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科技 > 創業 > 正文

字號:  

“一畝田”神話粉碎 農産品B2B何去何從

  • 發佈時間:2015-09-01 07:28:19  來源:新京報  作者:李棟  責任編輯:湯婧

  上個週末,對數千名一畝田員工來説並不輕鬆。

  8月28日,農産品B2B平臺一畝田被曝突然大幅裁員1500人。從交易數據被質疑造假到突如其來的裁員風波,這家年輕的網際網路公司創造的神話在短短一月內被打破。根據新京報記者此前的調查,一畝田大量地面推廣人員依靠補貼返利,在各大批發市場誘導經銷商刷交易流水。此次裁員中,一畝田某大區駐地員工薛某披露銷售團隊集體造假,依靠虛假交易的形式來刷取平臺交易流水。

  一畝田神話的破滅,也給整個行業敲響了警鐘。事實上,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公司和資本盯上了有著萬億規模的農産品市場,但農産品行業本身存在的資源集中度差、標準化程度低等特點,使得網際網路化改造過程困難重重。

  農産品線下交易撮合難

  7月末,一畝田在回應“交易數據造假”時,高調宣佈了其公司交易流水和規模。據一畝田副總裁李國訓的説法,公司員工有3000人以上,其中一線銷售人員佔到70%,包括了分佈在全國各産地的業務員、在各大批發市場的駐地員工。

  據了解,目前一畝田已經裁撤了全國大部分駐地推廣團隊,僅留下少量人員處理此前農民繳納的優質經銷商保證金,以及後續推廣服務。

  8月30日,一畝田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此次裁員是為了“刮骨療傷”,“公司6月初開始調查地推團隊中的嚴重違規行為,發現在銷售環節存在不誠信現象,此次辭退也是為了改善業務體系、提高管理精度。”

  但一畝田某大區駐地員工薛某卻告訴記者,線上下出現大面積的虛假刷單行為,也是得到了管理層的默許甚至授意,“敢這樣刷單,主要也是公司允許的,甚至有時經理會逼著員工刷單。沒有領導的默許,基層員工不可能這麼幹。”

  據其透露,一畝田對於線下推廣人員有著每月300萬元交易額的考核任務,許多員工為了衝交易流水,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左手倒右手”造假行為,“在平臺上註冊2個賬號,一個發佈供應資訊,另一個賬號採購。這樣註冊20張銀行卡,拿出來10萬資金,一天在電腦上可以製造出10單交易,每天能刷出100萬的交易流水。”

  7月底,新京報記者曾走訪多家批發市場經銷商、産地代辦經銷商等,其表示僅是將一畝田作為廣告資訊發佈平臺使用,具體交易形式仍然是線下當面付款。同時,薛某告訴新京報記者,線下團隊在産地推廣過程中難題重重,願意真正使用一畝田平臺發起遠端交易的用戶並不多。

  標準化、物流體系亟待確立

  新京報記者梳理髮現,最近一年來農資領域內融資消息不斷,如專注農資供應的豐收俠、金豆豆種子商城,為餐館供應果蔬的鏈農、美菜、天平派、飯店聯盟,對接産地與經銷商的山東壽光遠端交易市場、一畝田等。從各家已經公佈的A、B輪融資規模來看,整體融資規模在7.8億元人民幣左右,這與萬億規模市場估值相比,産業集中度和資本滲透率仍然偏低。

  長期研究農業網際網路化的MadNet投資總監李曉鵬告訴新京報記者,基於産品標準度低、資源集中度差等天然特點,網際網路公司和資本想要試圖改造現狀,必須要解決産品標準化和物流體系等。

  “農産品供應是個高頻交易的領域,在合作社、代辦-批發市場-二級供應商-終端渠道的四五個每天都發生交易的環節中,已經形成非常穩固的供應關係。”李曉鵬認為,雖然農産品價格受市場影響有所波動,但還不足以改變經銷商之間的穩定供求關係。“農産品是半標準化産品,更換供應商意味著要重新建立物流供應鏈、品控體系,成本非常高。”

  事實上,在目前網際網路公司扎堆農業市場的過程中,都在試圖節約掉中間環節和成本,培養經銷商、餐館、産地的使用習慣。但其中的核心問題在於,如何打破現有的固化交易模式。

  “供應商、需求商更換産品的成本降到最低,平臺模式才有存在意義。這意味著平臺需要花費2~3年時間,來提高産品標準化程度,建設農産品流通的核心物流建設。如果不能解決掉標準化根物流問題,網際網路公司所作的資訊撮合就沒有意義。”李曉鵬説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