一分為三,分別面向運營商、電商、社會化渠道,其中就包括主營電商的大神。據悉,大神要走上獨立運營之路,就必須擺脫對酷派的依賴,獨立品牌運營需全新的模式來跟進。因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大神的資本必須多元化,而目前戰略投資者的出現不僅能給大神帶來資金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能給大神帶來一些資源的互補。

  據媒體報道,16日大神總裁祝芳浩突然緊急飛赴北京,而360負責此事的是副總裁潘志勇。潘志勇之前曾任廣東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對終端業務熟悉,未來如果雙方談成功,潘志勇將在大神公司中擔任董事或者代表360公司參與重要決策。

  酷派大神內部人則對記者表示,大神也在做一些聯盟形式的探索,在近期會和阿里巴巴、天貓以及高通、愛施德等公司簽署戰略聯盟協議,主要是在整合生態鏈上做完善。

  目前酷派市值為70億港元(約合9.03億美元)。根據IDC的數據,去年,酷派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份額為11%,排名第三。根據賽諾2014年10月月報,酷派是中國累計出貨量最大的4G智慧手機供應商,佔國內市場份額的13.8%。

  360“挖抗”

  360做手機,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360曾經在2012年聯手眾多手機智慧廠商推出“360特供機”,尤其與華為合作最引人關注,但這一合作最終“流産”。

  對特供機的流産,周鴻祎耿耿於懷,並用“坑”字來描述。“硬體就是一個巨大的坑,如果發現硬體版本有缺陷,用戶又是花錢購買的,會産生災難性的結果,而且硬體可能都得作廢。”周鴻祎説。

  目前360股價持續下降,市值已降低到70億美元左右,通過適當的並購也能促進業務更快成長,且提振股價。

  “並且,移動端和PC端有很大不同,手機廠商在這一輪佔主導因素,安全等應用想要進入還必須先敲門。”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目前手機都朝著封閉性去做,不要説裝安全應用,不禁止都算不錯了,所以對360來説,可能需要在移動端花更多的心思。

  除此之外,王艷輝認為,小米憑藉對網際網路節奏的把握,迅速從線上做到線下,一個網際網路品牌做到了6000萬的出貨量,對於過去兩年還在微網志上和雷軍“互動”的周鴻祎來説可能是一個衝擊:小米已經走得更遠了。如果從硬體如手機入手,周鴻祎或許能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但現在已然紅海的手機市場留給360的機會還有嗎?

  也許人們還記得兩年前“網際網路思維”衝動下的手機變革潮,當時以“網際網路思維”運營的手機廠商不下100家。

  除了小米手機和盛大Bambook手機自産自銷外,當時多數網際網路企業都選擇採取與其他硬體廠商合作的模式:百度與戴爾、長虹合作,360則選擇了分別與華為、海爾和阿爾卡特等合作,但成功者寥寥。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原因在於當時的網際網路企業做手機,過分依靠微網志論壇和電商,忽略了終端的消費者洞察和互動,更多的只是空中樓閣,雖然模式很創新,但是在渠道上沒有發力,銷售還不接地氣。

  “現在的門檻可能更高了。”王艷輝表示,目前真正在網際網路上做得比較成功的只有兩家公司,一家是小米,一家是華為的榮耀,第三名是誰都不好説。

  他認為,小米是網際網路模式的領先者,站在風口上,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形成了口碑,做出了銷量。而榮耀則是依託華為的技術背景,首先保證硬體品質的基礎上在價格上“死磕”小米。但是現在看,不管是傳統手機廠商做網際網路品牌,還是網際網路廠商做手機,都很難再用同樣的方式起量,因為用微網志轟炸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

  “一方面小米牢牢佔據著低端市場,另一方面中高端市場又很難做出規模,網際網路品牌沒有量的話是很難賺到錢的。”王艷輝對記者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