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107萬噸洋蔥後 一畝田“故事”難講了
- 發佈時間:2015-09-01 09:06:42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磊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裏,大家習慣為自己找一件漂亮的“馬甲”,而抱有這種思維的中國創業公司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幹過淘寶店主的都知道,想“活”下去,免不了找親戚朋友為自己刷幾單。事兒擱到創業公司這裡,就變成浮誇的創始人經歷、勁爆的運營數據、動輒幾億美元的融資額了。
這不,上週末搶到財經版面負面頭條的農産品B2B平臺一畝田,除被曝突然大幅裁員外,前不久還被指運營數據造假(俗稱“刷單”),而另一家挺火的創業公司餓了麼被質疑6.3億美元的F輪融資“水分大”。
“刷單”這一灰色地帶並非今天才有,就如一位某網際網路咖啡品牌的投資人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的:“如果他能把我忽悠住,我相信他能搞定市場。”
不過,隨著“劇情”越發誇張,以及資本市場的劇烈震蕩,投資方和公眾對於“故事”的接受力也正在接近極限。
不“刷單”只有死路一條?
一畝田成立於2011年,主要商業模式是線上上為農産品生産者和批發商、採購商提供供求資訊服務,線下為雙方提供交易撮合服務,同時擔任第三方資金擔保平臺。
7月下旬,多家媒體發文章稱,一畝田交易數據存在造假行為。以其“9小時前老闆採購了1073741.8235噸洋蔥”的交易資訊為例,單筆107萬噸的洋蔥採購量已經超過了洋蔥盛産地區西昌每年30萬噸的産量。
7月30日,一畝田召開媒體溝通會,市場副總裁李國訓對此稱,媒體質疑的數據實際上是後臺的測試數據。可這一解釋被認為“蒼白無力”。
另一個“頭條”誕生於上個週末,一畝田被傳突然裁掉了1500人,並且遭到投資方撤資。此後,傳言被證實並見諸媒體,一名被辭退員工致信媒體,曝光一畝田如何“刷單”作假。8月30日,針對裁員和撤資的傳聞,公司發表聲明稱,被裁員工是因為銷售中的違規和不誠信現象,也折射出公司的內部管理流程缺陷,並稱不存在投資方撤資的行為。
不過,這條聲明過後,並沒有完全消除公眾的疑問。是否真的有如此大規模的裁員,銷售中的違規和不誠信現象是否就是“刷單”?但一畝田對此表示不再做回應。
事實上,在網際網路行業裏,“刷單”儼然已經刷成了灰色産業鏈。
“從去年開始做農産品相關的電商,一開始堅持不刷單,但過了半年發現,這麼做電商簡直就是死路一條。公司快餓死的時候開始刷單,大概刷了半年時間,現在公司死而復生。”一名創始人曾在創業者交流社區“小飯桌”談到他的創業經歷時稱,在網際網路領域,只要有排名的機制、有競爭存在,就會有“刷單”。
同一時間被捲入誠信風波的還有餓了麼,這家餐飲O2O領域的“獨角獸”公司(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宣佈拿到6.3億美元的F輪融資之後,被質疑“融資額水分過大”,質疑方還不忘問一句“還要燒錢燒多久”。可就在半年前,餓了麼拿到3.5億美元的E輪融資時,周圍還是一片讚譽聲。
“作為一家嚴謹的公司,要麼不對外披露融資額,如果要披露,一定要等流程都走完了才披露,因為變數隨時都可能發生。”談及餓了麼的融資風波時,一家新基金的創始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
創業者的誠信危機
不止一畝田和餓了麼兩家明星公司,此前,90後創業者余佳文(超級課程表創始人)、馬佳佳(開辦了一家創意情趣用品店)、孫宇晨(銳波科技創始人)、金證濟蒼(宣稱創立雲視鏈)等紛紛被輿論拉到聚光燈下審視。
余佳文此前承諾今年給員工發1億元分紅,後在媒體上公開認慫。對此,余佳文稱:“不是不知道誠信的重要性,一切皆因我的年少無知。”
金證濟蒼的雲視鏈在知乎上被網友挑戰的,不僅是其學歷和創業經歷、公司技術,還有天使輪估值3億元、A輪估值6億元的投資方是誰,投資金額是多少等。
易凱資本CEO王冉曾在去年年底的一個公開場合呼籲:“從2015年開始,如果要公佈的話,讓我們公佈真實的融資額、真實的估值。”
不過,除了有70多家創業公司隨後發佈了真實融資額外,這一場關於誠信的實驗再無下文。
“創業者吹點牛並沒有問題。”上述投資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創始人能不能講故事,在早期項目的融資中,幾乎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後期的融資中,只要公司不上市,你的故事還可以繼續講,你的運營和財務數據披露的主動權都掌握在自己手裏。
但是,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近日叮囑創業者:“CEO説話要特別小心,説什麼就要做到什麼,如果出爾反爾,人家對你以後的信心就會崩潰,想清楚自己説什麼,説到要做到。”
一級市場錢“燒”不動了?
按照“獨角獸”一詞的首先使用者Aileenlee的統計,在2007年的美國,培育一隻“獨角獸”的成功率是27%,2009年是18%,而最近的兩年裏,初創企業成為獨角獸的概率高達45%。
儘管在中國沒有明確的數據可以表明“獨角獸”的出現概率,但是,以前往往在IPO階段才能出現的大融資額,最近一兩年,經常會發生在還處於成長輪的創業公司身上。
悲觀人士擔心的是,市場虛火迅速降下來之時,這些快速崛起的“獨角獸”很可能會快速消亡。
換句話説,“講故事”還要挑準時機。
7月份之後,國內資本市場出現劇烈震蕩,股災的影響直接蔓延到創投行業,多名投資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儘管估值沒有特別明顯的下降,但是大額度的融資已經呈現出疲態,如果二級市場持續疲軟,投往一級市場的錢也一定會進一步收緊。
特別是面對需要大量燒錢的平臺型O2O時,投資人已經表現得越來越謹慎,作為平臺型項目,餓了麼此輪估值是否能達到30億美元也存在爭議,這也是餓了麼在宣佈拿到6.3億美元融資時會被輿論極度關注的一個原因。
有分析指出,餓了麼再度大手筆融資的原因是,公司仍然處在燒錢模式中,手裏拿到大量的錢才能和競爭對手抗衡。而它的競爭對手之一美團也被傳正在尋求新一輪的10億美元融資。當資本熱潮退去之後,燒錢模式還能持續多久,也是市場的一個疑問。
顯然,在過去被當作創業公司宣傳熱點的融資額、運營數據、創始人經歷等,正在隨著市場虛火的退下,越來越被公眾無死角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