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電商五折”背後陷阱 比“半價桶”更能忽悠
- 發佈時間:2014-11-17 09:47:55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書海
截至11月12日零時,天貓“雙十一”成交額達到571億元。作為電商標桿的阿裏,今年僅用13小時31分,就突破去年“雙十一”全天記錄。
雖然“雙十一”已經在熱熱鬧鬧中過去了,然而,今年的網購有哪些新趨勢值得電商關注?“網購陷阱”有哪些新花招需要剁手族留意並且需要監管部門重視?一年一度的“雙十一”還有哪些方面亟待解決?由此引發的各個新老話題都值得各方關注甚至思考。
移動端交易超四成
今年“雙十一”的一個新變化是,無線端消費習慣正在形成。在移動化成為核心戰略的前提下,此番天貓“雙十一”移動端交易紀錄也被刷新。截至11日21時55分,天貓“雙十一”當天的移動端成交額突破200億元,比2013年“雙十一”全天的移動端成交額增加將近4倍,佔到總成交額的42.7%。
韓都衣舍行銷負責人徐曉鋒透露,今年移動端訪客增速同比去年增長兩倍以上,從11日淩晨0點到1點,韓都衣舍銷售額達到7000萬元,其中5000萬元來自移動端,“阿里巴巴提供的各種數據化運營和計算模型,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們提高用戶的瀏覽效率。”
阿里巴巴集團最新的財報顯示,2014年第三季度,阿裏移動端的活躍用戶達到2.17億,其來自移動端的交易額高達1990.54億元,佔整體交易額的35.8%。這一比例較2013年同期提升了21個百分點。
“網購陷阱”花樣翻新
購物節不僅因“打折”給買者帶來實惠,因走量給賣者增加收益,還能借此拉動消費,可謂一舉多得。然而,當“雙十一”無所不包,“網購陷阱”也變得防不勝防。
“先漲價後降價”,一些商品先提價20%再打上六七折出售,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招數。有些商家還制定了複雜的優惠規則,消費者如果不按這些規則出牌就無法獲得優惠。還有些電商,在推送的專題和首頁上大肆宣傳打折優惠,消費者下單時卻發現,大部分優惠産品處於“無貨”狀態。
當普通商品的這些不實或“注水”的促銷手段用到金融産品上,買者就更難識別,潛在風險更大。
面對基金網店頁面上浮動的“2折費率”優惠廣告,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提醒,管理費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降低管理費促銷和基金公司的利益並不相配,基金公司此舉難免令人唏噓。
“降低管理費,短期固然能吸引投資者,增加基金規模。但長期來看,應更加注重基金的業績。投資者選擇基金時不應只考慮費用,主要應考慮基金的業績情況。”好買基金研究中心認為。
的確,如果被一時的費率折扣迷了眼,選擇了一隻不靠譜的基金,那麼未來的損失恐將遠遠高於眼前的這點小優惠。
眾多網際網路理財平臺上高收益的誘惑更是暗藏玄機。農業銀行理財專家史翠英説,網際網路理財傍上“雙十一”,收益固然亮眼,但投資的安全性需要全面考量。
“各類網路理財平臺良莠不齊,在操作上缺乏風險測評,且資金存管缺乏法律保障,因此,投資者需權衡其中暗藏的風險,謹慎投資。”史翠英説。
配送能力考驗快遞業
國家郵政部門此前預計,今年“雙十一”帶來的快件超過5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五成。電商天量大單砸向快遞業的同時,也給快遞企業成本帶來巨大壓力,首先就是配送能力的考驗。
“有的地方已經在通宵操作離庫,今天的量比平日增長了60%左右。”圓通快遞西南區一位人士11日稱。
中通快遞四川公司總經理孟峰亦透露,“截至11日下午2點統計,區域公司總出貨量已達13萬套,平常每天的量也就15萬-16萬套。”
“今年快件最高峰量預計一天達9000萬件,目前全國平均每天的量達到3000萬件。‘雙十一’對快遞行業的壓力,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會維持這種狀況。”原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指出。
贖回潮考驗餘額寶
“雙十一”大戰開啟,餘額寶作為專門為支付寶定制的網際網路基金,又迎來全年最為嚴峻的一次流動性考驗。
與傳統貨幣基金的申購贖回機制不同,“雙十一”是餘額寶一年中面臨的最大單日贖回的日子,需要有充足的頭寸和各種機制保障基金流動性。
在餘額寶的基金經理王登峰看來,相比于去年上線不足5個月就要應對“雙十一”巨量贖回的考驗,今年“雙十一”有了經驗可循,“半年前我們就在為‘雙十一’做準備,近半年來我們都在陸續安排投資的資金在‘雙十一’前後到期,充分保障基金流動性。”
“大數據在應對贖回時起到很大作用。”王登峰説,需要重點關注3個數字:用戶數、轉化率和客單價,借助這些數據以及運營活動執行情況,精準計算出申購贖回數額,為安全起見,還會在這個贖回量的基礎上加一個安全墊。
網購監管需要與時俱進
實際上,這些年網路購物中出現的各類“陷阱”問題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充分重視。
尤其是在今年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路交易管理辦法》頒布後的首個“雙十一”,工商部門表示要重點監管發佈虛假資訊、侵犯消費者權益、實施不正當競爭等行為。
就在“雙十一”前夕,國家工商總局約談了10家大型電商,要求全面梳理近期網路商品價格,防範“先漲價後降價”,也不得虛構成交量、成交額。此舉無疑有助於構建電商市場法治化的監管路徑。
然而,隨著“雙十一”全戰線拉開,網購商品複雜多樣,監管已經遠遠超出了工商的範疇,需要相關産品監管部門的深度介入。
記者注意到,去年借“雙十一”熱賣高收益網銷保險産品的險企,今年卻集體“失聲”了。電商渠道高收益的網銷保險産品已經難覓蹤跡。這與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保險的治理不無關係。
面對“雙十一”升級帶來的新問題,唯有監管到位、治理規範,才能讓人們安心暢享網際網路平臺帶來的各類優惠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