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周厚健:以“製造業”為基礎 再造海信生態鏈

  • 發佈時間:2015-03-09 20:40:2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廣隸  責任編輯:書海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廣隸)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指出:“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

  海信集團在全球有10余座製造工廠,3萬多産業工人。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對此深有體會:有資料顯示,中國有200多種工業産品的産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有幾十種産品的出口占到全世界出口總量的70%以上。製造業目前是、並且到2025年仍將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産業。服務業在比重上雖然會超過製造業,但製造業仍將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關鍵的動力來源。

  “輕資産、去製造”是很多企業的選擇和做法。但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都離不開製造業這個根基。“去製造”可以是某個企業的做法,但絕不是放之中國而皆準的。借助網際網路、智慧技術的創新,發展提升製造業,使之由大變強,是中國製造業的唯一齣路。且依託發達的製造業,又可打造更佳的“創新生態鏈”。

  海信是一家以投資控股為主的集團公司,但周厚健還是堅持于2014年在集團總部特別成立了“製造管理部”。

  周厚健説:2008年,英國政府推出“高價值製造”戰略,鼓勵英國企業在本土生産更多世界級的高附加值産品,以加大製造業在促進英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宣佈出資10億美元,打造一個美國製造業創新網路。作為全球製造裝備的“領頭羊”,德國製造業擁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製造工業,不斷向工業4.0過渡。所以,製造業根基牢固是德國躲過歐洲經濟波動和危機的重要屏障。沒有製造業的轉型,國家和企業的轉型就缺乏根基。

  “從2012年開始,我自己在親自推動製造提效:包括工藝技術的改造、機器人的使用,當然也包括踏踏實實地從設計、工藝、製造、材料、試驗、倣真等環節持續改進和推進標準化、系列化和模組化的設計,目的是適應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低成本競爭優勢轉為品質效益競爭優勢的趨勢。數字我不便透露,但所取得的效益是‘值得欣慰’的,這些本質的東西,是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不能改變的。可以説,沒有製造業,就沒有海信。海信的今後,仍然會以製造業為重心。”

  今天所追求的製造業概念已今非昔比。無論是總理報告中提到的“中國製造2025”,還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抑或是美國的現代製造業,其“製造”的概念均不是我們平時理解的生産過程,而是從産品策劃、研發到産品實現、交付、用戶體驗並與企業交互、産品迭代升級的整個螺旋上升的價值創造過程。

  一方面,需要智慧轉型;另一方面,是以製造業為依託,創新驅動,營造生態鏈,這個生態鏈,會將製造和服務完美地連結在一起。

  周厚健告訴記者:“最近三年,我們在製造水準的提升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産品競爭力,還大幅度提高了勞動效率。去年,多家歐美著名的零售商例行對我們進行‘苛刻’的驗廠,結果發現我們製造現場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並不是全部,海信還要依託先進的製造業打造更佳的‘創新生態鏈’。這就如同德國的工業4.0,其核心不僅是‘智慧生産’、‘智慧工廠’、‘智慧物流’,還需通過提供後續的增值服務,來獲取更多的附加價值,也就是軟性製造。”

  周厚健表示,今天的海信,帶有“網路”功能的模組或“系統”已經成很多硬體産品的“標配”,産品可以與網際網路或者相互之間連接在一起。同時,海信也在不斷提高基於製造業的“服務業”比重,海信網路科技公司是國內智慧交通的領頭羊,智慧交通工程結束後的獲取長期服務業務所佔比重在2014年有巨大突破。所以,海信要求集團所有基於製造業的産業加大向服務業延伸和拓展的佔比。

  其實,以堅實的家電業為基礎,發揮海信在智慧交通、光通信、醫療電子等新興産業方面多年佈局的優勢,加上網際網路技術,整合創新,成為包括涵蓋眾多領域在內的“智慧城市的建設者”。這才是海信製造業向智慧轉型、綠色發展的真正升級,也是海信正在追求的第三次轉型——再造海信生態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