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科技 > 網際網路 > 聚焦電商 > 正文

字號:  

跨境進口電商生存調查:面朝藍海 未見春暖花開

  • 發佈時間:2014-11-14 08: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江然  責任編輯:湯婧

  跨境進口電商在半年前幾未起步,如今,已貼上了“外貿新常態”的標簽。時值“雙十一”,各大電商巨頭躍躍欲試,一場關乎保稅進口模式的實驗看點十足。

  然而,看起來熱鬧異常的跨境進口電商,究竟是何種現狀?從業者們只用一詞概括——折騰。政策尚未完全落地,監管部門態度也未明朗,抱著“試錯”的心態,一大批先行者前仆後繼,跨境進口電商眾生相日漸顯露。

  望著眼前一片藍海,小海淘、海代雖心潮澎湃,卻不得不面對日均幾十單銷量的殘酷現實;隱藏于天貓國際、蘇寧易購等平臺之後的行業領頭羊,或按兵不動觀察,或已向上下游延伸,從代購轉向直購……

  《《《

  綜述

  顛覆傳統貿易模式巨頭爭做跨境進口電商  

  今年的“雙十一”狂歡之於跨境進口電商而言,更像是一場盛大的實驗。

  以天貓國際、京東海外購為首的大型電商,早已啟動備戰模式。2014年10月29日,亞馬遜中國宣佈,開通海外六大站點直郵中國的服務。就在“雙十一”的前一天,亞馬遜中國宣佈其“海外購”服務開始試運營。

  伴隨著國內消費者日益擴大的需求,跨境進口電商概念越發火爆,對産業鏈與模式的完善也已起步。而在試點一年後,從業者們卻略顯迷茫,他們從熱身到熱血,又回歸至冷靜,“因為心存希望,所以折騰。”海貿會會長劉智勇告訴記者。

  對行業而言,“雙十一”的看點不僅是天貓國際銷量破記錄這麼簡單。全面拉開的“海淘”攻勢正在試探監管層的底線,而現行政策下試行的保稅模式也將迎來大考。

  各路巨頭殺入跨境電商

  和往常一樣,“雙十一”前後數周是電商最忙碌的日子,不同的是,今年巨頭之間的貼身肉搏新增了一塊戰場——跨境進口電商。這個名詞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常常簡單以“海淘”、“海購”、“跨境網購”來描述。

  在易觀高級分析師林文斌看來,隨著80後、90後消費能力的提升,對網購商品的關注逐步從價格、服務轉移到品質和品牌。而海淘恰好滿足了消費者從價格到個性化的多種需求,成為網購增長的新動力。

  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跨境進口電商的交易額為700億元,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則表明,從2008年到2013年,跨境進口電商交易額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1%。護膚美粧、嬰幼兒食品、服飾、保健品、電子産品五類消費品最為熱門。據林文斌預計,2014年中國進口網購交易規模將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艾瑞諮詢的報告稱,跨境電商真正的藍海在進口,中國對海外商品的需求巨大。

  千億級蛋糕面前,各大巨頭紛紛殺入海淘。今年2月,天貓國際正式上線,提出為國內消費者直供海外原裝進口商品;7月,蘇寧低調成立跨境電商項目組,目前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招商;此前,亞馬遜中國突然宣佈開通海外六大站點直郵中國服務,後又于“雙十一”當天,宣佈全中文版亞馬遜海外購商店上線。

  業內認為,這是阿裏赴美上市後的第一個“雙十一”,是其在國際市場打響品牌的重要機遇,因而整體表現會更為搶眼。“天貓的用戶基礎是最大優勢。”林文斌指出。

  而亞馬遜被視作天貓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在推出全中文版亞馬遜海外購後,破除了消費者語言障礙。此外,亞馬遜號稱擁有8000萬商品種類,包括鞋靴、服飾、母嬰、營養健康及個人護理等,並與海外網站同質同價。相比之下,本土平臺的商品資源則遜色許多。

  尚未有跨境電商盈利

  巨頭的殺入,讓跨境電商行業熱鬧了許多。

  記者梳理髮現,商務部今年扶持的政策重點就是跨境進口電商。截至目前,海關方面的政策也基本明朗,特別是今年7月海關總署公佈了2014年第56號(關於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後,跨境進口電商們感到“一隻靴子已經落下來”。

  在此背景下,跨境進口電商的模式也發生著變化。從最初的個人代購基礎上,形成了海外買手或代購流程服務的專業代購平臺,包括專業代購平臺和海淘服務商。在業內人士看來,專業代購的出現,一方面解決了個人代購時品類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優化了購物流程,消費者的體驗明顯優化。

  自跨境電子商務服務試點政策出臺後,又出現了自貿區/保稅區跨境電商平臺。如上海自貿區推出了跨境通,寧波保稅區推出了跨境購。目前,這種由官方運營的電商平臺對入駐的商家規模要求較高,目前商家較少,成交金額也不大。

  但在整個跨境進口電商行業中,佔據大部分規模的依然是綜合類電商平臺,這一類型又可細化為以天貓國際為代表的開放平臺,以及如聚美優品、唯品會為代表的自營網站。也有大量專業代購入駐開放平臺,成為店中店。

  在林文斌看來,目前跨境進口電商從個人代購時代起已經歷了長時間的摸索期,“如今已接近尾聲,市場商業模式將要起步,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階段。”但在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眼中,熱鬧的始終是電商終端這一頭,整個供應鏈遠未打通,跨境網購規模也沒有爆發。

  “首先,還沒有聽説哪家跨境進口電商企業已經盈利,大家都處於前期燒錢的階段;其次,試點這一年,大家都在折騰。”劉智勇對記者坦言。

  近日,一篇題為“2014年跨境電商生存真相(進口篇)”的帖子在圈內流傳,文中描寫的眾生相得到普遍認可。該文作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試點一年,由於對政策的解讀還不穩定,企業略感迷茫。各類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崛起,但大多訂單還是維持在幾十單左右,日均銷售額也在幾千元徘徊。更重要的是,清關與貨源成為兩大繞不過的痛點。

  顛覆進口貿易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迷茫還是滿懷期望,跨境進口電商行業都把目光投向了“雙十一”。“看點不在於天貓國際銷售額有何突破,這是一個絕佳的觀戰平臺,也是一場大型實驗。”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告訴記者,通過大批量、大規模的集中性交易量和通關量,可以整體考證産業上下游的戰略意志、整合能力以及相關部門對於保稅進口模式政策的最低底線,“另外一隻靴子還未落下來,這就是中國商檢以及國稅對於保稅備貨模式的監管底線。”

  自去年開始,寧波、上海、重慶、杭州、鄭州、廣州6個城市試點跨境電商貿易,基於上述6大試點區域的保稅口岸,幾大電商推出了以保稅備貨及保稅集貨模式為核心供應鏈基礎的備貨模式。

  這當中最突出的是天貓國際,數據顯示,天貓國際目前60%以上交易訂單交由幾大保稅區進行備貨和發貨。具體而言,就是貨品從海外進入,免稅存放保稅倉,消費者下單後,産品直接從保稅倉發出。

  林文斌指出,這種保稅模式的好處在於,商家不用一單一單購買後向消費者終端發貨,而是可以批量運輸,從而節約人力、物流等成本。最重要的是,以保稅模式進入倉庫的貨物,可以以個人物品清關。由於是個人物品清關,便只需繳納行郵稅,而不像一般貿易除了繳納關稅,還要繳納17%的增值稅。除此之外,檢驗檢疫等程式也相對簡化。

  在曾碧波看來,保稅進口模式的監管政策穩定對於整個跨境進口産業鏈的價值巨大,如果能夠順利大規模走通,將有希望在接下來一年給整個行業打通一條康莊大道,幾乎可以顛覆性地推進整個傳統進口貿易産業的自我重構升級。

  然而,由於行業迅速發展,各試點地方對保稅模式政策的解讀各不相同,一段時間的“先行先試”後,各地保稅模式開始面臨一些問題。“已經出現多地對保稅模式解讀不一樣的情況,因為保稅對一般貿易進口的影響最直接。”某行業觀察人士解釋道,“試想兩個人都做進口生意,其中一人把大批貨物拉到中國,以傳統的一般貿易方式清關,他需要交增值稅,要做大量的檢驗檢疫;另外一個人卻以跨境進口電商之名,拉到保稅倉囤放。有訂單後,再一票一票地發貨。不需要交增值稅,也不需要檢驗檢疫,這對於一般貿易來説是巨大的衝擊。”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就是為什麼國家目前只開放了六個試點城市的原因,因為與亞馬遜開放中國直郵的影響相比,保稅模式徹底放開,對一般貿易的衝擊不可估量。

  “決策者對此有所察覺,也一直在觀察。”曾碧波説。在跨境進口電商從業者們看來,一旦保稅模式放開,將顛覆我國整個進口貿易的結構。

  至於未來是否能放開,伍志斌和他的同行持比較保守的態度,“看著熱鬧,但對於國內原有的貿易模式衝擊太大。”歷來追求貿易順差的國策,讓行業的等待變得漫長,從業者們也略顯迷茫。

  11月9日,習近平主席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今後5年,我國進口商品累計將超10萬億美元。幾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其中一條就是“大力發展進口促進平臺”。面對這一系列動作,曾碧波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寫下兩個字:希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